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规划+分布实施”成水泥企业智能化改造切入口
“2020年中国大型水泥企业领导人圆桌会议(C12+3峰会)”的《共识意见书》上,智能化创新再一次被郑重提上日程——与会代表一致认同“要加大企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从行业标准、节能减排、数字化、5G互联网+智能化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方面,推动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
实际上,自上半年复工复产至今,水泥行业与各智能应用技术的“亲密接触”就从未停过:
9月,海螺水泥旗下子公司与华为签署合作协议,就“露天矿用无人驾驶平台的标准化和产业化”展开合作;
8月,天瑞水泥牵手华为,谋求智能化矿山项目的推进;
7月,中国建材与百度达成战略合作,在智慧物流、工业无人驾驶等方面展开合作;
6月,华新水泥自主创新研发的数字混凝土综合业务系统在旗下子公司成功上线运行,使得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实践又跨前一步;
5月,中联水泥率先体验了其战略合作伙伴阿里最新推出的“100%全流程线上化招标工具”,凭借着线上采购带来的便利,为复工复产顺利按下“快进键”;
4月,红狮水泥桐庐工厂通过“5G+工业互联网”技术在水泥生产线上的应用,使得设备运转率、单位产品成本等关键指标进一步优化……
各水泥企业结合自身的智能化、数字化进程,或自主研发或依托专业的信息技术公司,纷纷从线上采购、智能设备、无人化物流、智能矿山等各个方面进行创新探索。看来,水泥行业的新一轮智能化进程开始加速了。
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水泥企业的智能化可以概括为工业智能化和商业智能化两方面,工业智能化是指将智能化技术应用在生产环节,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商业智能化则涉及生产之外的所有环节,比如财务、营销、采购、物流等。作为关键环节,水泥生产方面的智能化创新又可以从“生产设备的智能化、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生产管理的智能化”这三方面入手。据济南大学控制学科带头人王孝红教授介绍,基于目前大多数水泥企业的实际现状来看,选择这三方面为切入口是更切实有效的策略。
“具体来说,水泥企业可以通过增加设备上的测温、测震、测压等测点,增加必要的摄像头,来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况;可以进一步提升设备的自动化智能控制,例如实现主机设备的无人化控制;还可以通过设备管理软件,提升设备的管理能力。”
与此同时,王教授更强调“一份前期针对企业实际状况量身定做的规划方案”才是更重要、更必不可少的。
“企业在智能化改造上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一个涵盖‘智能化设备、智能化生产、智能化管理’等技术和装备的项目,巨大的投资额会成为很多水泥企业的拦路虎。所以我的建议就是‘总体规划、分布实施’——先从主要的、影响生产的关键环节上进行改造,不仅投资额小,当下就能直接看到改造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后再逐步进行投资改造,这样企业的压力会小很多。所以这份前期的整体规划就显得更加重要,如果规划没做好,后续的改造就很难衔接。”
专业化人才的匮乏成阻力
“目前,生料制备、熟料煅烧、水泥联合粉磨等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已经是行业内较为成熟、可广泛推广的智能改造技术了,企业家们都已认识到,通过对工艺和生产流程的整体优化,能更好地稳定产品质量、降低能耗;智能信息管理方面,临沂中联、全椒海螺等工厂也都具备了,都是非常好的行业示范项目。但不可否认,从整体来看目前我国水泥行业的智能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基本所有企业都有计划或者规划,但只有部分企业真正开始进行智能化探索,并且也只局限在部分环节,真正完整的智能化水泥工厂目前一所都没有。毕竟,这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以目前的技术还很难实现。”王孝红教授介绍道。
除了前文提到的资金投入之外,王孝红教授认为,另一项阻碍水泥企业智能化进程的现实问题,就是专业人才的匮乏。即便硬件方面有了,专业化人才跟不上,企业也还是没法很好地使用、维护这些智能化技术和装备的。对此,王孝红教授也建议行业内能定期举办一些专业的智能化人才大赛,一方面提升整个行业对智能化技术的关注和兴趣,另一方面,更可以配合一些专业的智能化技术培训,为行业培养更多的智能化人才。毕竟,人才才是这个领域持续创新和发展的最大动力。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