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
  • 暂无资料

水泥产能过剩3亿吨 龙头企业仍扩张

更新日期: 2009年08月28日 作者: 吴文坤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字体:

    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一些行业产能过剩、重复建设问题仍很突出,不仅剑指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而且甚至连风电、多晶硅等新兴产业也被点名。

    值得深思的是,包括钢铁、水泥、风电在内这些行业曾经都受到大量的激励政策的扶持,有的甚至还被划归到振兴规划的范畴。然而在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背景下,这些行业却一步步发展到产能过剩的境地。其背后到底隐藏着哪些因素?我们政府部门考察验证体系是否已经建立?行业如何才能健康发展?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对水泥、钢铁、风电行业展开走访调查,以摸清这些产业的现状,并勾画出他们近年来的发展路径图,探究其深层次原因。

    尽管嘴里都在谈论过剩的风险,却都在积极准备下一步产能扩张。数日来,记者走访河南、河北、吉林三地的水泥龙头企业,见到许多这样的现象。

    据《2009年夏季工业经济运行报告》显示,水泥产能已过剩3亿吨。经历了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高速发展的几年光景后,中国水泥工业走到了十字路口。8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是什么原因,让中国水泥业表现得过分积极?过剩后的水泥企业又将何去何从?

    现状 产能过剩  企业仍扩张

    提起水泥产能过剩,就不得不提浙江。2001~2003年,在集中淘汰落后产能后,浙江水泥市场异常火爆,大批项目上马,产能突破1亿吨。到了2005年,浙江水泥市场出现供过于求,大量企业徘徊在破产的边缘。

    河南建材工业协会副会长王爱贞接受记者采访时就透露,河南的水泥市场以后肯定不比浙江省心。

    据了解,目前河南有69条新型干法线,其中日产5000吨及以上的有25条,下半年还有9条新线投产。“河南已经没有新线的空间了。”王爱贞认为,河南水泥的需求量应该在1.1亿~1.2亿吨,水泥产能应该在1.2亿~1.3亿吨才合理。

    亚泰集团副董事长徐德复也表示,东北三省也有水泥产能过剩的风险,“辽宁3年后肯定就是另一个浙江。”他还透露,全国今年底的水泥产能将突破17亿吨,而市场需求只有是13亿~14亿吨。

    产能过剩的直接后果,就是企业利润率降低。东方证券分析师罗果表示,水泥是同质化的产品,要在市场中获胜,只能靠成本的降低和价格上的拼杀。

    然而,众多水泥企业并没有放弃产能扩张的想法。记者先后走访了同力水泥、河南天瑞、亚泰集团,这些企业都表示了在水泥产能上继续扩张的强烈意愿。其中,亚泰集团在辽宁有新线建设计划,目标是将水泥总产能从目前的2300万吨提高到3000万吨。河南天瑞更是将目标定为2015年总产能要达1亿吨。

    27日,工业和信息部发布数据显示,1~7月份全国水泥制造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9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5.8%。据了解,从2008年至今,全国水泥投资的月度同比增速始终保持在40%以上,2009年3月累计水泥投资额同比增长率达110.45%。

    水泥产量在增加,利润却在不断下降。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水泥出厂价格每吨平均为277元,比上月下降2.8元,也是今年以来的最低价格。

    原因 多种因素“推高”产能

    近几年来中国水泥产量的不断攀升,一方面得益于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推广,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基础设施投资的加大。

    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中国水泥需求累计增幅为13.5%,比1~5月增加2.2个百分点,比2008年同期增加4.9个百分点。

    “相比煤炭、电力等行业,水泥的投资额不高,回报也比较稳定。”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介绍,一条日产5000吨的线投入约6亿~8亿元,一般3~5年就能收回成本。而且,水泥的技术难度不高,几乎没有市场壁垒。

    东方证券分析师罗果称,在利益的推动下,不光原有的水泥企业想做大,其他资本也对水泥行业产生了兴趣。“不少煤老板就转型做水泥了。”

    “在市场上升阶段,国家的政策鼓励也让企业有了‘跑马圈地’的冲动。”罗果认为,国资委对国有企业提出的做大做强主业政策,以及对大型水泥企业的扶持,也使得水泥企业扩张开始变得盲目。另外,在水泥产能过剩的形势下,有些地方部门对水泥项目的核准依然没有控制。

    比如以前没有水泥业务的中国建材集团和中国中材集团,也先后发展水泥业务。“大企业想靠规模来打垮对手,没有考虑到市场的实际情况。”建材情报所副所长崔源声说。

    应对 提高门槛  建退出机制

    水泥产能的过剩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27日记者就曾报道《水泥行业准入条件》初稿已经出台,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以人均水泥熟料拥有量1000公斤作为项目核准的红线。“十二五”期间,超过这一标准的省份将停止审批新线。而根据这一规定,今明两年,将会有安徽、浙江、江西、福建4个省份触线。

    这一规定,被业内人士认为是解决当前水泥过剩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徐德复则认为,要实现总量控制,新项目的核准权必须收归中央。

    “在这之后,落后产能的淘汰也将会加大。”上述不愿具名的专家说。

    此外,崔源声认为,在某些省份比如浙江、广东、山东、河南等地,落后产能淘汰已完成,对于小规模的新型干法线和粉磨站也可以考虑进行淘汰。

    据了解,河南当前就有22条1000吨的干法线。“目前很艰难,但仍然运转着。”王爱贞表示,新建的9条线一旦完工,这22条线将不会再有市场,如果2~3年内它们退出,这样就能实现河南市场的供求平衡。

    业内专家认为,水泥产能过剩问题的解决最终还是要依靠市场,而有关部门应该在能耗、环保、质量等方面设置一些更为严厉的指标,并建立水泥企业良好的退出机制。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