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安:水泥价格一朝跌回15年前 每卖一吨亏20元
为了应对产能过剩,企业纷纷在寻求对策,减产、停产已经成为了广安水泥企业的常态。但是在水泥需求没有根本好转的情况下,这些举措显得力不从心。2015年国家统计局广安调查队曾对当地4家主要水泥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开展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广安本土水泥企业总体销售遇冷,环比销量下跌;行业产能过剩,产品价格下挫,整体效益不佳,市场竞争激烈,以及资金周转困难。广安市水泥行业正在咽下自己当初种下的苦果,市场规律给这些水泥企业上了深刻的一课。
发展水泥热情难消,过剩产能迟迟不降,企业艰难支撑吞下苦果。
在广安的水泥市场中,预拌混凝土站是最为重要的客户之一。
对于水泥企业之间的价格战,广安中海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勇感受颇深。他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2015年自己购买的425标号的水泥出厂价约为每吨190元,这已经是这家企业从2011年营业以来拿到过的最低价格。但是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前后有四五家水泥厂来找他寻求合作,其中最低报价甚至只有160元每吨。
肖勇:出厂价可以放到最低,然后保质保量地供应我们。
出于产品质量和长期合作的考虑,肖勇最终没有采购最低报价的水泥,但是这场价格战依然让他记忆犹新。
根据广安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提供的数据,广安本地市场水泥需求量2015年比2013年翻了一倍,达到600万吨。但是与1550万吨的产能相比,这一数字依然无法化解产能过剩的局面。2015年,广安市水泥产量1127万吨,产能利用率仅为72.7%。
尽管水泥产能严重过剩,但是从2013年到2016年,广安地区的水泥产能却一直停留在1550万吨。过剩的产能为何迟迟降不下去呢?
李庆:最主要还是由于厂家投入了那么多钱,只要是勉强能够生存,它还是要生产。
事实上,早在2009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就已经释放出水泥产业将出现严重过剩的信号。
通知指出,2008年我国水泥产能18.7亿吨,水泥产量达到14亿吨。
目前在建水泥生产线418条,当产能全部建成后,水泥产能将达到27亿吨,而市场需求仅为16亿吨,产能将严重过剩。从这份通知下发开始,几乎每一年国家都会有“调结构、降产能”的文件出台。但是这并未能阻挡当时地方发展水泥的热情。
从广安市发改委下发的当地水泥行业产能情况调查表看到,广安市的9家水泥企业2007年、2008年各审批2家,2009年审批了3家。
就在广安大力发展水泥产业的同时,周边地区也在纷纷上马水泥项目。
根据四川省水泥协会提供的数据,到了2016年,总产能将突破2亿吨,产能过剩预计在20%到25%。
四川省水泥协会理事长白彦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价格比去年降低约55元,处在一个非常低位的状态, 2016年初已经是大部分企业进行亏损。
产能过剩已经成为困扰中国水泥行业发展的一个难题。根据广安市经信委提供的数据,2015年广安市水泥产量为1127万吨,产能利用率72.7%。为了化解产能过剩的现状,广安和四川当地的政府也在积极探索化解产能过剩的有效办法。
错峰生产消化过剩产能,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
白彦认为,四川省这一轮水泥产能过剩既有2008年灾后重建对于水泥需求激增的因素,也是全国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的一个缩影。
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大家对原材料投资预期良好,同时水泥行业投资的门槛也相对较低。
2016年,四川省经信委、环保厅出台了《关于开展水泥行业季节性错峰生产的通知》,明确规定全省水泥96户生产企业、117条生产线全年季节性错峰生产时间不少于125天。
所谓的错峰生产,也就是企业停产。白彦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这一次四川省出台的错峰生产政策,是在全省连续几年产能利用率不足80%的基础上计算出来的,不仅有助于水泥价格回归到成本线以上,也避免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目前广安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已将通知下发给本地的9家水泥企业。
除了实施错峰生产政策,广安市也在探索如何开拓新的市场。
李庆:高速路发达以后,市场其实是在扩大的。我们也是在准入方面做好沟通,让它们的产品能够卖到周边市场去。
李庆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近年来,广安市一直在努力促成这9家水泥企业的兼并重组。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升行业的集中度也是四川省近年来一直在探索的道路。目前四川水泥熟料前5家企业集中度为59.42%,前10家企业集中度为79.09%。这一数字虽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与全国先进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白彦认为,当前水泥市场总体依然是产能严重过剩,供给侧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白彦:一方面要关死这个笼头不能再新增,另外一方面还是要给予足够的政策、资金和优惠的一些条件,科学有效地帮助水泥行业合理地去产能。
半小时观察:去产能,着眼于供给侧改革大局的理性判断
水泥行业是资源能源消耗型产业,长期以来产能严重过剩。2015年是整个行业的一个拐点,这是从1990年以来,全国水泥产量首次出现下降,价格也持续下滑,供给侧问题非常突出。改革就是要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效能,实现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其中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就是投资有回报、产品有市场、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环境有改善。对水泥行业来讲,供给侧改革和结构调整就是去产能。40亿吨水泥产能,只有20多亿吨的市场容量,这种情况下,去产能无疑是理智的选择,是着眼于供给侧改革大局的理性判断。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