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
  • 暂无资料

结构调整是水泥工业发展主流

更新日期: 2009年08月04日 来源: 中国建材数量经济监理学会 【字体:

    3.大型水泥粉磨企业产能比重超过半数。在水泥粉磨企业中,年生产能力60万吨以上企业数量只占1/5,生产能力却占将近60%。

    2008年100万吨以上水泥粉磨企业172家,水泥生产能力2.55亿吨,占粉磨企业总能力的39.49%,其中有溧阳新金峰、滨州山水和海螺等300万吨以上企业16家,生产能力5000万吨;60万~100万吨企业186家,生产能力1.25亿吨,占粉磨企业总能力的19.29%。30万~60万吨企业394家,生产能力1.5亿吨,占粉磨企业总能力的23.14%;30万吨以下粉磨企业数量众多,其中不乏近年来关闭窑生产线转为粉磨站的企业,2008年30万吨以下粉磨企业893家,生产能力1.17亿吨,占粉磨企业总能力的18.08%。

    水泥工业结构还没有调整到位

    尽管近年来由于水泥新型干法的迅猛发展,水泥工业产业结构得到提升,但水泥工业产业结构调整远没有到位,我国水泥工业大而不强的面貌并没有根本改变。

    即使到今年年末,水泥熟料产量新型干法比例超过70%,全国仍有4亿吨的落后产能,部分省区的新型干法比例仍不足50%,新型干法生产能力仍有发展空间;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不高。即使按资产纽带,按企业和企业集团计算,全国仍有4000多家水泥企业和企业集团。企业水泥熟料年生产能力平均规模不到40万吨,水泥年生产能力平均规模只有42万吨。水泥工业的发展还需“上大扶优”,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培育支持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水泥工业的发展概念应有科学的诠释。水泥工业的发展不仅是体现在产量和生产能力的增长,而是应该包括节能减排在内的又好又快的发展。水泥生产的纯低温余热发电、固体废物消纳利用都应大力发展,新型干法生产技术本身也需发展,规模结构需要提升。10年来新型干法的低成本国产化促进了新型干法的普及发展,但在当年煤炭价格每吨只有100多元的情况下,也因陋就简建成了一批能耗较高的新型干法生产线。在2008年全国912条新型干法生产线中,日产2000吨以下生产线307条,生产能力占新型干法熟料生产能力的15%。水泥单位产品能耗统计资料显示,我国1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窑熟料烧成热耗比4000吨以上水泥窑高18%,因千吨级新型干法生产线的煤耗高,单位产品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都是4000吨以上水泥窑的2倍。我国新型干法单位产品能耗和污染物排放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大,新型干法规模结构不合理是重要因素。去年全国水泥企业平均每吨600多元的高煤炭购进价格,将千吨级新型干法生产线推上技术改造和淘汰之路,现已有几十条千吨级新型干法生产线被关闭。

    规模在100万吨以上的大型粉磨站吨水泥综合电耗平均在40千瓦时以下,而30万吨以下小型粉磨站平均在70千瓦时以上。小型水泥粉磨企业的改造淘汰,特别是对那些关闭窑生产线转为粉磨站的企业的改造淘汰,是十分棘手而又是水泥工业降低综合电耗整体水平无法回避的问题。

    “浙江现象”的本质还是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水泥工业的“浙江现象”成了区域产能过剩的代名词。浙江水泥结构调整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在全省淘汰全部立窑生产线,2008年水泥新型干法比例达到97%。2004年以后浙江水泥企业煤炭购进价格从平均每吨200多元飙升到800多元,而水泥全省平均出厂价格从每吨350元跌到220元,近两年浙江水泥产量萎缩,水泥制造业利润缩减了2/3,今年上半年全行业亏损。浙江水泥工业的困境表面上是由于外省水泥的涌入挤压,实质还是本省水泥产业结构的不合理。2008年在浙江89条新型干法生产线中,日产2000吨和1000吨级分别有34条,日产4000吨以上生产线能力只占新型干法能力的46%;淘汰立窑生产线遗留下来的小粉磨站水泥生产能力还有将近3000万吨,占粉磨企业生产能力近40%。浙江在高水泥价格、低煤炭价格时代兴建的简陋生产线,因高煤耗和浙江的高人工成本,根本无法抵御外省优质廉价水泥的冲击。“浙江现象”并不是水泥新型干法发展之过,而是产业结构调整不到位。同样也受到外省水泥的冲击,同样也面临高煤价低水泥价格的困境,新型干法生产能力中日产4000吨以上生产线占70%的江苏水泥企业生存现状要比浙江好得多,水泥产量还在增长,今年已超越山东成为全国最大的水泥生产省份。

    安徽皖南地区水泥新型干法比例占94%,新型干法生产能力中日产4000吨以上生产线占80%,4大水泥企业集团控制了该地区熟料生产的90%;吨水泥熟料烧成标准煤耗低于108千克,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吨水泥熟料排放二氧化硫0.4千克,已率先达到《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2010年限定值。浙江由于产量减少,水泥行业能耗总量和污染物排放都在下降。从长三角地区水泥工业整体来看,已经实现了能耗总量微量增长和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减排。以外省先进生产力淘汰置换本省落后生产力,淘汰置换那些缺乏市场竞争力、无石灰石资源的高耗能生产线,对长三角地区水泥工业整体乃至全国水泥工业都是幸事。

    水泥工业还要发展,产业结构需要提升。目前在建的200多条新型干法生产线,到2010年末将形成3亿吨左右的生产能力,考虑到对落后产能的淘汰置换,届时全国水泥新型干法比例将接近80%,总量仍将保持基本平衡,水泥工业产业结构将跨入一个新时代。“十二五”时期的水泥发展规划应继续坚持结构调整主线,同时注重总量控制,坚定不移地继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当新型干法比例、大吨位水泥窑数量和产业集中度都达到一定水平时,要防止损害行业健康发展的产能严重过剩。部分热点区域的水泥生产能力现状应引起警惕。水泥区域发展规划的制定,应突破行政管辖区域,由国家主管部门组织行业协会、省区市主管部门,遵循经济规律,按经济区域制定水泥发展规划,抑制局部地区产能的过快增长。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