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企业

实践循环经济 打造“紫金恒发”新型工业园

更新日期: 2007年05月14日 【字体:

      随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发展循环经济是当今国际社会的潮流和趋势。众所周知,发展循环经济能够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将废物排放量降低到最小程度,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当前,福建面临一个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黄小晶省长在今年人大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我省将“扩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范围,加强重点行业原材料消耗管理,加大工业‘三废’的综合利用和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目标。龙岩市政府也提出了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降低万元GDP综合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当前,我们已经处在一个呼唤“循环经济”的新时代。面对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果断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大舞台上,“福建紫金恒发循环经济工业园” 应运而生。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谈我们将怎样来建设和经营福建紫金恒发循环经济工业园的。

      一、循环经济是突破高能耗、高污染和企业发展资源环境约束的根本出路。

      解决生态环境与生产发展的矛盾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我们对能源矿产的绿色梦想。

      我是地质专业出身,多年从事煤炭行业的管理工作。特别我在担任福建省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期间,对煤炭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情况进行了大量实地调研,强烈感受到其危害严重性和紧迫性。煤矸石是煤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污染物,新罗区是福建省的重点产煤区,年产煤炭约520万吨,同时也产生90万吨左右煤矸石。在新罗区的主要产煤区,煤矸石堆积如山,既占用了大量土地,破坏了生态环境,又污染了水体,给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对人类生存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造成巨大危害。我还亲眼目睹当地百姓将煤矸石闷烧成灰渣,以极其廉价的价格卖给水泥企业的事实。而群众自发无序的闷烧煤矸石,使煤矸石大量热能直接散发到大气层,既浪费能源,又增加了空气温室效应和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炼烧场地也严重破坏了当地矿山植被水土,形成污染源。这些景象不能不叫人痛心。

      怎么制止这样的景象呢?这个问题多年来一直困扰着我。

      2006年1月是一个转折点。我到龙岩恒发电业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当时恒发电业正在被能源问题所困扰。要降低发电的能源成本,煤矸石发电是最好的选择,而煤矸石发电产生的灰渣,又可作水泥工业的原料。这时,我和企业管理人员初次萌生了电业与水泥工业资源循环利用的构想。就在这时候,龙岩龙化化工有限公司在城市建设扩展的形势下,进入了中心城市的范围,不得不面临着搬迁的压力。“热电联产”的构思使我们进一步设想将化工厂一起纳入发展,使电业、水泥、化工三者形成一个循环圈,在某个地方建设一个循环经济工业园的蓝图在我们的脑海中初步形成。我们的思路是:找准定位,通过相关企业之间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互相关联,将一个企业或一个生产过程的废物作为另一个企业或另一个生产过程的原料加以利用,实现从原料、中间产物、废物到产品的物质循环,达到资源、能源、投资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至此,发展循环经济有了比较完整的构想。

      发电厂寻找出路,化工厂要搬迁,水泥企业求发展,为整合资源,增强自身竞争力,追求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多方共赢,使这三个项目水到渠成地集合在一起。从最初的设想到“福建紫金恒发循环经济工业园”的开工建设,不过短短一年多的时间。福建紫金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一直在为走上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道路积极探索,到2006年,紫金牌水泥先后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和产品质量双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荣获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国家免检产品”证书;被省建筑协会评为“福建省建材放心产品”。 “福建紫金恒发循环经济工业园”开园和紫金水泥日产5000吨生产线开工后,我们将通过对水泥、化工、发电三大产业的有效整合,使废弃物得到循环利用,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大大减少,实现绿色GDP增长。通过实践循环经济,企业既可以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也可以为社会要尽到更多的责任,这也是我们多年来的追求和理想。


      二、敢于探索,大胆尝试,领先示范循环经济新模式

      面对经济发展中的高能耗、高污染和受资源环境约束问题,我们国家开始寻求经济增长模式的全面转变,走节约型发展道路,“福建紫金恒发循环经济工业园”探索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循环经济模式,无疑具有开创性和示范意义。据我们了解,“福建紫金恒发循环经济工业园”的循环模式在国内还没有先例,工业园的建成投产是一项大胆的尝试。

      “福建紫金恒发循环经济工业园”的循环模式:
 
      其中,煤矸石发电厂是工业园的核心企业,装机容量2×6万千瓦,用地600多亩,投资6亿元,产值3.2亿元,税利1.2亿元,就业人数300人。

      水泥厂项目是将现有的福建龙岩紫金水泥有限公司搬迁技改,建设年产400万吨“紫金牌”新型干法高标号旋窑水泥生产线。用地600多亩,投资15.6亿元,年产值12亿元,利税2.3亿元,就业人数800人。

      化工厂项目是将现有的福建龙岩龙化化工有限公司搬迁技改,建设年产4.5万吨“塔泉牌”ADC发泡剂、年产10万吨离子膜烧碱及相关化工产品的生产厂。用地600多亩,投资8亿元,产值8亿元,税利1.2亿元,就业人数1500人。

      三个项目互通互补,以煤矿排放废弃的煤矸石为主要原料,采用先进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运行发电;电厂排放的灰渣作为生产水泥的掺和料,用于生产水泥;生产水泥的余热充分利用,用于电厂发电;电厂发电后的低压汽用于化工厂供汽;电厂发电用于水泥和化工产品的生产。项目建设完全符合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分述如下:

      首先是废弃物得到充分利用。发电厂采用先进的循环流化床清洁燃烧技术,生产价值高的电力,变废为宝,煤矸石得到充分利用。利用煤矸石发电燃烧后的灰渣也是一种废弃物,把它作为生产水泥的良好掺和料,就是及时有效地将灰渣污染消灭在水泥生产环节中,同时避免了传统炼烧煤矸石做水泥混合材掺和料的污染。余热余汽采取集中供热和余热利用相结合的办法,将发电厂发完电的蒸汽和水泥厂生产后的余热充分利用,作为化工厂和发电厂生产使用。

      其次是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发电厂消耗掉了新罗产煤区大量废弃物、污染物——煤矸石。据统计,45万吨的煤矸石,如果按2米高堆放,要占地200亩,电厂消耗掉的这45万吨煤矸石,意味着每年节约了200亩的土地,同时还将煤矸石燃烧后的灰渣这一污染物用于水泥生产,减少了对土地和水体的污染;将水泥厂废弃的尾气充分利用于发电,减少了对大气的污染;将电厂的余热用于化工厂生产所需的蒸汽,减少了对大气的污染。

      再次是节能降耗减排得到充分体现。第一,电厂所有灰渣可以在水泥厂得到利用,按一般企业,灰渣处理建灰坝就要投资8000万元左右,还要占用大量土地,灰渣运费一项每年至少要300万元;大约35万吨的灰渣利用后,可使水泥厂每年节约成本875万元。第二,水泥厂余热用于发电装机容量达8000千瓦,年发电达5600千瓦时,按每千瓦时0.4元计,年可实现产值2300万元,每年约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10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硫600吨,同时开展CDM碳交易机制,把减少二氧化碳的量拿到国际市场上去交易可以为企业带来额外的经济效益。第三,煤矸石的利用等于节约了大量的优质煤,据测算,3吨煤矸石相当于1吨优质煤,这就替代了15万吨优质煤。第四,水泥尾气余热利用节约5万吨优质煤;化工厂利用发电余热可节约9万吨优质煤。据统计,项目建成后,万元GDP下降0.796吨标煤,能耗下降达23.57%。

      三、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提升 “紫金建材”品牌形象,以经济、环保、社会效益多赢格局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福建紫金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在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一路上得到了包括国务院温家宝总理在内的各级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厚爱;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紫金牌水泥一直享有较高的声誉,几乎荣获过水泥同业所有的荣誉和称号。

      “福建紫金恒发循环经济工业园”内建成两条日产5000吨生产线后,紫金水泥在2009年将达到年产650万吨高标号旋窑水泥的生产规模,成为全省水泥企业的排头兵。

      要振兴企业,不但要靠好的政策和外部环境,企业内部还必须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工业园内三家主体企业通过循环经济的集约化管理模式,不但减少了各环节上不必要的重复投入,例如:通过集中供热和余热利用,既节省化工厂所需投资的锅炉,又节省化工厂在日常生产中的能耗,而且企业人力、财力可以得到有效整合,能有效地节约管理成本。集约化生产为我们带来管理优势、资金优势、人才优势、品牌优势和技术优势,可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就业,保持社会稳定,增加地方财政税收,形成良好的社会效益,这些最终都将实现集团管理的高效率和高产出,为企业做强做大提供更充分的保证,为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做出应有的贡献。如今市场风起云涌,要抱团成势,形成特色,上规模上档次,只有通过发展循环经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依托循环经济,推动紫金“有市场,有品牌,占领福建水泥行业制高点”的战略再上一个高度,这是我们的追求。

      浩荡东风平地起,正是满帆快进时,“福建紫金恒发循环经济工业园”将建设成为一个绿色环保、清洁生产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发展园区,成为海峡西岸经济繁荣区重要增长极的一颗璀璨明珠。

来源:福建紫金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文章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