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微信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环保>资讯详情

广东或提前实现碳达峰,数据中心等行业或纳入广东碳市场

更新日期: 2021年03月25日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字体:

2月1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施行,各方瞩目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此时,距离广东率先启动国家低碳省试点工作早已过去十年有余。

得益于市场机制的引入,广东通过探索基于总量控制的碳排放权交易,超额完成超44%的碳排放下降目标,打造出一个高效率、低成本节能减碳的“广东样本”。

“接到试点任务后,国内并无参考可借鉴,只能参考国外来‘摸着石头过河’。”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负责人(下称“广碳所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回忆,广东因此结合自身产业结构与发展阶段,设计出一套“由大到小、由易到难、抓大放小”的思路。

按照当时的设计思路,广东在2013年12月正式启动碳排放权交易,将钢铁、石化、电力、水泥、航空、造纸等六大行业250家左右的控排企业逐步纳入碳市场范围,覆盖广东省约70%的能源碳排放量。

据统计,广东已超额完成此前国家下达的碳强度目标,截至2020年,碳排放额累计成交1.72亿吨,累计成交额35.61亿元,占全国碳交易试点的38%,两指标均列全国第一。

如今,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地方碳市场接下来如何继续深化探索之路?碳约束时代,哪些“高碳”行业会被纳入碳交易市场?碳市场如何与资本、地方发展有机融合?广东样本或许可供镜鉴。

图片

“不仅没增成本,反而增了收益”

“当初广东碳市场启动时,企业不配合的情绪比较大,有人甚至担心其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负责人回忆称。

广东碳市场如今已经平稳运行了7个履约年度,非但没有对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反而极大地促进了绿色转型和经济高质量的发展。

数据显示,自广东碳市场运行以来,已有超过80%的控排企业实施了节能减碳技术改造项目,超过60%的控排企业实现单位产品碳强度下降。其中,电力、水泥、钢铁、造纸、民航行业单位产品碳排放量分别下降11.8%、7.1%、12.7%、15.9%、5.4%。

“之所以能够做成这件事,一是政府有魄力,为此做了很多前期教育企业和培育市场的工作;二是大家确实看到了碳排放权交易带来的实际效果,从交易中获益。”该人士总结道。

以广东河源市为例,作为广东碳普惠制度首批试点城市之一,其森林覆盖率高达71.2%。河源碳汇容量大、生态环境好,具有开展林业碳汇交易的良好条件。

所谓林业碳汇交易,是指各大排放企业出钱向各林场等碳汇项目购买碳排放指标,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森林生态价值补偿的一种有效途径。

据统计,河源市仅2018年就通过碳汇交易收入超300万元。其中,东江林场6万多吨的碳汇在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以溢价20%的方式实现创收98万元,真正释放出了农民口中“卖空气”赚钱的红利。

“这是一个极其直接且低成本地将生态优势转换成经济效益的模式,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建立森林森林生态效益市场化的新机制、切实提高林农收入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谓一举多得。”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陈绍晴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对于企业而言,碳排放权交易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转型升级,提高效益。

2013年,深圳富士康公司投入节能改造资金不到5000万元,产生的结余配额占当年碳配额的三成左右,仅靠出售部分结余配额,富士康就获益1000多万元。

据统计,富士康集团大陆工厂在2010-2013年间累计投入5.32亿元,共做了2455个节能减排项目,仅省下来的电费等直接节能效益就达到10.73亿元。参加碳交易不仅没有增加成本,反而是增加了收益。

湖北大学商学院教授刘和旺等人的研究也发现,中国碳交易试点促进了企业转型升级,大部分碳交易红利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而非组织创新或资本深化的结果。

数据中心或成“高碳”大户

广东在其“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制定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推动碳排放率先达峰。

今年广东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明确了具体措施:分区域分行业推动碳排放达峰,深化碳交易试点;加快优化能源结构,制定更严格的环保、能耗标准,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等。

广碳所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已被纳入全国统一市场的行业会退出地方市场履约,发放和交易全国统一配额;还未被纳入全国市场的行业仍需在地方市场履约,发放和交易地方配额,因此地方碳排放交易市场与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是一个并行互补的关系。

而随着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启动,广东碳市场的规模和参与企业的数量都会动态变化。据了解,电力占据了广东碳交易市场近一半的体量,电力被纳入全国碳市场后,广东预计会在体量上有一个相对减少。

广碳所负责人分析称,未来地方试点仍要承担替全国碳市场创新的试点作用。“地方试点仍将服务于当地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一些创新性的工作和交易产品的研究,仍要在地方市场中先行先试,待成熟后再向全国市场推广。”

全国碳交易市场启动后,业内人士极为关心的是,究竟哪些新行业将被纳入到地方碳市场?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此前透露,在电力被率先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后,石化、钢铁、水泥、化工、造纸、航空等行业也即将陆续“入局”。

据广碳所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广东碳市场将会考虑纳入陶瓷、纺织、数据中心以及建筑和交通等行业。

实际上,广东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透露,接下来将全面推进有色、建材、陶瓷、纺织印染、造纸等传统制造业绿色化低碳化改造。这些行业是典型的“高碳”行业。

但广碳所负责人也指出,还要考虑这些产业具体的核算基础条件。例如,电力之所以第一被纳入,是考虑到电力行业的排放数据较为完整,统计体系也较完善。

据陈绍晴判断,互联网等行业或许是下一步布局的重点,互联网科技企业特别是数据中心领域作为碳排增长大户,将逐步被纳入碳市场监管之中。

在业内人士看来,尽管互联网行业在中国目前的碳排放行业结构中尚排不进前十名,但按其过去的增速,很快就将位列排放大户,纳入全国碳市场是迟早的事。

“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将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实现碳达峰的路径,各行各业的碳绝对量减排和碳强度的下降都会进入快车道,减排压力也会明显上升。”广碳所负责人表示,未来“十四五”期间,高耗能、高排放的项目审批将会受到严格管控。

据多位人士透露,目前广东的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正在编制与修订中,广东碳达峰目标或将提前达成。

地方鼓励投机机构参与碳交易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达国家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有60-70年的过渡期,但中国只有30年时间,这意味着中国对二氧化碳减排的力度要非常大。在这样的目标下,碳配额的缺口也将增大。

据德勤中国的研究数据预测,到2025年,中国的配额缺口比例将从2%上升到10%,再考虑到未来有偿分配比例上升,全国平均碳价将从每吨51元上升到86元。

该业内人士建议,对于已纳入碳交易市场的企业,建议可根据自身碳排放规划,有序推进碳减排进程,甚至提前囤备一定量的碳配额,减少后续可能因碳价出现大幅度提升而带来的成本上涨。

“广东目前一吨碳的价格30元左右,与企业减排的成本相比,还是偏低。”广碳所负责人表示,碳排放权的价格与碳减排成本是挂钩的,如果企业减排一吨温室气体比去市场上直接购买的成本低,那他就会选择开展节能减排的改造,相反就会直接去市场上购买。

“碳交易的价格要靠市场形成,它是供需关系的体现,碳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者越多,碳市场的定价能力才越强。”该负责人说。

为了增加碳交易市场的活跃度,不少地方试点都出台了鼓励投资机构参与碳交易的政策。以上海为例,其碳市场启动初期的参与主体以纳入监管的重点排放企业为主,但随着投资机构的进入和参与度不断提升,投资机构二级市场现货交易量占比也快速上升。2014-2018年,上海碳市场现货成交量中投资机构交易量占比由15%左右上升到80%以上。

今年1月22日,证监会发布消息称正式批准设立广州期货交易所。经证监会批准,广州期货交易所正式落户南沙,成为我国第一家混合所有制的交易所。

“碳交易应该说是对经济伤害较小的一种市场化手段,通过排放权证券化,期货的方式,对于碳达峰的实现可以起到激励作用。除现货交易外,开展碳排放期货等金融产品,将引入更多参与者,大大地提升碳市场的活跃度和影响力。”陈绍晴判断。

广碳所负责人也表示,碳排放权产品本身具有电子化、标准化等先天优势,是较好的期货产品标的。在欧盟碳市场中,碳排放权交易的主要形式便是期货交易。

实际上,据广州市政府网站相关文件显示,大家近期一直讨论的碳排放期货产品,已被剔除出广州期货交易所设立方案。

广东省低碳产业技术协会绿色服务部主任伍艳撰文指出,这并不意味着碳期货之路的终止,很有可能是广州期货交易所的交易品种不再局限于碳期货,只是存在更多产品可能性,碳期货依然未来可期,特别是“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设定可能更将有力推进碳期货市场的加速布局。

“未来,碳配额可能在现货市场、期货市场同时运行,更好地发挥碳市场对减排二氧化碳的积极作用,成为中国实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承诺的重要推手。”伍艳如是写道。

广东应允许包容性减排

此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2021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之一。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称“30·60目标”)。

“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过程中,碳市场是一个有效、灵活的市场化的政策工具,是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催化剂、促进剂。”广碳所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真正要实现30·60目标,更多是要靠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优化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的本质上是要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能源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调整,这会带动一大批新能源项目上马。

未来风、光等新能源将从配角上升为主角。业内普遍认为,能源转型主要包括化石能源清洁低碳化和低碳清洁能源规模化。中国正在摆脱煤炭能源,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大范围推广电动汽车,这些是缓解气候变化危机的行动,同时也会带来经济效益。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也在公开场合表示,未来广东将严格控制全省煤炭消费总量,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和核电,推广碳捕集等先进低碳技术,推动全省二氧化碳排放在全国率先达到峰值,珠三角城市群在全省率先达到峰值。

在广碳所负责人看来,当前碳达峰、碳中和的任务非常艰巨,这个过程中若仅仅通过抑制能源消费、严控工业项目显然十分困难,也不符合当下的经济发展要求,因此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很多柔性的市场手段。“通过合理的碳定价,强化社会公众的低碳意识,鼓励更多的企业通过优化管理,技术创新,实现节能减排。”

陈绍晴认为,在某种意义上,碳排放权就等同于发展权。广东虽是国内发达省份,但地区间的经济发展的差异比较大。珠三角城市属于第一梯队,粤东、粤西、粤北属于第二、第三梯队,应该在具体的减排行动中做出区分、充分协调。

“要求所有地市在2030年之前均严格达峰不太现实,有些地方确实需要继续大力发展和振兴经济,所以广东可以走上包容性减排的道路,即在总体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和排放显著下降的情况下,鼓励珠三角城市提前达峰加速减排,也允许一些地市在经济社会‘小步追赶’的过程中稍滞后于平均的减排目标,具体情况具体研判,避免一刀切。”陈绍晴说。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