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力挺!基建投资加速,五六月或迎来发债高峰
5月5日, 劳动节小长假尚未过去,浙江嘉兴南湖区二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就热热闹闹举行了,总投资163亿元的57个项目在此集中开工,年度计划投资达38亿元,覆盖了交通、医疗、生态环境等民生领域。
相比之下,地处中部地区的江西九江市德安县则更加迫不及待,5月3日,总投资51.6亿的32个项目就集中落地,涵盖了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现代农业等多个领域。
事实上,各地基建早已开始加速。
今年一季度,基建投资增速远超往年,基建投资托底经济的作用进一步显现。不仅如此,近日,两大重磅会议连续强调“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不同于去年‘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的表述,近期强调投资,再提消费,要求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全面加强基建,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国金证券首席分析师赵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据了解,今年全年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约3.65万亿元,目前尚有约2.3万亿元新增专项债待发。因此,预计各地将在二季度完成大部分新增专项债券的发行工作,并于三季度完成扫尾工作。
大项目投资加速
4月29日,交通运输部党组召开(扩大)会议,要求要切实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全面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精准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
其中,全面推进交通重大工程建设,着力抓好国家干线公路省际畅通工程、国防边防公路畅通工程、“四好农村路”助力乡村振兴工程、干线公路安全提升工程、水运提质扩能工程、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工程等工程。要做深做实做细项目前期工作,全面推动加强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确保交通固定资产保持高位运行,为经济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这只是近期基建加速的一个缩影。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传统的生态、水利、交通设施等项目外,5G、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亮点。
4月29日,723项重大项目在广西实现开工,总投资3082.4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62.2亿元。涉及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新型城镇化、生态环保和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其中,广西弗迪年产45GWh动力电池项目,计划总投资140亿元,2022年计划投资50亿元,项目达产后,年产值将超过260亿元。
4月27日,总投资11863亿元、共计1800个重大项目投资集中开工活动。其中,70%的项目和投资集中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领域。
与此同时,4月26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指出要加强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安全基础设施建设。4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要全力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强化土地、用能、环评等保障,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储备方面,据光大证券研究所统计,截至4月初,已披露2022年重大项目建设计划的24个省(区、市),年度投资规模达12.7万亿元,可比口径较2021年增长11%。从11个省(区、市)披露的具体投向来看,基建项目比重为47%,高于去年。
在赵伟看来,这意味着新基建作为经济增长“压舱石”,将扛起扩内需、促循环、稳增长的“大旗”,进一步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5、6月或迎来发债高峰
当前疫情等影响超预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增长重要抓手之一仍是基建投资扩张,而这客观上要求加快专项债发行进度,为重大基建项目筹资,保障项目落地。
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特别是强调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基建项目储备充足,专项债资金发行和使用在提速,制约基建投资增长的资金端和项目端的“紧”和“缺”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财政部也已经发文要求地方6月底前完成大部分今年新增专项债的发行工作,并于三季度完成剩余额度发行扫尾工作,为后续政策实施留出空间。
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表示,今年专项债额度下达早、发行节奏紧、拨付使用快。去年12月,财政部已提前下达今年新增专项债券额度1.46万亿元。今年3月又将剩余额度下达各地,在时间上比去年大幅提前。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专项债额度分配不再“撒胡椒面”,更加聚焦在在建和前期准备充分、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以推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充分发挥专项债资金稳投资效应。
今年前4个月,地方政府发行新增专项债券约1.35万亿元,占提前下达额度的89%。这比去年同期增加了约1.12万亿元,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明显快于去年。预计各地二季度完成大部分新增专项债券的发行工作,并于三季度完成扫尾。3月底,各级财政部门已累计向项目单位拨付债券资金8528亿元,占已发行新增专项债券的68%。
中泰证券分析认为,五六月份新增专项债发行压力较大。从各地的5月发行计划来看,当前新增专项债披露总额共3382亿元,而此前6个月新增专项债的实际/月初计划发行比平均约为1.5,预测5月将发行新增专项债约5000亿元,6月将发行约8500亿元。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