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建材板块表现活跃 机构看好周期类建材反弹行情
东方财富网12月22日讯,周五水泥建材板块活跃走强,截至发稿,西部建设上涨近4%,天山股份,塔牌集团,祁连山,上峰水泥、福建水泥等股纷纷跟涨。
消息面上,近日中国水泥协会印发《水泥行业去产能行动计划(2018~2020)》,三年压减熟料产能39270万吨,关闭水泥粉磨站企业540家。前10家大企业集团的全国熟料产能集中度达到70%以上,水泥产能集中度达到60%。设立去产能专项资金(基金),形成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结合的去产能机制。2017年试点、2018年启动。鼓励企业间兼并重组,支持相互参股、委托经营、资产交换等方式的市场整合,以优化市场布局,提高市场集中度。力争2018年上半年实现全面停止生产32.5强度等级水泥产品。2018年全国范围内完成压减熟料产能13580万吨,关闭水泥粉磨站企业210家。
川财证券分析认为,水泥行业2018年有望从去产量向去产能实质性推进,看好周期类建材春季反弹行情。
中金公司表示,随着我国水泥行业整合的逐步推进,区域集中度逐步提升,龙头强者恒强是大势所趋,跨区域整合也将提前兴起。
中泰证券指出,随着我国GDP、固定投资投资增速逐年下滑,中游制造业产能过剩已成定局;与此同时,环保问题愈发严峻,政府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在经济结构转型大背景下,供给侧改革已成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水泥行业在经济高速发展期高速发展,当前整体过剩严重,近年来在政府、行业协会、大企业的多方推动下,行业的产量控制逐渐增强,但是产能严重过剩的现状仍未改变,行业未来存在明显隐患。水泥的实质性供给侧改革是大势所趋。
国信证券分析认为,短期来看冬季限产对供给端形成短期钳制,预计现阶段到明年春节前后,水泥价格保持高位运行,而库存整体维持低位水平,多数华东、中南地区水泥上市公司四季度单季度业绩有望超预期,而库存保持低位将使得原本淡季应该回调的价格保持高位坚挺,明年开春需求复苏后进一步提价可期,继续看好春季。
【延伸阅读】
水泥建材:结构性供需失衡或成常态华东、中南最受益
华东、中南水泥价格近期大幅上涨
近两周以来, 随着采暖季开始, 各地错峰生产陆续开始, 以华东和中南为代表的水泥价格开始快速上涨。目前华东地区 PO42.5 水泥均价达到 425 元,中南地区达到 419 元,价格已经创下 12 年以来新高。 山东、安徽、浙江、江苏、江西等省份的部分城市,因错峰生产开始,水泥价格出现大幅上涨,部分城市较 10 月底水泥价格涨幅超过 100 元。 而全国熟料库存明显下降,本周均值为 56.06%, 下降 4.80%。水泥供给持续偏紧。
需求端: 或许不容乐观, 但仍有增长
市场对水泥板块的担忧多来自需求, 我们亦是认为明年投资增速不容乐观,但无论如何,仍将维持正增长。基建方面,考虑到 16 年以来新开工项目有大幅增长,而基建项目的建设周期普遍在 2-3 年, 现有在施项目 18 年仍在施工高峰期, 因此,对 18 年的基建整体增速虽不乐观,但我们认为出现崩塌式下滑可能性亦极小。 房地产方面, 今年以来的地产投资表现出极强的韧性, 考虑目前新开工情况仍维持正增长, 我们认为明年地产投资增速维持3-5%的正增长是大概率事件。
供给端在环保高压下, 错峰停产范围扩大
表面看目前水泥行业整体产能过剩程度大约在 4.5 亿吨(熟料) 左右, 占现有全部产能的 24%左右。然而大面积错峰生产对行业季节性和结构性供给端带来较大影响。对比 16 年和 17 年错峰生产政策有两个特点:一是错峰生产的省份在扩大, 16 年大约 19 个省出台了相关政策,而 17 年到现在为止,已有 25 个省出台政策。第二是错峰时间明显拉长,比如山东、甘肃、四川等,错峰时间较 16 年明显增加,且部分地区采取全面停产的措施。
错峰生产带来的季节性、结构性供需失衡将导致价格的持续坚挺
考虑冬季严峻的环保形势, 我们认为错峰将常态化, 由此对四季度和一季度的水泥供需状况将造成季节性的显着干扰, 从而使得四季度和一季度的水泥价格由于阶段性供需不平衡而出现大幅上涨。我们判断 18 年一季度水泥价格将好于 17 年,而由于库存等原因,甚至可能影响到二季度价格。 从企业层面来讲, 水泥企业从去年到今年已经充分感受到错峰生产带来的积极意义, 对错峰生产的执行力度也会大大增强。
重点推荐海螺水泥
从区域价格的涨幅来说,本轮价格上涨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华东和中南。 从费用控制的角度来看, 海螺无疑是全行业的标杆。 我们重点推荐海螺水泥,建议关注华新水泥和万年青。(来源:联讯证券)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