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微信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资讯详情

白彦:四川水泥行业加快融入“川渝双城经济圈”

更新日期: 2020年11月24日 来源: 中国建材报 【字体:
摘要: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是四川省水泥产业的历史性契机,也是我们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关键窗口期,产业发展必须融入国家战略,服务于国家战略,贡献于国家战略。

近年以来,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引领下,四川省水泥行业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统领,以化解产能过剩、推进技术升级和超低排放改造、推广水泥窑协同处置、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为手段,大力推进传统建材产业的转型升级,助推水泥工业由资源消耗型向环保产业型方向转型,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2019年水泥行业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

在水泥行业节能减排、超低排放改造、错峰生产等有力支持下,四川省空气质量和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19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为89.1%,同比2016年增加10.3个百分点。

新挑战和老问题

面对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四川区域节后复工复产延迟,局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放缓,春节后四川省水泥市场需求大幅下降,价格下跌严重,尤其是3月至4月市场价格降幅较大,企业经营形势异常严峻。5月,伴随复工复产力度加大,下游需求较为稳定,加上高速路恢复收费,水泥价格上扬复苏。总体来看,今年四川省水泥行业整体需求仍呈上升趋势,但受外围低价水泥冲击较大,销售价格同比大幅下滑,经营效益远低于预期。另一方面,四川省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等矛盾依然存在,不利于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首先,产能过剩严重。四川省现有熟料产能1.28亿吨,年产水泥1.91亿吨,综合计算粉磨站使用外围熟料等情况,实际水泥生产能力更高,今年预计熟料产能过剩31%。

其次,结构矛盾突出。一是产能规模不合理,4000t/d及以上生产线36条,占比仅33%;2000t/d及以下的生产线有12条,占比达11.91%。二是产品结构不合理,低标号水泥占比仍较大,复合32.5水泥淘汰后大部分企业转产低标号M32.5水泥,低端淘汰不彻底。

最后,错峰生产困难。一是执行力不够,部分企业没有完成错峰生产任务。去年,30家企业未完成错峰计划任务;今年1月至10月,38家企业未完成错峰任务。二是错峰生产监督管理有待加强,对于错峰消极企业的惩处力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有“劣币驱逐良币”效应。三是错峰生产对大气质量改善和化解产能过剩具有重要作用,但后续错峰生产方案尚未出台。

四项建议助推产业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是四川省水泥产业的历史性契机,也是我们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关键窗口期,产业发展必须融入国家战略,服务于国家战略,贡献于国家战略。

首先,产业政策一体化。我们要抓住机遇,顺应形势,快速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实现错峰生产、行业监管、物流运输等政策的一体化,加强川渝两地水泥企业的合作和联动,实现产能布局互利、水泥产业共赢,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其次,坚决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建议政府相关部门从能耗、排放、质量、安全、环保及矿山等多方面提升行业标准,有效淘汰落后产能。二是完善产能置换政策,严格禁止跨省置换,严肃查处批小建大、虚假置换、重复置换等违规置换行为,建立公开、透明、有效的相互监督机制,坚决遏制产能新增。三是坚持产品高端化发展方向,全面淘汰32.5标号低端水泥产品。

再次,深化错峰生产政策。一是建议川渝两地共同出台差异化的错峰生产制度,进一步规范管理、加强监督、严格惩处,建立联合办公和检查机制。二是对违反错峰生产规定的企业进行曝光、责令整改,建立错峰生产黑名单,对不执行错峰生产的企业取消直购电资格,其产能不能用于置换。

最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一是践行绿色环保理念,推进水泥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加快推广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污泥、危险废物等,大幅提高水泥企业绿色矿山占比。二是落实创新发展理念,抢抓新基建机遇,充分发挥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技术优势,提升水泥产业装备水平,努力打造二代水泥智能制造示范生产线。三是发展特种水泥,推广使用海洋、港口、核电、道路等特种水泥和水泥基材料,为川藏铁路等重大工程项目提供优质产品。四是创建“水泥+”产业园,充分发挥水泥企业的集聚带动作用,引导和支持优势水泥企业将业务范围拓展至砂石骨料、商品混凝土、固废危废处置、预制构件、装配式建筑、智慧物流等,努力创建“水泥+”循环经济绿色建材产业园。

(作者系四川省水泥协会理事长)

202011241532266696.jpg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