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三天连开两场经济形势座谈会,这几个政策信号必须要关注!
11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下一步经济工作听取意见建议。
11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江西南昌主持召开部分省份经济形势和保障基本民生座谈会。
三天内,总理连开两场经济形势座谈会,信息量满满,这些政策信号必须要注意。
信号一:更有效运用好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工具
解读:不排除年末央行有定向或全面降准的可能。
12日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提出,要保持宏观政策稳定,更有效运用好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工具。完善财政、货币、就业、区域等政策,适时适度调控,完善政策协同、传导和落实机制,增强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加强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民营企业支持,提振市场信心。
相比以往“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灵活运用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工具”的提法,此次座谈会更强调逆周期政策的“有效性”。
交行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货币政策发力稳增长仍有空间及必要,财政政策需要加力提效。有必要明确各级政府稳增长责任,让积极政策落到实处。
他分析说,过去调息,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调整,定价上对于银行净息差的直接冲击有限。现在非对称降息对银行净息差可能带来一定程度的压力,因此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较大的银行应加大定向流动性支持力度。不排除年末流动性紧张时点,央行仍有定向或全面降准的可能。
信号二:优化地方政府专项债使用 扩大有效投资
解读:明年新增专项债额度有望突破3万亿元。
12日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提出,优化地方政府专项债使用,带动社会资金更多投向补短板、惠民生等领域,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14日召开的会议也指出,要狠抓政策落实,尤其要抓住国家提前下达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降低部分基础设施项目资本金比例的机遇,加快本地区补短板项目建设,促进有效投资和产业升级。
两次经济形势座谈会都提及了地方专项债的内容,目标直指扩大有效投资。
其实,最近一段时间,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基建补短板的政策。继9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提前下达2020年专项债部分新增额度之后,本周三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又部署降低部分基建项目资本金比例。
根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1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8000亿元。
在稳增长压力下,机构普遍预期,2020年地方专项债发行额度有望突破3万亿元。
中金公司认为,地方专项债扩容、提振基建增长可能是目前可行性较高的政策选择。预计地方专项债发行规模将从2019年的2.15万亿元(GDP的2.2%)扩大至2020年的3.35万亿元左右(GDP的3.2%)。
申万宏源证券宏观团队预测,2020年新增专项债规模或扩大至3万亿元到3.2万亿元,稳基建方向仍将坚持。
不过,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在当前的政策观察窗口,即便加速推进专项债额度下发,最快也要等到12月,考虑到专项债发行与基建投资之间的滞后效应,预计将在明年上半年形成有效投资。短期内,伴随着中长期贷款结构优化,银行对专项债项目配套融资支持力度的上升会成为稳定基建投资的重要因素。
14日当天,10月份经济运行数据出炉。基建投资增速并未如预期般继续回升,1-10月基建投资增速由此前的4.5%回落至4.2%。
机构普遍认为,10月基建投资回落可能只是暂时现象,未来还是会维持企稳温和回升的态势,到明年上半年将会有明显起色。
信号三:支持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新兴服务业
解读: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系列政策有望出台。
12日的座谈会上提出,强化科技创新,持续开展双创和互联网+,提升新动能对经济的支撑力,加快制造业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
14日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也提到,要增强新动能对经济的支撑力,支持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新兴服务业。
未来一系列支持先进制造业和新兴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将会陆续出台。
比如,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联合14个部门印发《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据了解,政策重点在推进服务业与农业、制造业以及服务业不同领域之间的深度融合。
工业互联网相关政策也是一大重点。日前工信部高层密集表态称,要推动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加快IPv6规模部署和重点工业企业、重点设备上云步伐。加快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