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
  • 暂无资料

鄂湘苏产能过剩 华新水泥“十字”扩张难

更新日期: 2010年07月22日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字体:

  虽是炎炎夏日,但华新水泥却已开始提前“过冬”。

  7月17日,华新水泥发布公告称,预计今年1-6月份实现的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超过50%。

  公司解释,上半年,公司产品主导市场所在的湖北区域,新增产能集中释放、产能过剩严重,水泥价格大幅下降,是导致公司上半年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另外,尽管余热发电项目的运行,部分降低了电力成本,但由于煤炭外购价格的上升,以及煤炭消耗、工厂维修维护控制等未达到内控目标,导致成本较去年同期上升,也是原因之一。

  中投证券分析师李凡直言,华新水泥的“冬天”已经来临。

  双重因素挤压业绩

  长江证券分析师刘元瑞表示,今年上半年,价格低迷、成本上升的双重因素挤压了公司业绩。

  截至目前,公司产品主导市场所在的湖北区域,2010年占比达50%以上。2009年-2010年上半年,湖北市场新增产能迅速增长,2008年底湖北新型干法水泥产能约4000万吨,2009 年新增水泥产能约2400万吨(不完全统计),增速达60%,2010年上半年又新增水泥产能(不完全统计)约773万吨,产能的持续释放导致市场供需压力较大。

  “以武汉地区42.5元的水泥价格为例,2009、2010年价格基本没有上调过,都低于2008年的水平。”刘元瑞称。

  此外,煤炭价格上涨也导致公司成本高企。今年上半年动力煤价格大幅上涨,以山西优混为例,2009年上半年均价为577元/吨,2010年上涨至737元/吨,上涨幅度达28%。

  “在价格和成本的双重挤压下,湖北地区的毛利率大幅下滑,前五月的毛利率为11.39%,比去年同期的 16.44%下滑了5个百分点。”刘元瑞指出。

  李凡预测,从其跟踪的湖北省水泥行业投资的情况来看,今年上半年极有可能成为产能集中投放的最后时段。届时,湖北区域市场的低点可能在今年出现。同时,由于一次性收益的因素在明年上半年较难重现,因此公司业绩增长的最低点或将在明年上半年出现。

  “十字”扩张受阻

  江孔亮称,作为中西部地区最大的水泥制造企业,华新水泥一直以来谋求“十字”战略的发展,即以京广线和长江为依托纵横十字发展,但目前来看这一战略未能得到很好的实施。

  “湖北仍然是公司主要市场,其市场占有率达到25%,但由于葛洲坝、亚东等竞争对手的快速扩张导致竞争加剧,其他区域都是点状的布局,市场占有率不高。”江孔亮表示。

  2009年公司所在的湖北、湖南、江苏等市场由于产能过剩,导致盈利能力欠佳。

  “未来湖北仍将是公司重点巩固的区域,云南、湖南市场将是公司重点开拓的另外两个市场。”江孔亮认为。

  李凡表示,公司去年底宣布的定向增发如果能在今年顺利完成的话,将成为公司抵御市场寒冬的主要利器。

  此前,负债率过高一直是2008年之前影响公司进行扩张的主要原因,2008年公司增发完成,资产负债情况略有好转以后,2009年又开始大幅度扩产,致使资本性开支大幅度超出现金流净额,负债率又迅速提升,因此不得不再进行资本融资。

  “将近67%的资产负债率将可能成为公司较大的负担,而今年持续的扩张仍需要20亿以上的资金方能支撑,公司急需完成去年年底公告的增发,缓解资金压力。”李凡称。

  瑞银证券分析师密叶舟称,目前,公司的资产负债实力也不足以支持进一步的迅猛扩张。如今公司已放弃在湖北的扩张计划,转而在上升空间有限的云南和西藏建设新的生产线。

  此前,华新水泥拟收购湖北京兰水泥的计划最终落空。

  去年7月,华新水泥公告,京兰水泥拟将旗下3家公司所拥有的全部资产及京山青龙山矿业公司拥有的采矿权的65%,成立一家新公司。华新水泥拟以68250万元收购京兰水泥拟新设公司的60%股权。但最后以京兰水泥支付给公司2000万元的违约补偿金宣告收购事项流产。

  此前,公司计划增发不超过1.35亿股,发行价格不低于20.49元/股,公司控股股东Holchin公司将按照占股比例认购非公开发行的股份。募集资金用于余热发电和混凝土事业的发展。

  密叶舟认为,尽管公司将募集资金用途调整为余热发电及产业链延伸项目,由于目前国家严控过剩产能行业的融资,华新水泥的增发计划估计短期内不大可能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批准。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