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项目
  • 暂无资料

黑龙江保障房10月底前全开工 建设投入居全国之首

更新日期: 2011年07月26日 来源: 东北网 【字体:

    记者从黑龙江省建设厅获悉,今年,黑龙江省计划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83万套,占全国的8.3%、居全国之首。黑龙江省保障房建设10月底前全部开工,年底前竣工率预计达四成以上。据介绍,由于黑龙江省经济落后,历史欠账较多,此次大规模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将极大缓解历史欠账。

  建设投入居全国之首

  记者从省建设厅获悉,从2008年起,黑龙江省开始大规模启动实施了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其中包括“三棚一草”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3年来黑龙江省共完成投资1864.59亿元,195.78万户城乡群众受益。特别是2010年,黑龙江省共完成投资809.09亿元,是历年来改造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年,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开工套数达到70.52万套,泥草房改造达到22万套,总量位居全国之首。

  今年,黑龙江省计划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83万套,占全国的8.3%,比上年计划增加了24%,不仅是东北三省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最多的省份,在全国范围内同样高居首位。

  将极大缓解历史欠账

  虽然近两年黑龙江省大规模投入保障安居工程,但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黑龙江省还有近130万户城镇居民和100万户生活在设施简陋、环境较差的各类棚户区和泥草房中,数量仍居全国前列。

  由于历史上黑龙江省的总体经济水平不高,人们的居住环境和质量相对较低。根据200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当时的黑龙江,农房砖瓦化率仅为60%,西部地区一些乡镇农房砖瓦化率甚至不到10%,农村还有180万户,630万人口居住在泥草房里。历史欠账太多,让黑龙江成为全国棚户区和泥草房改造类型最多的省份。这次,一次性建设83万套保障性住房,将极大地提升黑龙江省城乡居民的居住质量。

  涵盖多层面无房群体

  记者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黑龙江省在保障住房方面,尽量涵盖了各个层面的住房困难群体。其中,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是解决城市住房困难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了解,经济适用住房主要是解决城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的家庭;廉租房主要解决的是城镇低收入困难家庭,重点是低保户住房困难的家庭;而公共租赁住房重点解决的是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也就是介于比经济适用住房住户条件好和购买商品房群体之间的“夹心层”。而且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其保障对象相衔接,几乎涵盖了城镇所有住房困难的层面。另外,在城镇,我省还针对虽然有住房,但住房的条件极差的棚户区实施改造,以改善这部分住房群体的居住环境。

  同时,在农村等区域,黑龙江省还针对这些地域居住环境差的居民家实施改造,包括泥草房改造等。

  各城市哈尔滨领跑

  记者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保障处了解到,今年黑龙江省启动实施的83万套住房包括经济适用住房3.09万套;廉租住房11.17万套;公共租赁住房1.02万套;城市棚户区改造28万户;煤矿棚户区改造5.9万户;林业棚户区改造21.89万户;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1.15万户;垦区危房改造10.78万户。

  采访中记者获悉,这83万套保障房建设任务被分解到了黑龙江省各个地市及森工总局和农垦总局。其中,森工总局承担的各类保障性建设工程多达19万余套,高居全省之首;而农垦总局承担的各类保障性建设工程超过13万套,紧随其后。

  哈尔滨承担各类棚户区的改造建设数量为7.5万余户,廉租房、经适房、公租房等各类保障性住房1万余套,总计承担着8万余套的改造建设任务,承担了全省约10分之一的建设任务,是黑龙江省城市当中最多的。据哈市住房局副局长陈涤介绍,今年哈尔滨市的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投入最多,成效最好。比如经适房,多按高标准建设。6月已有3041套经适房交工,近期还将提供约3500套经适房,哈市近半符合经适房申请标准的家庭将搬进新居。

  各地市保障性住房工程计划:

  哈尔滨87974套

  齐齐哈尔39780套

  牡丹江33014套

  佳木斯67179套

  大庆 7344套

  鸡西 38677套

  双鸭山20827套

  伊春 20678套

  七台河19354套

  鹤岗 23094套

  黑河 25399套

  绥化 40704套

  大兴安岭60483套

  森工 192185套

  农垦 136021套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文章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