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球碳市场规模有望增至887亿美元
6月7日发布的《全球新能源报告2014年》(以下简称《报告》),在对2013年全球碳市场回顾时,提出对全球碳市场的展望:从整体上来看,2014年全球碳市场规模有望增长近2/3,达到887亿美元。
“这是一个乐观的预测。”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专职副会长、清华大学CDM研发中心执行主任曾少军分析,这主要是因为看好2013年启动的美国加州碳交易市场和中国碳交易试点带来的新增量。
不过2013年的全球碳交易市场形势却不那么乐观。根据《报告》,2013年全球碳市场交易总量104.2亿吨,交易总额约为549.8亿美元。相比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交易总量变化甚微,交易总额缩水近36.18%。这主要是由全球第一大碳交易市场-欧盟碳交易市场体系价格低迷所致。
《报告》由汉能控股集团与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共同完成,以彭博新能源财经、Global Data和研究团队自有数据为主,参考了IEA和EIA等机构的公开数据。
预计2014年EUA价格将6.9欧元/吨
《报告》介绍,2013年,欧洲碳交易总量为102.6亿吨,总交易额为528.49亿美元,其中欧盟配额(以下简称EUA)交易量为86.5亿吨,交易额约为523.48亿美元;欧盟核证减排量(以下简称CER)交易量为7.09亿吨,交易额为4亿美元;联合履行项目减排单位(以下简称ERU)交易量约为9亿吨,交易额为1.02亿美元。
“与2012年相比,2013年欧盟碳市场总交易量小幅小降,而总交易额降幅约为38%。这主要是因为欧盟碳市场供求关系从根本上还没改善,碳价持续走低。”曾少军分析。
其中,2013年 EUA现货和期货的每日价格走势基本相同,但波动较大。2013年年初,EUA现货价格约为6.5欧元/吨,到了一月底跌至3.32欧元/吨。在随后的2个月里,EUA现货价格在3.5-6欧元/吨之间上下波动。4月17日,跌至2.7欧元/吨的最低点。在5个月的反弹和回升后,达到5.66欧元/吨的阶段性高点。最后一个季度,现货价格出现下滑跌至5欧元/吨以下。
《报告》分析,从全球的CER和ERU来看,将有5.7亿吨的CER和ERU过剩,这种供过于求的关系将从根本上影响碳交易价格,尤其是欧盟碳市场。由于日本、新西兰等国已经退出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CER和ERU价格下行趋势明显。
《报告》指出,在2014年1月到2018年12月期间,EU ETS对二级市场EUA的需求为13亿吨,而在欧盟“折量拍卖价格政策”刺激下,2014年到2016年期间,欧盟碳市场将减少900万吨配额拍卖,这些配额会在2019年-2020年分别被注回市场。这一举措将在短期内减少市场供给,有效缓解欧洲碳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014年,EUA价格将在6.9欧元/吨,从2015年开始EUA的价格将持续上升到2017年预计为24欧元/吨,2018-2020年,EUA价格会下跌至4-5欧元/吨。”《报告》预测。
不过,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的研究,对2017到2020年价格预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一期间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欧盟灵活储备机制的建立。
加州配额价格接近拍卖价格
在欧盟之外,加州和中国的碳交易试点这两大碳交易市场同样值得关注。
加州的碳市场共分为2013-2014年、2015-2017年和2018-2020年三个阶段,现在正处于第一个阶段,排放配额通过免费和拍卖的方式进行,2013年的配额预算为1.628亿吨,2014年在2013年的基础上减少2%,为1.597亿吨。
根据《报告》,2013年加州碳市场进行了四次配额拍卖:2013年2月 19日,成交为3.62美元/吨,共有1290万吨出售;5月16日,成交价为14美元/吨,共有1450吨配额出售;8月16日,成交价为12.22美元/吨,共有1390万吨配额出售;11月19日,成交价为11.48美元/吨,共有1661万吨配额出售。从2013年度的四次拍卖情况来看,比2012年底的第一次拍卖的成交价10美元/吨有所提升,但在2013年度拍卖的价格整体呈现微幅下降趋势。同时,加州配额二级市场表现稳健,上半年加州配额市场价格在14美元/吨上下浮动。在第三次拍卖之后,价格跌至13美元/吨以下。在2014年9月以后,加州配额二级市场维持在12美元/吨上下浮动。从每日交易数量来看,2013年下半年交易量比2013年上半年活跃,而2013年12月交易量最为活跃。2013年2月3日,日交易量达到最大值332万吨。
《报告》预测,无论是从中期还是从长期看,加州碳交易的配额价格会逐步接近拍卖价格。
此外,记者获悉,根据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CARB)和加拿大魁北克政府签署的相关碳市场链接协议,双方建立的共同碳市场已于2014年1月正式推出。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