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微信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企业>资讯详情

增营不增利 涨价却减利——提升水泥行业成本传导力途径初探

更新日期: 2022年04月15日 作者: 罗鸿基 来源: 中国建材报 【字体:
摘要:水泥企业保持盈利能力的关键在于向下游传导,完善水泥产品的定价机制、提高水泥资源使用效率、提升行业集中度、加强行业自律及改善供需关系,进一步提升水泥行业的成本传导能力。

2021年第三季度以来,受煤炭价格上涨与限电双重影响,水泥价格屡破历史高位,但从14家水泥上市公司2021年报告看,超七成企业的全年净利润下滑,存在增营不增利和涨价却减利的情况。

水泥产品定价的核心是成本,对于成本的缓慢变化,水泥产品售价基本能够调整到位,维持企业正常利润。但2021年外部环境变化之快,特别是煤炭价格升高、限电屡屡发生时,水泥生产成本快速、大幅增长,水泥售价调整、传导则显得迟滞和不到位,出现营收与利润倒挂现象,即营收增长、利润下降。煤价是影响水泥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煤价上涨造成水泥行业成本上升,但向下游的传导是迟缓的,且幅度小、频率低、难度大。

供给和需求曲线较难一致

水泥行业季节性特征强,区域性明显,无法长期库存导致平衡供需难。

目前,世界水泥产量已40多亿吨。水泥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大宗产品。水泥的发明是人类在长期生产实践中不断积累的结果,是在古代建筑材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水泥是传统行业,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有后进者通过技术革新实现弯道超车,市场暂无可替代产品。

水泥行业有很强的季节性特征,主要是由于水泥产品本身的特性,季节性变化会影响工程项目的施工,在冬季和雨季不利于工程项目的施工。因此,北方地区冬季工程项目停工时间比较长,一季度和四季度是淡季,南方地区则因雨季的影响,二季度和四季度为水泥旺季。一旦供给和需求曲线不一致,供需关系就会发生重大变化,也就形成了水泥较高的价格弹性。

同时,水泥的区域性明显。一般水泥运输半径为陆运200公里、水运500公里。主要还是因为水泥货值较低,运远了不划算,产品没有竞争力。尤其近年全国范围大规模治理超载,水泥的区域性更是明显。尽管当前“公转铁”“铁转水”对水泥的运输半径有所延长,但不会改变水泥的区域性属性。

由于水泥不可长期库存,平衡供需难。水泥遇水就会凝固,而空气中就含水,但偏偏水泥又不值钱,一吨才三四百元,附加值低,不可能对储存条件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水泥通常意义上被认为不可库存(南方实际上一般生产企业有1个月左右的库容量,北方一般生产企业也就是有2个月左右的库容量),只能短期内通过库存来平衡供需。

对市场掌控能力较弱

水泥处于产业链末端,对市场掌控能力较弱,而且近年来水泥行业的错峰生产只是做到了限产量,而不是去产能,水泥行业供大于求的局势没有实质性改变。

首先,水泥处于产业链的末端,溢价能力相对较弱。细分水泥市场需求,主要是基建、房地产及农村需求,全国来看基本各占1/3。从工业产品分析,水泥产品处在以上产业链的最末端,溢价能力较弱。

其次,水泥市场严重供大于求,是典型的买方市场。我国水泥产量已经连续多年世界第一,但是由于过去发展过快,2012年以后,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愈发严重,供需矛盾进一步凸显。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水泥产量为237691万吨,同比增长2%,水泥行业的整体产能发挥率不足80%。《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实施后,煤炭、钢铁、水泥这三个行业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领域,煤炭和钢铁基本是由政府主导,力度更大,是真的去产能,而水泥行业2015年减量置换新政实施后,从统计数字上看,的确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也激活了一些“僵尸产能”。本质上水泥行业错峰生产只是做到了限产量,而不是去产能,水泥行业供大于求的局势没有实质性改变。

第三,水泥行业的集中度不高,落后产能退出速度缓慢。201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重点支持优势骨干水泥企业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2016年,水泥行业内龙头企业纷纷发力,多家龙头企业进行了兼并重组。但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熟料产能排名前十的企业熟料产能集中度(实际产能口径)不足60%,这与西方国家80%~90%的集中度相比仍有差距。

第四,行业自律难度较大。截至2020年年底,各地水泥(建材)行业协会基本实现了“五分离五规范”,即在机构、职能、资产财务、人员、党建外事等5个方面实现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使行业协会不再附属于行政机关,真正实现独立自主办会。因独立自主办会时间短,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再加上局域、人员等因素的影响,就各地水泥协会而言,运行效果和运行能力不一。另外,当前各水泥企业类型繁杂多样,有大型国有企业、本地民营企业、产业资本集团等,受发展历程、经营理念、经营主体、地理位置等影响,行业自律难度较大。

提升水泥行业成本传导能力

水泥企业保持盈利能力的关键在于向下游传导,完善水泥产品的定价机制、提高水泥资源使用效率、提升行业集中度、加强行业自律及改善供需关系,进一步提升水泥行业的成本传导能力。

水泥企业对供给端的控制能力很强,具备改变不了需求而能改变供给的条件。

凝聚共识,不断增强行业自信。一要强化“资源”意识。水泥企业生产成本中煤、电占比高,是能源消耗型企业,同时石灰石资源也是不可再生资源,在国家能耗双控、电价上浮、常态化错峰生产等政策背景下,应进一步强化水泥也是有限“资源”的意识,如何绿色、低碳、节能、环保发展水泥行业,是所有“水泥人”面临的新考验,也是所有“水泥人”的责任所在。

二要有终端客户群对水泥价格波动“敏感度”低的认识。万元铁路投资约需水泥2吨,万元公路投资约需水泥1.5吨,按42.5级散装水泥落地价500元/吨计算,铁路、公路项目投资中水泥占比分别为10%和7.5%。水泥价格浮动10%,在铁路和公路投资中将浮动1%和0.75%。砖混结构房屋造价约1000元/平方米,水泥用量约150千克/平方米,按32.5级散装水泥落地价400元/吨计算,每平方米水泥成本只有60元。水泥价格每变化10%,假设其他成本不变,水泥在每平方米造价中只提高6元。如建100平方米的房子,水泥价格变化10%,不会因为造价变化而成为是否建房的决定性因素。

三要有水泥“控制供给”成本低的认识。水泥的产业链很封闭,从上游原材料开采,到中游生产,再到下游销售,都是在一个比较小的区域内完成的,也就是说水泥企业能完全掌控上下游,尤其是成本端;不像钢铁行业,受上游铁矿石价格影响很大。同时,水泥的生产工艺也相对简单,就是把石灰石等矿物质放到窑里煅烧,关键“开”和“停”的成本相对较低,不像玻璃一旦点火生产,“停”和“开”的成本过高。

减碳降耗对改变水泥行业的供需曲线有重要的意义。

改变供需曲线,要么改变供给、要么改变需求。就当前而言,改变需求难且不可持续。改变供给,一是市场手段,时间会长些,对整个行业也将是一次全新的洗礼;二是行政手段,道虽阻但路径畅通。所以要遵照《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精神,严格限制新增产能,有序淘汰落后产能,从严从紧减量转换,与能耗双控和“双碳”目标结合起来。2021年9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印发,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也下发了相关政策文件。就水泥行业而言,碳达峰、碳中和有减碳和固碳两个途径,固碳主要有矿山复绿和CCUS,减碳主要有减产品总量和减碳排强度。

我国水泥行业集中度尚存很大的提高空间,应继续深化同业融合,加强技术共享,促进行业发展。

近年来,在中国建材集团大规模重组的带动下,我国水泥行业集中度从不到10%提高到现在的60%以上,行业生态明显趋好。但与美国的74%、加拿大的81%、日本的85%、英国的96%、法国的93%等国家相比还远远不够,我国水泥行业集中度尚存很大的提高空间。一方面,应鼓励大企业之间的重组,其示范效应显著,市场端的摩擦也相应较少,资源配置将进一步优化。另一方面,应创新模式,积极探讨大企业间相互参股,继续深化同业融合,加强技术共享,促进行业发展。另外,对同一区域内产业链的上下游整合,依托矿山资源、可循环利用资源,就近布局熟料、粉磨、混凝土企业,形成建材产业园区,采用皮带廊道、管道进行物料传送,最大限度降低物流成本,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促进上下游联动效应最大化。

最后,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没有平台任何企业都难以走远,做大做强。要发挥大企业的引领作用,实现大企业对行业利益的保护和正确引领,真正践行“行业利益高于企业利益,企业利益孕育于行业利益之中”的理念。

(作者罗鸿基系甘肃祁连山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副总裁,甘肃省建材行业协会秘书长)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