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

  • 暂无资料

未来水泥行业:洗净铅华方显风华(1)

更新日期: 2005年06月25日 【字体:
     主要结论

   ●目前我国水泥行业"三低"现象严重,工艺落后的小型企业占绝大多数,长期以来的区域保护、恶性竞争加剧了整个行业供求失衡的局面。


   ●预计2003年水泥产量增幅将超过13%,全年业绩平均仍将保持20%以上的增长。

   ●预计未来5-10年内,国内水泥需求将大幅增加。

   ●2004年水泥行业将继续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水泥价格将维持稳中有升的走势。2004年水泥行业仍将维持10%以上的增长。

   ●水泥行业的上市公司业绩将集中在2004年方能整体表现出来,水泥板块的价值也将在2004年被市场深度发掘。

   ●产业整合与市场争夺将推动行业并购,外资并购风起云涌。

   ●海螺水泥(600585)、亚泰集团(600881)、冀东水泥(000401)、巢东股份(600318)以及次新股青松建化(600425)、赛马实业(600449)等上市公司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它们在2004年的行情演绎中值得重点关注。

   一、产业整合:迟暮春天花样年水泥工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密切相关。作为建筑业的上游产业,水泥行业对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规模与发展速度尤其敏感。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水泥工业发展突飞猛进,产量由1978年的6524万吨增至2001年的62650万吨,其中尤其以90年代初期的增长速度最快1980年至200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平均增长率为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年平均增长率为20%;中国城乡住宅竣工面积年平均增长率为3.4%。与此同时,中国水泥产量年平均增长率为10.6%,水泥行业明显开始复苏,生产经营状况开始好转。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泥生产国,也是世界水泥消费大国,从1985开始,我国总产量已经连续18年保持在世界首位,并且多年水泥产量占世界1/3以上。从产业集中度、技术工艺、产品物流三个层面对现有水泥产量分析,目前我国水泥行业明显存在产业集中度低、新型干法水泥比例低、散装水泥比例低的三"低"现象。我国水泥生产业中,工艺落后的小型企业占绝大多数,长期以来的区域保护、恶性竞争导致了整个行业发展面临极为尴尬的被动局面。

   2001年以来,由于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大幅增加,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尤为突出。受此影响,水泥产销量都大幅提高,新增产能较快,较2000年增长了8%,是1996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在2002年一季度,我国水泥总产量就达到了13402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4%,增幅提高3.9个百分点,而2002年我国水泥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9.7%,呈现出类似90年代初期的高速出增长态势。尤其是近年来,我国水泥行业总体运行状况趋向良好,水泥产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同方向变化,需求增长旺盛。

   受需求刺激,目前国内已经掀起了一股水泥投资热潮。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全国建成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51条,总投资达到92亿元,比2001年增加近一倍。截止到今年8月,全国在建和拟建新型干法生产线242条,总投资达到566亿元。

   在目前的投资热潮中,小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日产1000吨及1000吨以下)仍占相当比例,甚至部分地区出现了立窑生产死灰复燃情况。据统计,2001-2002年已建成的91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中,日产1000吨及以下规模的生产线54条,占全部项目产能的35%。而生产工艺较差、对环境污染严重的立窑水泥厂增长迅速,部分前两年被明令淘汰关闭的小水泥企业也"死灰复燃"。比如,去年西部某一区域就出现了年生产能力为300万吨的小立窑群。目前小水泥边淘汰边扩能增产的局面,使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同时也加大了我国水泥工业整体结构调整的难度。

   盲目投资导致投资在区域上过分集中,并且导致了部分地区的供过于求。这是由于水泥具有非常强的销售区域性,具有合理的运输半径。很明显的一个例子是,北京周边地区2002-2003年已建成和将要建成投产共24条生产线,新增熟料能力近2000万吨。由于新上项目过分集中,落后立窑水泥没有得到有效和及时的淘汰,再加上其他区域进京水泥的快速增长,现在北京市场已经出现水泥供大于求的状况。在今年水泥价格一路水涨船高的形势下,北京、甘肃兰州地区水泥价格远远低于其他区域,企业经济效益明显降低。

   实际上,1998年以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法规或政策,促进水泥业进行结构调整。当初水泥工业宏观调控的着力点是"上大压小",淘汰落后,调整结构,最终达到产业升级的目的。从2001年4月1日起,我国开始强制实施新的《通用水泥产品质量认证条件》。行业主管部门要求,水泥生产企业、施工单位和质检机构的水泥化验室必须严格按照新的认证规定实施质量体系标准;凡达不到规定最低强度等级的水泥产品,不得出厂和销售。新的质量标准的强制推行,将引导整个水泥行业实施"总量控制、结构调整、上大改小"的行业整治政策,推动大型水泥企业发挥产品质量、结构品种、工艺技术、品牌形象优势,逐步淘汰落后、调整产品结构,向新的规模化经营发展。

   根据中国建材商务网预测,实施新的水泥标准之后,我国将有90%的水泥企业被"关、停、并、转",其中35%-40%的小水泥企业会在2001年内被淘汰,倘若如此,不仅给水泥类上市公司带来较大的市场空间,而且也必将在短期内促使水泥价格上涨。实际上,水泥企业在很多区、县都是当地政府的重要财税来源,由于区域经济利益的趋使,关闭不符合行业标准的中小水泥企业并非易事,行业整合的步伐严重滞后。从行业发展实际情况来看,水泥行业复苏从2002年才开始逐步显效,但由于水泥产品价格不断走低,使行业增长速度较为缓慢。

   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水泥市场形势好转,生产经营总体趋势向好,销售收入稳定上升,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02年水泥产品销售收入1440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实现利润总额46.5亿元,比上年增盈16.5亿元,增幅为55%。水泥行业1998、1999年全行业亏损,2000年扭亏为盈,2001、2002年产量增长分别为10.7%、9.7%,而销售收入分别增长9%、14.6%,实现利润分别增长2.9倍和55%,销售收入和实现利润增幅高于产量增幅。

   2002年我国新型干法水泥产量仅占水泥总产量16%,84%的水泥为落后的立窑、湿法窑和小型中空窑生产,与国际市场水泥生产及产量结构相差较大。同时,国内水泥产业集中度较低,全国共有水泥企业7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水泥企业4529家),平均生产规模约10万吨,约为国际平均水平的1/10。在水泥工业产业政策向新型干法水泥倾斜的大背景下,立窑水泥的需求将逐渐萎缩,腾出的这部分空间将由新型干法水泥来弥补,未来水泥产能增长主要是新型干法产能的增长。2002年我国新型干法水泥总产量约1.1亿吨左右,新型干法水泥的供需缺口非常大,所以,目前水泥供给过剩只是相对的过剩,对高品质旋窑水泥而言,则是供给不足。

   水泥属于建材类板块,受惠于房地产的复苏和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2003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一直保持了较高增长速度,2003年1-10月投资增速高达32.3%。在固定资产投资强劲增长的驱动下,全国各地的交通、仓储、房地产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升温,极大地拉动了水泥的需求。由于基建投入不断扩大,刺激了社会对水泥需求不断升温,水泥行业效益显著回升,又促进了企业投资的积极性。2002年全国建成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51条,总投资达到92亿元,比2001年增加近一倍。2003年截止到8月的统计数字是,全国在建和拟建新型干法生产线242条,总投资达到566亿元。在一些地区已出现水泥投资过热的倾向。新投产的与即将投产的产能过于集中,将加剧水泥行业供求失衡。

   但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继续快速、稳定发展,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承办奥运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推进城市化建设以及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奥运工程、世博会等一大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全面展开,预计我国的水泥需求量也将随之稳步增加。近年来,受国民经济增长拉动,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水泥市场需求旺盛。尤其是房地产业以其极高利润率(与这些领域存在垄断有关)吸引着源源不断的资本。据统计,近年流入中国的"热钱"有相当部分投向了房地产业。2003年1-9月,水泥产量5.86亿吨,增幅为16.3%,预计全年可达8亿吨。而由于房地产和基础建设投资持续高涨,决定了水泥价格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文章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