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环保
  • 暂无资料

河北着力治理水泥等四个行业大气污染问题

更新日期: 2013年12月18日 来源: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字体:

  河北省政府近日印发的《河北省钢铁水泥电力玻璃行业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提出,力争到2014年底基本建设完重点治污减排项目主体工程;到2015年6月底,“四个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源要全部建成符合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要求的治污减排设施,投运率和脱除效率符合国家、省有关规定,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排放总量分别削减17.95万吨、31.69万吨和0.72万吨。该《方案》明确八方面的重点任务是:
  
  一,加快实施污染治理工程。钢铁行业完成52台钢铁烧结机的脱硫工程;全部关停淘汰90平方米以下钢铁烧结机94台;在先行完成3台钢铁烧结机烟气旁路拆除试点的基础上,全部拆除195台90平方米以上钢铁烧结机烟气旁路;完成余热余压利用、节能技术改造项目62项。水泥行业完成43条水泥生产线脱硝工程和11项余热利用项目。电力行业完成30家电厂62台20万千瓦以上燃煤发电机组脱硝工程和烟气旁路拆除任务;完成49台燃煤发电机组除尘升级改造工程;完成节能技术改造项目2 项。璃行业完成49家企业94条玻璃生产线煤改气、脱硝、脱硫工程;在玻璃企业相对集中的区域,建设统一的清洁煤制气企业,实现集中式制气和供气,完成燃煤玻璃企业煤改气任务;完成余热利用、节能技改项目3项。
  
  二,对“四个行业”实行企业排污总量刷卡(IC卡)控制制度,建设刷卡排污总量控制系统。实现对企业环境管理从浓度控制向浓度、总量双控制的转变。2014年完成“四个行业”186台钢铁烧结机、81条水泥生产线、152台燃煤机组、94条玻璃生产线主要污染物刷卡(IC卡)排污总量监控设备的安装建设,建成全省统一的IC卡总量监控和信息管理系统。使用环保总量监控系统对企业许可排放量、已排放量、储存排放量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的过程监控,根据企业许可排放量限值实行预警预告。对排放总量超过刷卡总量指标的,采取禁排等强制性措施,或依规实行排污权交易、租赁和加征超量排污费。
  
  三,是健全排污许可证管理体系,对“四个行业”的企业进行排放数据调查核实,确定主要污染物的产排污系数,核定、公示企业的初始排污权指标。在核定和分配企业初始排污权基础上,建立企业许可排污量、实际排污量、削减排污量管理台账和企业可见、可查的排污总量数据库。建立排污标准、浓度、总量一体化的排污许可证信息管理系统,按照排污浓度和总量双控制的原则,对企业严格依法许可,有效实现持证排污。全面加强现场核查和有效监管,严肃排污单位持证排污的法律责任。
  
  四,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在排污权有偿使用试行试点基础上,全面开展“四个行业”排污权有偿使用工作。
  
  五,开展污染防治“对标”活动。“四个行业”所有企业应达到二级以上清洁生产标准,并通过省级审核。企业污染防治设施重要操作岗位,全部实行持证上岗,全面提升企业治污减排管理水平。
  
  六,推行“合同治污管理”。在“四个行业”治污领域引入有实力的专业化服务公司,采用“合同治污管理”方式为排污单位提供治污整套服务,推行治污设施投资、建设、运行一体化特许经营。从治污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采购、工程施工、设备安装调试、人员培训和设施运行保障等方面,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大气治理的市场化机制,扶持壮大污染防治服务企业和环保产业。积极引导和支持各类金融和融资担保机构提供绿色信贷和风险分担服务。
  
  七,实行电厂排放绩效管理。加强电力企业环保调度。自2014年起,对全省所有电网统调的燃煤发电企业,按照污染物排放绩效分配上网电量。把排放绩效引入电力销售,安排排放绩效好的企业多发电,差的少发电,调动企业升级改造减排设施,加强减排设施有效运行,提高排放绩效的内生动力,促进电力企业绿色发电、绿色上网。
  
  八,推广运用污染防治新技术。支持重大环保技术装备、产品的创新开发与产业化应用。确保钢铁行业脱硫效率达到85%以上,水泥行业脱硝效率达到70%以上,电力行业脱硫效率达到90%以上、脱硝效率达到75%以上。在钢铁行业推广余热、余压等二次资源的回收利用,企业自发电量占总用电量比重提高到50%以上。在水泥行业推广在线仿真技术和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在玻璃行业推广炉窑全保温、全氧或富氧燃烧、玻璃窑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在玻璃企业相对集中的区域实施玻璃行业集中式清洁煤制气试点示范工程,加快煤改气步伐。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