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企业>资讯详情

福建水泥:全新的管理模式打造核心竞争力

更新日期: 2014年06月12日 来源: 中国煤炭资源网 【字体:

  近日,记者从福建水泥对标分析会上了解到,4 月份,福建省能源集团责任有限公司的下属公司福建水泥公司生产水泥72.3 万吨、销售总量71.9 万吨,1~4 月累计利润比预算增加236%,全面超额完成预算目标,并创公司同期产销历史最好绩效。

 
  福建水泥:全新管理模式打造核心竞争力
 
  据福建水泥公司总经理姜丰顺介绍,今年福建水泥公司整个生产经营实现“三个新高两个新低”,即生产规模创新高、营收创新高、利润创新高,成本创新低、管理费用创新低。在传统淡季,取得这样的成绩,部分原因得益于市场,但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管理模式改变所带来的嬗变。
 
  近年来,福建水泥公司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从2010 年600 万吨到2013 年的1200 万吨(含在建),产能翻番只用了3 年时间。伴随着产能释放过程的是福建水泥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推行全新的管理模式成为打造竞争力的通渠。
 
  从去年开始,福建水泥公司再造管理流程,从市场导向和绩效导向、五集中管理、技术进步、资源保障等方面进行改革,开启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进程。
 
  视点1:两个导向 打造企业管理文化竞争力
 
  产销脱节,是一个企业的大忌。“以往觉得我生产出来就可以了,至于生产出来以后,能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不知道。”姜丰顺认为,以前福建水泥公司存在产销脱节现象,生产系统与销售系统各干各的。
 
  市场导向,唱响“营销为王”,让“产销一盘棋”。去年开始,该公司强力推进市场导向机制,强调产品质量在符合内控标准的基础上,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用户要求,生产适销产品并及时地提供售后服务。在生产系统着重开展全员绩效管理和对标管理;在营销系统着重加强核心利润区建设和营销平台建设。
 
  绩效导向则全面解决“干什么”、“为谁干”、“怎么干”的问题。
 
  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解决“干什么”的问题。摸清整个企业的家底,清楚自己与行业水平的差距及努力的方向,制定预算指标,传递压力,分解到个人。执行过程及时纠偏改进,确保预算不偏离。
 
  推行全员绩效考核,解决“为谁干”的问题。福建水泥公司于去年3 月份开始,全面实施全员绩效考核体系。这跟以往的相对比较笼统的考核体系相比,它是一道刚性杠杆,成为每个员工能力、升迁、评价的标准。新实施的考核体系中,每个员工都有对应的考核指标,目标更明确,个人收入与考核指标完成情况息息相关。“基本工资冻结,所有的增量工资放在绩效工资里。”姜丰顺说。
 
  推行对标管理,解决“怎么干”的问题。公司以南方水泥及行业先进单位为“标杆”,反复研究制定了公司对标工作目标和措施,突出用数据说话,突出追根、问责,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全面、系统的对标管理办法和绩效改进提升的工作机制。
 
  对标会每月召开一次,在总部和权属企业轮流举行。对于没有完成预算的指标,相应权属企业的总经理必须在会议上给出合理的解释。
 
  这种被内部戏称为“过堂式”的对标,对每位管理者来说触动很大,滋味并不好受。
 
  “指标没完成,当着那么多人讲出来,这个面子丢不起。”姜丰顺认为。
 
  去年,该公司第一次对标会在永安建福公司召开。中间环节安排其他参会人员去现场观摩,会上点评。当时粉磨系统“一塌糊涂”,现场脏乱差。会上问粉磨厂厂长:你怎么看?厂长讲了一大堆原因,并表示要6 个月才能整改完成。“企业容不得这样的事情,市场等不起!”“如果要6 个月,这个岗位就拿出去竞聘。”姜丰顺给了2 个月的期限责令厂长整改到位。至此,对标管理以“硬碰硬”的强势导入,开始深入人心。
 
  目前,该公司的对标管理已走完第一阶段的“过堂”和第二阶段的“共享”,进入第三阶段的专项对标。
 
  视点2:五集中管理 催生大兵团运作的优势竞争力
 
  “如果一个企业变成5 个企业或10个企业,个个单兵作战的话,那在这个市场没法有话语权。”姜丰顺说,“相反,通过五集中管理后,我们的大兵团作战的优势就显现了。人家买3 万吨原料,我买20 万吨原料,我说便宜5 块钱,你给不给?”
 
  为此,他们的五集中管理全面涉及营销、财务、采购、生产技术和人力资源集中管理等方面,规模优势得以发挥。
 
  营销集中管理,着眼于深化营销整合与管控,通过加强体系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市场建设、品牌建设和外部环境建设,公司营销策划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不断增强,重点工程中标率、核心市场占有率均稳步提升,2013 年月销量由年初的45 万吨提高到年末的80多万吨。
 
  该公司分管销售的副总经理吴旭波认为,福建水泥的营销工作要走好三步曲。2013 年是转型和建设年;2014 年是完善和提高年;2015 年是创新和发展年。“如果这三个阶段都做成功的话,福建水泥整体的营销就能够跟得上整个行业的水平,甚至能够走在整个行业的前列。”
 
  今年,福建水泥公司在营销上的重点一是核心利润区建设,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最好的地方,二是缩短营销渠道,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销售费用。
 
  采购集中管理,提高议价能力。统一库存调配,统一采购渠道,统一采购方法,控制库存。及时把握市场行情加大集中招标力度,去年对润滑油、助磨剂、收尘袋、耐火材料、纸袋等通用性物资实行集中招标采购,增强了价格谈判的主动性,实现成本节约,仅纸袋一项每个纸袋降0.02元,年可节约采购费用40万元。
 
  财务集中管理,积极推进财务管理精细化,减少各个成员企业资金池的沉淀数量,让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去年通过推进资金集中管理,月资金归集率达95%以上,公司账户减少52 个,全年公司投资总额比上年增长7亿元,但贷款总额仅增加1 亿元,财务费用不仅没增加,还降低3070万元。
 
  技术集中管理,注重发挥生产技术协同作用,实现知识、技术和人才共享。利用绩效对标分析会和内部交流平台,去年全年有58项技术经验在公司内部进行了“最佳实践共享”,提升了企业生产技术安全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人力资源集中管理,强调以提高效率来提高效益,量身定制了企业“瘦身计划”。按行业先进标准优化总部和权属单位人力资源配置。总部定员数从原65 人精简为50 人,减员幅度达23.08%,权属企业中层干部、机关管理人员共计减少52人,减员幅度分别达23.0%和15.8%;结合新线建设,顺利分流富余人员 180 人,清退外协工36 名。
 
  视点3:技术进步 提升生产竞争力
 
  姜丰顺认为,有些东西可以靠管理,有些东西一定要靠技术进步。
 
  以顺昌炼石厂5 号窑为例,该窑吨熟料标准煤耗原为124 千克。“这个靠管理可以减少一些,但那个年代建设的工艺就这水平。”姜丰顺说。去年,该公司投入3000多万元对5 号窑进行技改。技改完成后,吨熟料标准煤耗为112 千克,降低了12千克,年可节约标准煤9360吨;大窑台时产量提高了2.1 吨/ 小时;工艺线改造,将离线炉改为在线炉,根除了漏料现象对环境的影响,从源头上改善了现场环境卫生状况,为实现清洁生产创造了良好条件。
 
  据统计,去年该公司共投入技改资金8000 多元,使主机设备可靠性系数稳步提高。4 月份,2 条5000 吨/ 日窑生产线可靠性系数大于99%,吨熟料和水泥维修费用同比分别下降3.01 元、3.15 元。
 
  今年,该公司还将投入3200 多万元,对永安建福厂A 组磨进行改造。改造后,吨水泥可节电10kWh。同时可减少扬灰,改善环境。
 
  资源保障观念更新打造企业可持续竞争力
 
  今年,福建水泥公司把资源的储备提上了议事日程。姜丰顺认为,资源对一个企业的影响非常大,“有些时候你买都买不到,更谈不上生产了。”
 
  该公司通过打出整合公司现有资源并积极拓展外部资源等组合拳,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福建水泥公司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实施的一系列改革,带来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好转,更带来员工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
 
  作为福泥公司党群部主任,一个在公司工作近30 年的老员工,王润生对员工思想观念的变化有很深的体会。“像清洁生产方面,过去员工认为哪有可能做到?”
 
  水泥企业过去给人的印象是粗大笨、脏乱差。从2012 年下半年开始,福建水泥公司在安砂厂引入清洁生产,他们用大巴车分批送员工去南方水泥参观学习。
 
  参观的人员都惊叹于原来水泥企业也可以做到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彻底颠覆了心中固有的水泥企业的脏乱形象。在学习分享会上,炼石水泥厂熟料分厂厂长冯辉感慨地说:“在开展清洁生产,治理跑冒滴漏上,不是做不到,只是想不到。”一年下来,所有企业的面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走进生产厂区,道路清洁,厂房明亮,设备干净,再也没有以前那种灰蒙蒙的感觉。近日,福建水泥安砂建福公司荣获“永安市美丽工厂”称号,成为永安市首家被政府授予“美丽工厂”的水泥企业。
 
  同样的,以绩效考核来衡量员工的价值、收入的观念也让员工普遍接受。找关系,找个轻松的岗位,大家都往后勤挤的现象没有了。“以前看到停机就开心,现在停机就痛苦”,“干好收入高,多干多拿钱,最好每个月都是‘大干’活动。”王润生笑言。
 
  一位员工对姜丰顺说:“现在又找到了原来国有企业的感觉。”姜丰顺认为,这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企业的面貌起了变化;二是员工的收入提升的幅度比较大。据了解,去年该公司员工收入增长了14.8%。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