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岁宋志平卸任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守望央企四十载 一生做好一件事
导语
“我把大半生的时光都交付给了企业,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浓厚的感情。我信奉一生做好一件事,这些年始终扎根企业,痴心不改,无怨无悔。我们这代人是幸运的,我们的职业发展和个人进步,与改革开放、大国崛起的伟大进程紧紧融合在一起。是这个充满改革和创新精神的时代造就了我们这代创业者,是这个沧桑巨变走向复兴的国家造就了中国建材集团等大批优秀企业。”
——宋志平
文|李凡
他性格温和,语调舒缓;他做事果决,坚韧不拔;他勇于担当,富有情怀;他喜好读书,学识渊博。在他的脸上,总有一丝温和的微笑;在他的身上,总有一股温情的力量。是他,创造了两个世界500强的传奇故事;是他,大规模推进混合所有制、创建国企改革新模式;这样一位一直为媒体所关注的风云人物、明星企业家,就在今天,正式告别工作了40年的央企舞台。
他就是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宋志平。
面对他工作了40年的企业,面对他朝夕相处的同事,宋志平充满着眷恋和不舍。他将中国建材视为自己的生命,当作自己的孩子。在退休之际,他仍不忘谆谆告诫:“希望积极秉持艰苦创业的精神、秉持团结向上的文化、秉持改革创新的方向。”宋志平还语重心长地提出了“两个务必牢记”:务必牢记中国建材底子薄、基础差的草根央企,虽然这些年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是比较脆弱,不能有任何的自满情绪;务必牢记中国建材是充分竞争领域的行业,是十分汗水一份收获的企业,不能有任何的疏忽大意。对于中国建材的未来发展,宋志平充满期许,“希望中国建材能最终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成为高质量发展、世界一流、受人尊重的伟大企业。”“我虽然退休了,但是今后的日子里依旧会关心、支持公司发展,依旧会为公司发展鼓与呼。”
在同一央企担任掌门长达17年,这在国资体系是极为罕见的现象,但这也正说明国资委对宋志平能力和水平的高度认可:“宋志平同志思想政治素质好,政策理论水平高;企业管理经验丰富,战略决策和驾驭全局能力强;开拓创新意识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强;视野开阔,勤思善学;讲大局,重团结,在广大干部职工中有着很高的威望。”
成功印记的背后,实际上是荆棘满地。宋志平感叹:企业的成功是九死一生,其实成功都是“熬”出来的,是“炼”出来的。做企业需要专注与痴迷,企业家要认认真真地把企业作为终身的事业,一生做好一件事足矣。
“一生做好一件事”,这是宋志平的人生信条。正因为这样,他在央企守望了四十年,他充满感情地说:“我把大半生的时光都交付给了企业,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浓厚的感情。我信奉一生做好一件事,这些年始终扎根企业,痴心不改,无怨无悔。我们这代人是幸运的,我们的职业发展和个人进步,与改革开放、大国崛起的伟大进程紧紧融合在一起。是这个充满改革和创新精神的时代造就了我们这代创业者,是这个沧桑巨变走向复兴的国家造就了中国建材集团等大批优秀企业。”
逆袭:从“草根央企”到双料世界500强
从1979年23岁的宋志平大学毕业进入北新建材担任技术员开始,他在国企工作了整整四十年。而这个时期,中国也正好迎来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
“回过头来看,我在企业里的几次‘出场’好像都与困难有关。”宋志平说,“不管是最初做销售员,还是后来做副厂长、厂长,包括到中新集团做总经理、去国药集团任职等等,一路走来,都是因为企业遇到了一些困难,需要一个负责任的人去做。”
1993年1月16日,36岁的宋志平被任命为北新建材厂厂长。当时北新建材面临着艰难局面,国企吃大锅饭,职工缺宿舍,工资多年未涨。宋志平认为,做企业千难万难,最难的在于提高人的积极性。
上任伊始,他就思考如何点燃员工心中的火。他向员工承诺,“工资年年涨,房子年年盖”,员工心中的火被点燃了,企业渡过难关。
1997年,宋志平将企业带到深交所上市,凭借着资本市场的力量以及大刀阔斧的内部改革,北新建材很快成为行业的领头羊。2002年,宋志平46岁。这一年,他被任命为中国新型建材集团总经理,但迎接他的不是鲜花。就职当天,坐在主席台上的宋志平收到了法院冻结资产的通知书。整体情况非常糟糕,公司资不抵债、银行信用为负、企业前景无望。
这就是宋志平口中常说的“草根央企”的原型。上任后,宋志平带领团队调整公司发展战略,把水泥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展开了大规模的重组行动。从2006年开始,宋志平开始了一场气吞山河式的行业重组。短短几年间,中国建材迅速重组近千家企业。先是收购了徐州海螺,然后进行“汪庄会谈”,重组南方六省一市,继而“挥师北上”,接着“解放大西南”,先后成立了中联水泥、南方水泥、北方水泥、西南水泥等四大水泥公司,一跃成为世界水泥大王。中国建材的这一成功实践引起了哈佛商学院的关注,最终入选哈佛商学院案例,成为为数不多的中国案例之一。
把中国建材带得风生水起之时,2009年6月,宋志平被任命为中国医药集团董事长。宋志平迅速进入角色,带领团队为国药集团定下了打造医药健康产业平台的战略定位,并根据在中国建材的经验,迅速展开了诸多大手笔的联合重组活动,使当时的国药有效弥补了制造和研发方面的不足,并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医药集团。
十余年时光,宋志平让中国建材营业额翻了100倍;5年时间,宋志平让国药集团营业额翻了5倍。这个“双料董事长”把两家企业双双带入世界500强。放眼全球,也只有日本“经营之父”稻盛和夫与其相类。
到2016年,宋志平又牵头成功实施两材重组(原中建材集团与原中材集团重组整合),到2018年,两家香港上市公司又完成了换股吸收合并。
“两材重组”的效果非常好,不仅企业上下和谐,而且实现了1+1>2的预期效果,真正做到两家人成为一家人,两股绳拧成一股绳。从业绩上看,2018年实现利润总额207亿元、比重组前的2015年增长266%,营业收入3480亿元,比2015年增长28%。到2018年,中国建材在资产总额、营业收入、息税前利润三项指标都超过了世界建材巨头圣戈班,成为世界500强建材企业第一。在2019年7月国务院国资委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研讨班上,被邀请上台交流的宋志平通报了这一业绩。
“有人认为国企不用改革照样可以搞好。回顾自己40年来搞企业的经历,我可以明确地说,没有改革就没有国企的今天。改革正是奔着解决问题展开的。既然重任在肩,既然别无选择,我们就必须勇敢迈步,哪怕前方荆棘密布,也要一路向前,永不回头。”宋志平说。
跨越:从管理到经营
有人问宋志平:“掌管大企业,您觉得自己最成功的地方在哪里?”
宋志平回答他:“看到机遇抓住它,然后制定一个清晰的战略,并且义无反顾地执行下去。”
中国建材能快速发展,就是顺势而为。宋志平说,做企业必须了解环境,抓住机遇。一旦确定了合适的目标,缺什么找什么,一心一意把这件事做成。
宋志平自己也坦言:无论是从带领北新脱困到带领中国建材集团和国药集团先后进入世界500 强,从探索“央企市营”模式到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从水泥行业的无名小辈到成为全球水泥大王,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加快“一带一路”市场布局……这一次次的攀爬、一次次的跳跃,并不是因为他有什么三头六臂、先见之明,而是按照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一路顺势而为的结果。他常想,企业经营从来都不是一件碰运气的事,所谓经营的智慧,其实就是能够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并利用规律来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
宋志平回忆到,哈佛大学资深管理教授约瑟夫·鲍沃曾问他:“这么多年让你睡不着觉的是什么?”他说:“怕想错了。”一旦出错,可能机会就没了。
他说,对一个企业家来讲,随着技术提升、竞争加剧,企业的不确定性越来越高,要经营好企业,不光需要好的管理,更需要好的经营。管理是正确地做事,解决效率问题;而经营则是做正确的事,解决效益问题。
好的经营就是让企业家学会做正确的事,必须把管理工作下移,交由分管领导和中层干部承担。作为经营者,做正确的事就是要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创新的变化、商业模式的变化,做出决定和选择,这恰恰是今天的经营者真正要面对的事情。
在回顾中国建材这些年的发展时,宋志平感到比较庆幸的是,他们实现了从管理到经营的跨越。作为经营者,他们首先选择了一个正确的战略,缺什么找什么,尤其是对水泥业务的整合。其次是选择了一大批痴迷者,全心全意在做企业。第三是实现从了竞争到竞合,保证了市场的健康化。第四是实现了从“量本利”到“价本利”,保证了产品的价值和利润。
布道:从企业思想家到企业教育家
宋志平认为,企业家最宝贵的,就是在整个创业和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
他常讲,中国企业的下一个目标,不只是跻身世界500强企业之列,更要创造代表时代精神和灵魂的企业思想,用一流的思想塑造一流的企业。
宋志平就是这样的人。多年来他不停地学习、不断地实践,开创了“央企市营”、“整合优化”、“格子化”管控、“八大工法”、“六星企业”“三精管理”等改革创新模式,被企业界推崇为“宋志平模式”。他先后推动8家央企重组、混合近千家民企,创造性提出“央企的实力+民企的活力=企业的竞争力”公式,宋志平也被公认为中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先行者。
他的这些植根于中国企业土壤的厚实案例,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企业改革发展思想。更难得的是,他一直笔耕不辍,将他的思想、经验进行系统总结,结集出版。到目前为止,他已出版了《包容的力量》《央企市营》《国民共进》《我的企业观》《整合优化》《经营方略》《笃行致远》《问道改革》《经营心得》《改革心路》《问道管理》《问道创新》等10多部著作。
这些著作既是一部部精彩纷呈的思想荟萃,又是一部部深入浅出的实战教案,还是一部部融会贯通的特色专著。这些著作传递出来的经验和思想源自长期的企业实践,是周而复始的梳理提炼,是共性规律的归纳总结,是百战过后的认真反思,是久久为功的思想结晶。每一条经验或教训都是宋志平用“一生做好一件事”的心血磨出来的,是用辛勤耕耘的汗水和泪水浇灌出的思想之花。他也因此被业界誉为“企业思想家”。
对于自己的这些思想和心得,宋志平认为自己有责任传播出去,奉献给社会,造福于后人。于是,他又多了一个布道者的角色,履历中又增加了教授、导师和讲师的身份,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
他受邀担任了中组部的讲师团成员和“党的十八大”精神讲师团成员。他还受邀担任国内多家高等学府的兼职教授,经常被邀请到北大、清华、国家行政学院等高等学府讲课。他还是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三届委员。
在国资国企系统,他更是专门的培训导师,他是国务院国资委大连高级经理学院EMT项目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该项目专注于国企领导人员系统化培训。
在担任央企掌门人这17年间,宋志平在管理企业的同时,经常被邀请到中央企业和地方国企,深入一线,传经布道。这些年来,不少央企、地方国企的负责人和高管,都听过他的讲课。
立意高远而又深入浅出,升华理论又辅之以实操佐证,宋志平每次的授课都获得热烈反响。一些年轻的央企高管笑言:“我们是听着宋总熟悉的声音长大的。”
他不停地到国内甚至世界顶级论坛、峰会、大学演讲,在各种场合积极发声,澄清公众对国企的误解,解读对政策的理解,同时大力呼吁改革,传播企业经营的思想与心得。
演讲授课、采访撰文、著书立说,尽管这些占据他几乎全部的业余时间,但他却乐此不疲。他希望让更多的后来人,能从他们这一代的经历和经验中得到启迪和汲取养料。
智囊:从中企研到中上协
今年5月11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简称中上协)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宋志平被选举为新一届的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这次当选,为宋志平又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舞台。
面对3700多家上市公司、约60万亿元总市值的大盘子,如何带领协会帮助他们实现高质量的发展?这对宋志平来讲,责任很大,任务很重。但他对上市公司的发展,既有信心,更有底气。他深谙资本市场之道,又有着丰富的管理上市公司的经验。
他担任上市公司董事长近20年,他领导的中国建材旗下的上市公司就有14家,有A股公司、H股公司和红筹股公司。每年,他还会带队进行路演,与各类投资者进行充分而深入的沟通。
同时,他对公司上市情有独钟。1997年,他推动北新建材在深交所上市。2006年,他推动中国建材在香港联交所上市。2009年,他推动国药控股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他曾多次讲到,没有上市,就没有中国建材和国药的今天。他领导的每一家企业都是因为上市而获得重大转机的。
宋志平说,他的首要任务是全面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有好的上市公司才有好的资本市场,有好的资本市场才能培育好的上市公司。他对搞好上市公司信心满满,在一次上市公司座谈会上,他鼓励大家说,不信东风唤不回!
从上任到如今仅半年时间,他的足迹遍布全国,为上市公司董事长授课、在各种论坛演讲、接受媒体专访,积极发声,传授经验,呼吁加强公司治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之所以这么快进入状态,因为他对执掌协会非常熟稔。实际上,在此之前,他已经担任了7年的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简称中企研)的会长。去年,他又连任会长。
在7年间,他带领中国企业改革发展研究会不断推陈出新,积极开展企业体制改革、企业转型升级等企业改革与发展相关课题的调查研究、咨询服务等工作,每年均创造了多项有重大影响的智力成果,为相关政府部门制定国家政策提供了很多建设性意见。
作为行业的领军人物,他还在2017年12月当选世界水泥协会创始主席,成为我国大型基础性工业领域首位当选世界级行业协会主席的中国企业家。
世界水泥协会是一个刚刚成立的组织,有33个国家、59个创始水泥企业参会并选举产生世界水泥协会执行委员会成员和主席。
作为世界水泥协会首任主席,宋志平表示将团结协会成员企业,积极争取包括各国政府及非政府组织在内的各方面的支持,维护行业利益,履行社会责任,共同推进世界水泥工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在他的领导下,世界水泥协会迅速成为全球水泥企业和相关组织一个交流共享的平台,倡导创新、共享、绿色、包容、安全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致力于全球水泥行业的健康发展。尤其是高度关注新兴国家水泥事业的发展,推动了“一带一路”上水泥产业的布局和发展。
世界水泥协会、中企研、中上协,三大协会各自独立,各有侧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宋志平乐此不疲。熟悉宋志平的人都知道,他是个精力旺盛的人,他长年飞行于世界各地,他每天只睡5个小时左右,经常早上4点多就起床,开始工作学习。他的每天总是充实而忙碌。他常说,忙碌的蜜蜂没有悲哀的时间。
生命不息,求索不止。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退休后的宋志平会依旧忙碌,他不会停下改革创新的脚步,不会停下思考总结的脚步,不会停下提炼升华的脚步。
企业家、思想家、教育家、学者、社团领袖……多年来,他不停地在这些身份中切换,但他始终没有脱离一个中心,那就是企业,无论做企业家、做企业思想家,还是做企业教育家,他始终围绕自己一生做好一件事的信念——做企业。
他深情地说:“我们这一代人,要传给后来者的不只是好的企业,还有我们这些年来的经验和教训,要让年轻一代知道当年的探索和过往的路途,为他们标上路标和指示牌。”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