王兵:激情五年 跨越五年 辉煌五年
2010年11月1日2010年全球石膏行业年度公司奖牌
2008年11月5日投产的北新建材太仓年产3000万平米石膏板生产线
王兵: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时光荏苒,转眼间,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材”)香港上市5周年了。5年来,中国建材的事业突飞猛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新建材”)在中国建材的带领下,也实现了长足的发展。回首过去,从满怀激情地筹备到成功上市,再到上市后的跨越式发展,一切历历在目,每每回忆起这些,依然能感受到当初的那种激情澎拜。
回忆筹备上市的那段日子,感慨良多。为了确保按计划顺利上市,我们克服了很多困难,解决了很多难题,很多时候,早上接到任务,下午就必须完成,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一切都不允许给自己任何犹疑和借口,即刻安排、全力组织、积极运作……当终于按时完成任务,确保了上市计划顺利进行时,我忍不住流下眼泪。还有与公司主要领导不分昼夜精心准备上报材料的辛苦和拿到上市批文时的惊喜,这些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筹备上市之际,恰逢北新建材重组山东泰和(现已更名为泰山石膏)。重组之前中国石膏板行业的现状是北新建材石膏板业务规模4500万平方米,产品主要针对高端市场;山东泰和石膏板定位于中档市场,业务规模已超过1 亿平方米,居中国第一。北新建材尽管在规模上不占优势,但在行业地位、品牌、技术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当时按照中国建材的发展战略,北新建材确定了以石膏板为主业,以自身独特的优势和央企的带动力、影响力为基础尽快做大做强的发展思路。在宋志平主席和曹江林总裁的亲自决策和指挥下,北新建材毅然决定进行行业整合,与山东泰和实现强强联合,又好又快地将北新建材的主业做大做强。此举为中国建材向资本市场展示联合重组的发展路线和联合重组的能力与经验提供了很好的样本,为以后中国建材的水泥整合的宏伟故事并最终实现波澜壮阔的水泥大联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6年成功上市以后,中国建材积极践行对资本市场的承诺,大力拓展新型干法水泥、轻质建材、玻纤与复合材料、工程服务四大核心业务,努力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建材制造商,持续为股东创造更高的回报,缔造长远的企业价值。在大建材的战略指引下,中国建材制定了北新建材石膏板10亿平方米产能布局的目标。这对于当时刚刚通过行业重组实现石膏板产能由4500万平方米到3.5亿平方米飞跃的北新建材来说,任务艰巨。因为当时中国石膏板行业总体规模也就是10亿平方米多一点,而且北新建材重组泰山石膏以后,行业内除了几家外资石膏板企业之外,已经没有什么可以重组的对象。然而面对中国建材提出的这个极具前瞻性的远大目标,北新建材并没有退却,反而坚定了信心要大干一场,承诺坚决实现目标不动摇,为中国建材轻质建材业务板块的大跨越大发展而奋斗拼搏。按照中国建材的战略指引,北新建材于2006年制定了2010年实现全国10亿平方米石膏板业务规模的战略目标,联合泰山石膏制订了石膏板产业发展和选址规划,在产业布局上采用打组合拳的思路,一方面紧盯市场,一方面掌控资源,实现高中档板材的协同配合,迅速展开全国产业布局。期间,我们克服了金融危机、国际经济形势持续动荡等不利因素,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快速推项目建设,于2009年底完成10亿平方米石膏板全国产业布局,并于2010 年12月全面完成建设任务,现在北新建材拥有石膏板生产线合计达到43条,业务规模10.39亿平方米,实现了北新建材质的飞跃,创造了全球石膏板行业发展的奇迹,也圆满完成了任务,实现了我们当初的承诺,为中国建材上市5周年献上一份言必行行必果的礼物,也成为中国建材上市5周年辉煌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回想起来,上市过程中发生的一切仿佛就在昨天,那些困难、那些艰辛、那些付出、那些收获、那些痛苦和喜悦,都已成为我人生经历中弥足珍贵的财富。上市5 年来,我们遵循中国建材的战略指引,按照中国建材的要求,全面贯彻以“五化+KPI”为核心的“三五”管理模式,共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而我本人也带着上市之初那一腔热情跟随中国建材走过了成长的5 年、难忘的5年。
5年后的今天,我依然心潮澎湃、激情满怀。我坚信,在宋志平主席统帅下,在曹江林总裁带领下,我们必将实现又强又优的目标,中国建材的明天会更好,北新建材的明天也一定更加美好!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