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更多的水泥工业需求的职业化人才
——孔祥忠在2018年全国建材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
今天很高兴与出席“全国建材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教育专家、老师和代表们见面,感谢你们为教育事业已经做出的突出贡献和即将做出的更大的贡献。
教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永恒话题。职业教育则是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需要解决的专门技能人才的培养的问题,一个行业的职业教育又有其行业特征的属性。建筑材料行业是一个既有传统工业,又有新型材料工业的多元化产业,建材行业的职业教育也就要既满足常规的教学内容,更要开创未来新材料、新组织模式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改革才能适应环境,创新才能谋求发展。
水泥工业是建材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制造业中重点关注的工业,推行市场经济的改革开放以来,水泥工业一直是国家的宏观调控工业。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水泥工业在满足国家经济建设需求的同时,企业的生产技术和规模有了巨大的变化,行业的治理结构也日趋完善,不仅国内产品市场布局优化,境外投资新增规模也有了拓展。随着企业集团化规模的放大,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要求,整个行业在各类专业人才,尤其是接受过职业教育的各类专业人才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讨论行业人才培养和教育问题,在各位老师面前我是班门弄斧。作为行业协会的一名负责人,我只能谈点个人认识,仅供参考。
我以为,现实和未来水泥工业的发展需要,行业的职业教育至少注重以下五种人才的培养。
一、集团化的企业管理人才:中国水泥工业的大集团,其产能规模已是亿吨以上,市场布局纵贯南北,境外投资初具规模。集团化管理上下分层,最重要是基层企业管理人才,其次是大区市场的管理人才。集团层面的领导应不在我们讨论的职业化教育之列,他们的职业化教育,央企或国企领导人在各级党校、民企大老板在长江商学院一类的教育机构。
企业管理人才不是学校培养出来的,是在市场竞争和社会实践中成长出来的。因此,职业教育要培养企业管理人才必须联合专业机构走进大集团,与大集团建立人才培养的战略联盟。职业教育的市场化应该是可行的,这有利于打破教育体制集权带来的负面影响,按照市场化制订校领导的工作绩效和老师的奖励制度,从而调动职业教育的学校管理层和教师的积极性。
二、国际化的跨国公司人才:境外投资的企业管理,除了个别贸易业务需要海外或海归人才外,绝大多数还是需要在企业现有管理队伍中选派。企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是企业走向跨国公司的第一步。职业教育为企业培养国际化人才关键在学校的教育改革,服务企业发展、服务市场需求,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力所在。个人预测,未来中国有可能出现5个大型水泥跨国公司。如果境外投资建100个水泥工厂和建材贸易公司,至少需求近万名的国际化企业管理人才。
三、技术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技术是要创新的,管理是要协调的。尤其是民营水泥企业长期存在技术人才匮乏的情况,即使是上市的民企水泥公司也缺少能担当企业技术总监或总工程师的人才。懂技术、善管理的人才自然是复合型人才。一般大学里只培养懂专业的学生,到企业或研究设计院实践后才能懂技术,但从懂技术到做技术总管不是每个人都行的。如果职业教育能够提供一个平台,将企业和研究院所的技术人员培养出懂技术管理的人才,这才可能受到水泥企业的欢迎。
四、行业服务的职业化人才:我国现有省市级的水泥(建材)协会组织100多个,但没有一所学校为协会组织培养和提供社团管理的专业化人才。随着我国法制化、市场化的推进,行业协会组织在市场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政府的简政放权改革也使得协会组织有了更大的社会作为。现在协会组织职能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专业化人才不足的制约。社团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新亮点。
五、工匠精神的职业化教育:在每个行业里的出色人才之所以能存在,不仅在于比别人更努力、更智慧、更成熟,最重要的是因为比一般人更加职业化!工匠可以是劳模,但工匠精神的培育必须是职业教育的结果。企业和专业机构内的每一个岗位都需要有工匠精神的职业化人才。一个人仅仅专业化是不够的,只有职业化的人才能给所在单位带来经济上和文化上的贡献。
职业教育正经历从工业社会到信息与服务社会的深刻转变,即使像水泥工业这样传统的产业,在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大数据的时代,企业内许多工作和工作岗位正逐渐消亡,新技术、新工种、新职能需要新的职业化人才。
职业教育模式改革的根本不是被教育者,而是授教者,是教育的制度和体系的改革,是用什么样的制度和方法去培养企业和社会需求的人才。未来的希望在职业教育体制和制度上的创新。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