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材水泥业务内部整合新征程开启,或激活行业整合动能
7月24日新疆天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公司拟以发行股份或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的方式收购中国建材水泥板块资产,正在论证的标的资产包括中国联合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北方水泥有限公司、西南水泥有限公司、中材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以及中建材投资有限公司下属水泥资产,具体标的资产范围仍在论证中,尚未最终确定。本次重组处于筹划阶段,有关事项尚存不确定性。至此,中国建材对水泥业务的整合在历经15年后又迈出了标志性的一步。
早在2005年,中国建材刚刚成立后就针对我国水泥行业特点,制定了大水泥区域化的发展战略,明确了水泥板块联合重组的成长路线。为此,中国建材针对不同的区域先后分别成立了几大水泥平台,对区域内的水泥企业进行整合。
中国联合水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联合水泥”)是中国建材旗下成立最早的水泥企业,在1999年成立之初仅有1家年产能130万吨的水泥厂。2005年中国建材根据大水泥区域化的发展战略,对中国联合水泥的市场定位主要包括江苏北部、山东南部等地的淮海经济区。2006年,在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建材的大力支持下,中国联合水泥成功重组徐州海螺,巩固和强化了其在淮海区域的优势地位。此后,中国联合水泥以淮海经济区为核心市场,在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河北、四川、山西、内蒙古等省、自治区,联合重组了近40家水泥企业。2019年9月27日,中国联合水泥与河南投资集团签订协议,成立合营公司,河南投资集团旗下的河南同力水泥为合营公司的另一方,中国联合水泥产能正式跃居河南省第一。截止到2019年底,中国联合水泥水泥熟料产能已达到9427.1万吨。
2007年3月,中国建材通过与浙江水泥、虎山集团、尖峰集团、江西水泥联合重组的方式组建南方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方水泥”)。南方水泥作为中国建材在东南市场的水泥整合平台,业务整合范围主要在上海、浙江、江苏、湖南、江西、福建等五省一市。其在成立后即开始了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整合操作。当年7月,南方水泥与江西水泥签署协议,合资组建江西南方万年青水泥有限公司。8月南方水泥成立湖南南方公司,从事水泥相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南方水泥出资1.9亿元,与湖南国资委各持有湖南南方95%和5%股权。之后湖南国资委下属公司将收购的韶峰集团的全部股权,出售给湖南南方,拉开了中国建材在湖南省水泥行业展开联合重组的序幕。2007年9月,中国建材已完成涉及五省一市3000万吨水泥产能的联合重组。2008年1月30日,中国建材与建德三狮、中新源等17家企业签署股权收购协议。2009年6月23日,三狮集团水泥业务正式进入南方水泥。到2010年底,南方水泥重组了近150家企业,业务范围扩大到上海、浙江、江苏、湖南、江西、福建、安徽、广西七省一市,截止2019年底,水泥熟料产能达到9929.3万吨。
2009年3月中国建材、辽源金刚水泥(集团)有限公司与弘毅投资产业一期基金(天津)共同出资设立北方水泥有限公司。并以此为平台,对东三省、内蒙古地区的水泥行业展开整合。同年6月,中国建材与佳木斯鸿基集团签署了联合重组战略合作协议,鸿基集团成为北方水泥的重要成员企业。2011年7月中国建材完成对黑龙江省宾州水泥有限公司100%股权的收购,成为黑龙江省水泥市场的龙头企业,也为北方区域联合重组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2014年5月5月,北方水泥认购亚泰集团1.3亿股,进一步推动区域内水泥行业的联合。经过十余年的整合与发展,到2019年北方水泥熟料产能达到2405.6万吨。
2011年12月15日,中国建材通过整合云南、贵州、四川、重庆三省一市的多家水泥企业成立中国建材西南水泥有限公司。并以此为平台,通过联合重组整合西南水泥市场,成为西南区域内最大的专业水泥公司。2012年7月中国建材与母公司中国建材集团和北新集团签订协议,约定向中国建材集团及北新集团收购攀煤水泥100%股权、广旺机械100%股权、川煤水泥100%股权,受让方为西南水泥及重庆西南。截至2012年底,西南水泥与98家企业签署了正式联合重组协议。经过多年的发展,到2019年底,西南水泥熟料产能达到了8348.3万吨。
2016年8月,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建材集团)与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材集团)宣布实施重组,组建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之后2017年11月中国建材吸收合并中国中材股份有限公司。中材股份所属的祁连山、天山股份、宁夏建材及中建材投资正式划入中国建材旗下,中国建材目前的水泥格局基本形成。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