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图片资讯
  • 暂无资料

基建投资年底冲刺,地方新增专项债发行创新高

更新日期: 2022年12月05日 来源: 上海证券报 【字体:
摘要:今年地方债和新增专项债发行均创下新高。记者梳理公开信息发现,前11个月地方债发行近7.3万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首次突破4万亿元,达到4.03万亿元。

今年地方债和新增专项债发行均创下新高。记者梳理公开信息发现,前11个月地方债发行近7.3万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首次突破4万亿元,达到4.03万亿元。

地方债发行带动下,一批重大基建项目正在加快冲刺全年目标。专家表示,今年专项债发行有望为全年基建投资两位数增长提供保障。明年地方债发债节奏大概率前置,并保持适度规模,预计新增专项债券总量或不低于3万亿元。同时,专项债仍然是明年稳基建发力的重点,将推动更多项目落地形成实物工作量。

前11个月地方债发行规模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

公开信息显示,今年前11个月,我国地方债发行72761亿元,新增债发行47468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40286亿元,新增一般债7182亿元。

11月当月,新增专项债发行455.07亿元,主要投向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支持中小银行发展,占比分别为22.65%、17.87%和17.58%。

“前11个月地方债券发行规模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主要是动用了5000亿元专项债结存限额,为持续加码基建投资补充后续资金。同时,各地积极消化存量债务的力度不断加大,再融资债券规模较去年同期减少。”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表示。

根据安排,今年新增专项债限额3.65万亿元。在此基础上,下半年国务院提出用好5000多亿元专项债地方结存限额。

张依群认为,大规模发行新增专项债,重在保持政府投资规模稳中有增,切实发挥投资在稳增长中的重要托底、回稳作用,这不仅是投资在量上的突破,更重要的是加快补齐经济社会领域短板,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

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共有29个省份和5个计划单列市披露结存限额分配情况,披露规模合计5210亿元。其中,共有6个省市披露额度超300亿元,山东、福建和河北位列前三位。此外,共有28个省份和5个计划单列市动用结存限额发行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合计4654亿元,为已披露分配限额的89.33%。

全年基建投资有望实现两位数增长

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抓手,专项债在支持基建投资方面作用显著。

今年前11个月,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首次突破4万亿元。而据机构测算,今年新增专项债中超过六成投向基建领域,与去年年末相比上升3个百分点。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前10个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7%,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回升。

有经济学家表示,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及实际使用规模更大、发行节奏更快、撬动作用更强、投向基建比例更多、资金使用效率更高,对上半年基建投资形成强力支撑;下半年专项债通过加快结存限额发行和使用,叠加超6000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接续,为全年基建投资两位数增长提供保障。

近期,一批重大工程加快推进,冲刺全年目标。比如,11月25日,云南举行2022年冬春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集中开工现场推进会,全省100项重点水利工程集中开工,总投资515亿元。12月1日,郑州14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1038.8亿元,涵盖了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社会民生等多个领域。

某机构分析师表示,随着专项债资金加快投放以及四季度基建投资稳增长需求上升,11月当月基建投资将再度提速。预计全年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将达到12%左右,有望拉动GDP增速加快1.2个百分点。

明年新增专项债券总量或不低于3万亿元

专家普遍认为,积极财政政策背景下,明年地方债仍是稳增长发力的重要支撑。

“预计明年专项债券发行还会保持适度规模,新增专项债券总量不低于3万亿元,同时,不断调整优化债券投资结构,放大投资效应。”张依群表示。

有分析师认为,2023年新增专项债券的规模可能在3.7万亿元至4万亿元之间,提前批额度可能超过1.8万亿元,发债节奏大概率前置,赶在上半年多发,用途依然偏重基建,产业园区、新基建的投向占比可能会扩大。

据悉,2023年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提前批额度已经下达给地方。福建省财政厅11月初发布公告称,财政部提前下达该省2023年新增政府债务限额1034亿元,比上年增长33.9%。其中,一般债务101亿元,专项债务933亿元。目前,该省正积极组织项目申报,紧抓前期准备工作,计划2023年1月尽快启动发行,以发挥政府债券资金的投资拉动作用。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文章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