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降准公告6提"支持实体经济" 水泥建材业迎机遇
2020年1月1日,市场期待多时的央行全面降准正式“官宣”。当日下午,央行公告称,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0年1月6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多亿元。
记者注意到,在央行官网上两则涉及此次降准的内容中,共提及“支持实体经济”多达6次。那么,此次全面降准将对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具体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此次全面降准,比较突出的一个作用就是可以提振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及关联的上下游行业,如建材、电机等。也有专家认为,当前我国融资方式正不断多样化,对于创新型实体企业来说,影响未必会很大。
2007年以来我国存款准备金率走势(单位:%)
▲根据东方财富统计,2015年以来,我国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呈下降趋势。 杨靖制图
对冲企业缴税造成流动性缺口
此次央行选择在2020年第一天宣布全面降准措施,能够对现阶段的实体企业运营起到怎样的正面影响?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分析称,1月是缴税大月,新增专项债也可能在1月陆续发行,导致1月流动性缺口较大,宣布降准可平补1月流动性缺口。
记者注意到,对于这里提及的“1月缴税大月”对整体流动性和企业的影响。华泰期货研究院宏观组曾发布研报分析称,1月为一年中最大的企业所得税缴税月,对流动性造成一定压力。一般企业缴纳所得税都在下个季度的第一个月份缴纳,而1月作为企业第四季度缴纳所得税的月份,受到企业年末冲刺业绩的影响,通常为一年中税收收入规模最大的月份。
在企业密集缴税的同时,春节等因素叠加也会导致流动性紧张。因此,央行需要通过出台降准措施,对冲这一流动性缺口,进行宏观逆周期调节。
水泥建材业迎机遇
在此次全面降准措施发布后,基建、房产等行业的未来走势一如既往成为了市场关注的重点。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称,2019年提出稳定固定资产投资,并明确出台下调基础设施投资的资本金比例等措施。此次降准将释放流动性,让基建行业获得更多的资金,这使得该行业能在2020年有较好的发展。
此外,基础设施等固定资产建设的扩大也会带动一系列上下游产业,如上游的水泥、建材,下游的电机、建材等。这些行业也有望迎来发展机会。
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李奇霖也分析称,此次降准背后是为下半年留足政策调整和盈余空间的诉求,基建项目的融资需求会相对提升,需要央行投放中长期的流动性,对接地方债和中长期信贷。
申万宏源认为,降准同时利好科技成长和顺周期,或使得春季行情的演绎更加顺畅。具体方向上,科技成长需精选个股,聚焦游戏影视、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顺周期重点关注竞争格局优化的机械设备和建筑材料,以及低估值的银行、房地产和建筑装饰。
记者也注意到,从刚刚公布的数据看,虽然当前时段天气寒冷,是传统上的建筑业淡季,但多个与基建有关的行业景气程度却“不降反升”,显示出当前基建行业相当火热。
2019年12月31日公布的当月中国非制造业PMI分项数据显示,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落地等因素影响,12月土木工程建筑业新签订的工程合同量增长明显,生产比较活跃。当月数据显示,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为57.0%和60.6%,分别高于上月0.7和5.3个百分点。
新业态行业有新融资渠道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在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改革进程中,证券、债券等多种融资形式发挥的作用正越来越多,许多新业态实体企业已不再完全依赖银行贷款等传统融资方式,因此降准等措施与这些业态企业关系并不大。
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组负责人(首席分析师)杨畅称,从现阶段的实地调研来看,具有一定技术含量和模式创新的企业,比如说生物研发企业、科技型制造业企业等,这些企业,往往是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追逐的对象,也不单纯依靠银行贷款作为主要的融资方式,它们对于融资成本的高低,其实不太关注。
当前,我国高技术企业发展明显快于整体实体经济增速,可以看出它们并未受到融资成本等因素的约束。
杨畅还称,从当前政策动向看,除银行融资外,未来民企通过债券市场进行融资或许只会增加不会减少。考虑到2019年12月28日修订后的《证券法》审议通过,对发债主体的标准进行了明显的调整,原来挡住大量民营企业发债的条款进行了修改,因此,未来使用债券工具的民营企业,或许有望大幅度增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