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开的梦想 ——写在海螺水泥上市20周年
100多年前,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声中,拉开了中国水泥工业史的开端,那时,水泥被中国人称之为“洋灰”。
1985年,我国水泥总产量首次位居世界第一,然而,此时的水泥窑主要是湿法和半干法窑,且大部分主要装备要靠国外引进。
何时中国才能从水泥大国迈向水泥强国?这几乎成为无数中国水泥人夙兴夜寐的期盼。
1987年,皖南山区,宁国水泥厂,一条日产4000吨新型干法生产线点火投产,石灰石来源是被当地人称之为“大海螺”“小海螺”的两座矿山。这便是海螺水泥的诞生地,也是其名字的由来。
拥有梦想的地方,才是充满希望的沃土。从这条承载着中国水泥工业希冀的新型干法线开始,老一辈海螺人深耕大山,砥砺前行,成就了一个中国水泥企业腾飞的传奇,书写了一个个梦想照进现实的故事。
一个飞速发展的梦想
十几年蜗居皖南腹地的群山中,让无数老一辈海螺人迫切想走出大山——只有走出去,才能生存,才能发展,才能强大。
经过多年的筹备和争取,机会终于来临,1997年,在举国欢庆香港回归的喜悦中,合着紫荆花的芬芳,9月以宁国水泥厂、白马山水泥厂为主体的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开始了她的逐梦华章。
公司展厅内,一张照片频频令参观者驻足。照片里“香港联合交易所”七个字格外醒目。
海螺水泥成立的第一件大事,便是筹备在香港H股上市。这是中国水泥行业第一次赴境外上市,而彼时亚洲上空正被金融危机“强风暴”的乌云笼罩着。
海螺人依然记得上市前夕的惊心动魄:1997年10月3日,英国伦敦,在怡富证券总部大楼会议厅,海螺水泥的路演团队和券商正围绕定价进行反复较量。从8:00到16:00,8个小时的全球性会议,双方分分必争,寸步不让,现场气氛异常紧张,时任董事长郭文叁和团队预感这样僵持下去,有可能发行失败,当机立断,敲定“2.28”港币,怡富投行部总经理辛定华先生立即撕下便签纸写上“2.28”,双方签字成交。如果再推迟几个小时,海螺水泥H股便不可能发行,因为10月3日亚洲金融危机已经在香港爆发,恒生指数大跌800点。
1997年10月21日,海螺水泥H股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累计发行3.61亿股,募集资金8.8亿元。
利用在资本市场上募集到的第一桶资金,海螺水泥解决了铜陵海螺注册资本和白马山水泥厂收购资金等问题,实现了“跨地区发展”这关键一步。成败的关键往往在第一步。海螺水泥凭着先人一步的眼光和胆识,以超凡的勇气,迈出了中国水泥行业的关键一步。
如果把生产经营比作骨肉,那么资本运作就是其中流通的血液,海螺水泥就是依靠资本运作和技术创新这两驾马车,拉动了自身的高速发展。
2002年,海螺水泥成功发行A股,成为中国建材行业首家A+H股水泥上市公司。利用上市募集的资金,海螺水泥快速布局长江黄金水道和沿海地区,长江和沿海,这一横一竖,海螺人称之为“T型战略”,也被行业誉为“海螺模式”。
2003年11月,海螺水泥在香港“闪电式”配售了7220万股H股,募集资金5.98亿港元,为公司实施华南发展战略,开拓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的华南市场提供了资金保障。
2008年5月,全球金融海啸来临之前,公司公开增发2亿股A股,募集资金114.76亿元人民币,用作西部项目建设,加快走向全国的进程。
海螺水泥,从来不是为了上市而上市,因为心怀梦想,不忘初心,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将要向哪里去,所以每一次融资都是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每一步落子都顺应了行业发展之潮流。
如果说技术、资金是海螺水泥的“硬实力”,那么现代企业制度、先进的管理则是海螺的“软实力”。上市,倒逼着计划经济模式下组建的宁国水泥厂完成了向现代企业的过渡,明晰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适应市场化经济,为海螺人的逐梦之路提供了恒动力。海螺水泥没有让所有投资他的人失望。
海螺水泥生产调度中心
这二十年,海螺水泥资产规模从52亿元增加到1144亿元,增长22倍;水泥产能从476万吨增加到3.13亿吨,增长65倍;营业收入从11亿元增加到1152亿元,增长107倍;年实现净利润从1.7亿元增加到116.8亿元,增长68倍;总市值从16亿元增加到1343亿元,增长84倍。
2017年4月18日,2016“港股100强”颁奖礼在香港金钟万豪酒店举行,海螺水泥荣登综合实力榜第80名。自首届港股百强评选活动以来,海螺水泥已连续六年上榜。
一个创新自强的梦想
2000年8月17日,铜陵海螺迎来一位重要客人,时任国家经贸委主任的盛华仁到铜陵海螺考察,同意在现有基础上,再建设一条示范生产线,并提出了规模在4000t/d以上,设备国产化等要求。海螺人当场承诺,一定按照要求办好。
那时,大型水泥装备重复引进、代代引进是中国水泥人心头之痛。创新以自强,成为世界水泥行业技术装备的引领者,是每个海螺人不懈追求的目标。
盛主任回到北京后,很快批准了项目。2001年2月,项目破土动工,主生产线建设周期仅13个月,总投资额仅为2.56亿元,技术装备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形成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5000吨生产线成套技术,其中与沈阳重型机器公司合作研制出国内第一台大型立磨,被国家经贸委列为2001年国家级新产品。
2003年1月13日,北京世纪金源大饭店,由国家建材科教委主办的技术及装备交流总结会上,国家经贸委和建材协会的各级领导认为,这是我国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在技术、经济和政治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个最初的梦想成为现实,便会催生出更大的梦想。这一条生产线的成功,让海螺人坚定了创新的步伐,将目光瞄向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生产线——日产10000吨。100多名海螺人陆续赴韩国和泰国考察学习,海螺人坚信:外国人能做到的,中国人也能做到!
万吨线,当时全世界仅有三条,海螺水泥即将建设的是中国水泥行业第一条万吨级生产线。没有任何建设经验,而且由于生产规模的超大型化,从石灰石破碎到熟料出厂各个环节完全不同于现有规模的生产线,建设难度可想而知。
2003年2月,万吨线在铜陵海螺正式开工建设。2004年5月26日点火成功,比国外同规模生产线的建设工期缩短近1年,而且工艺装备和控制水平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日产10000吨,海螺人再次实现了这个梦想,下一步呢?创新,不仅是做别人能做到的事,更重要的是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
2009年开始,海螺水泥与国内知名水泥设计院一起,从工艺优化、设备配置等方面对日产12000吨生产线进行技术论证,形成工程设计技术规范要求和主要工艺配置思想。2011年12月18日,芜湖海螺首条日产12000吨熟料生产线顺利点火投产。人民网芜湖发文称“海螺集团12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使用的设备技先进、世界一流,很多领先的技术项目甚至是我们前所未见的”。
2016年,海螺水泥以开展《水泥生产智能化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等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为契机,与国内一流高等院校开展合作,推进智能化工厂建设。2017年上半年,在川渝、贵州等区域24家子公司建成投用供销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运用“智能化、自动化”手段,建成了水泥包装栈台无人插袋全自动包装系统、自动装车系统和机械手包装自动码包系统。
代表世界最先进生产水平之一的芜湖海螺日产12000吨生产线
从日产2000吨到日产5000吨,从日产10000吨到日产12000吨,从信息化、工业化到智能化、自动化。这二十年,海螺人有梦想,敢行动,能坚持,先后建成了5个千万吨级特大型熟料基地,4条日产12000吨生产线,实现中国水泥产业在技术、装备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接轨,带动了我国水泥生产现代化、大型化、规模化水平的提高,实现了跻身世界水泥强企之梦。
2017年8月,世界著名水泥评议机构ICR杂志发布了2016年度世界水泥6强榜单,海螺水泥首登该榜,且直接跃居第二,终结了“中国水泥大而不强”论调,以实力为中国水泥在国际水泥界赢得了应有的认可和尊重。
一个合作共赢的梦想
2014年8月,湖南海螺召开重组十周年座谈会,老员工何烈军动情地说:“改制之初,由于压力大曾想过离开,是公司领导找我谈话,给我指明方向,时间证明了一切。我现在已经是质控处的负责人,再也不用为生计而发愁。”
2004年,海螺水泥刚刚并购湖南雪峰水泥时,它还是一个职工怨气冲天、负债累累的老国企,海螺水泥通过管理革新、技术导入和文化融合,逐步解决了矛盾,企业得以重新焕发生机。
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海螺水泥快速发展壮大,然而一些企业,因为种种原因运营维艰,职工生活困难,成为地方的沉重负担,海螺水泥以开放、共赢的心态接纳了它们,主动承担起一个水泥强企的社会责任。
中国水泥厂是中国最早的民族工业水泥厂,进入新世纪,由于工艺落后、负担沉重,公司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亏损数亿元。2002年,海螺水泥以承债方式整体购并了中国水泥厂,投资10亿元,生产规模由改制前的110万吨跃升到500万吨,在岗职工也从不能按期领取工资到如今的人均工资年增长0.8万元。
中国水泥厂老工人徐德贵清楚的记得,“以前工资拖欠,人心背离,有能力的自谋出路,没有能力的混日子。如今的中国厂不仅工资按时到账,其它福利也得到大幅提高,大批周边的年轻人报名进厂,努力成为一名海螺人。”
在企业的各种要素资源中,人是最活跃,也是最宝贵的资源,所以海螺水泥的每一次接纳,都是从人开始,让海螺的梦想基因在这些企业落地生根。
宝鸡海螺加盟海螺水泥后,通过到区域兄弟公司参观、开展13场分流招聘会,向乾县海螺、哈密公司等7家单位分流597人。分流人员马凯颇有感触地说:“接管时,领导苦口婆心做工作,让我们分流,可是谁也不愿去;现在一提分流,干部员工踊跃报名,有些同事甚至主动远赴千里之外的新疆哈密工作,变化实在太大了”。
和谐海螺
这二十年,海螺水泥先后收购兼并了40余家企业,兼容并蓄,合作共赢,盘活了大量国有存量资产和各金融机构不良信贷,为推动我国水泥行业结构调整与健康发展作出了贡献。
一个绿色和谐的梦想
2008年,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视察海螺时指出:“海螺这几年的发展方式、发展道路,就是我们讲的怎么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曾几何时,脏、乱、差,是水泥厂的伴生词,所以宁国厂时期,海螺就提出了建设“花园式工厂”的目标。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那时便已成为海螺人的共识。
海螺水泥上市后,凭借募集的大量资金,开始兴建大型基地工厂,绿色和谐发展的理念也随海螺水泥的发展步伐,洒向全国。
登山远眺,这里环山抱水,现代化车间巍峨壮观,长龙般的输送线顺着山坳游过厂区,一头扎进波光粼粼的万里长江……池州海螺,如今已成为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区。
从规划开始,海螺水泥新建工厂力求与周边原有自然风貌相融合,尽可能保留原有林木,使工厂周边景观不受破坏。同时持续加载新环保技术、严格现场管理、把企业建成了资源循环利用、环境治理到位、高效和谐的经济体。
礼泉海螺顶天矿山石灰石品位复杂,高镁夹层较多,开采难度大,矿山分厂负责人林章庆几乎跑遍了矿山的每一个角落,摸清矿山石灰石品味及分布情况,合理搭配各品位石灰石,做到矿山石灰石资源100%利用。在他的带领下,矿山上先后种植树木10000余棵,播撒草籽100余亩,“开采后落实好环境恢复治理,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2012年和2014年,铜陵海螺、建德海螺矿山先后入选国家级绿色矿山,如今绿色矿山已经成为每一个矿山上的海螺人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
每一个海螺基地工厂都有一座海螺湖,这湖本来是为设备生产提供冷却用水的,海螺人在湖里养起了鱼,在湖中建起喷泉,在湖边植满垂柳,沿湖小路卵石铺地,青草依依,各类健身设施散落其间。利用湖水,部分子公司还搭建了开心农场,开展钓鱼比赛等活动。铜陵海螺劳务人员老汪清晰记得,刚建厂时灰尘多,皮带噪音大,这对于过惯了安静生活的村民来说可是个不小的折磨。后来厂里种植了大量的草坪和树木,皮带廊边建立了隔音墙。老汪现在最多的休闲,就是到海螺湖旁钓钓鱼,散散步。
灰尘少了,噪音低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这变化,每一个成长于斯的海螺人感受得到,每一个居住在周围的老百姓感受得到。
2015年4月,重庆海螺综合处理三峡库区生活垃圾环保一体化项目正式投入运行,参与建设的严文兵说:“建设期间正赶上重庆高温多雨,项目组每个人的衣服基本都没干过,但是项目投运至今已消纳生活垃圾约7万吨,处理污泥约1.5万吨,看到这些数字,再想想那些汗水都算不了什么。”这个项目有效解决了三峡库区城市生活垃圾“白色”污染问题,如今已成为当地对外形象展示的一张环保名片。这样的垃圾处理项目,海螺水泥联合海螺创业已经建立了18个。
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池州海螺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这二十年,科学规划建厂,建设绿色矿山,升级环保设备,打造花园工厂,海螺水泥让灰色水泥实现了绿色发展。
这二十年,海螺水泥首创的余热发电成为我国水泥工厂的建厂“标配”,垃圾处理技术获联合国“蓝天奖”并顺利推广,脱氮脱硝技术不断进步,节能主机设备不断降耗,海螺水泥让传统制造业走上了新型工业化道路。
2017年,为积极参与国家应对CO2减排行动,海螺水泥在白马山水泥厂建设5万吨级CO2捕集纯化示范项目。如今已经完成招标评审、可行性研究、工艺包设计和基本设计,正在稳步推进,它的建成必将为水泥行业增添一抹鲜绿。
一个拥抱世界的梦想
“中国经济要发展,就要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
企业要强大起来,也必须参与到世界市场的竞争中去。经历了一段高速发展时期,海螺水泥已经成长为中国水泥行业的领军企业,世界水泥杂志评价“世界水泥看中国 中国水泥看海螺”!让中国海螺成长为世界海螺,是海螺人的又一个梦想。
“十一五”末期,水泥行业国内产能过剩、新增产能被严控,国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发展,拓展海外市场成为中国水泥工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对于海螺水泥来说,成就“世界海螺”梦想的时机已然到来。
在这场以世界为棋盘的宏大棋局中,如何开局至关重要。海螺把目光投向了发展潜力巨大、需求旺盛的新兴市场国家。2011年上半年,经过先后4次考察调研,海螺水泥把第一站确定在印尼。
创业艰难百战多。身处异国他乡,先遣队伍迸发出让人惊叹的力量,他们克服了语言、文化、气候、习惯、孤独等困难,以大无畏的精神,义无反顾地投身到项目建设中,开始真正的海外战斗历程。
没有路,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气候差,他们细排计划,赶超进度。征地难,他们逐户拜访,艰苦谈判。融洽难,他们加强协调,融入当地。甚至他们自己动手,砍伐原木,建设具有异域风情的木屋作为宿舍,在房前屋后开辟出菜园子,在厂前区修建了人工湖,设置洗衣房、足球场、篮球场。
“曾经有8个月的时间,只有我一个人,探勘码头、观察水文和风浪,举目无亲,快被孤独逼疯了!”“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面对艰难困苦的时候,与其等死,不如拼到死!”“只要上下齐心合力,认真仔细对待,就没有完不成的任务。”……文字清晰地记录下海螺人晴雨坚守,筑梦海外的故事。
有志者,事竟成,2014年11月18日,南加海螺熟料生产线点火投运。海螺水泥创造了印尼同类工程建设的奇迹,刷新了外资企业在印尼国建设实体工厂的纪录。
海螺人海外筑梦的第一步,旗开得胜!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倡议,海螺人立即以更审慎的目光、更宏大的视野,全面布局海外发展。
缅甸海螺是海螺水泥国际化发展的第二站。
皎施水泥厂有缅甸员工248人,初始,他们对中国人的到来眼里充满怀疑,也不理不睬。面对这样的情形,缅甸海螺区域主任李鑫提出“尊重、互信、包容、互通”的八字方针。脏活,海螺人先干,累活,海螺人先干,桩桩件件,件件桩桩,终于感动了缅甸员工。中缅员工齐心合力,2014年10月,皎施水泥厂创下有史以来生产的最高纪录。
印尼南加海螺
“共享、共建、共荣”,海外筑梦的路上,海螺水泥用实实在在的一个个项目清晰勾勒出一个世界海螺的蓝图!
“尊重、互信、包容、互通”,海外筑梦的路上,海螺人用真挚勤恳的一滴滴汗水细心浇灌出一个世界海螺的品牌!
从2011年算起,这六年,海螺水泥已在印尼、缅甸、老挝、柬埔寨、俄罗斯等国家落实发展项目15个,海外员工达2200多人。在2017中国企业500强名单中,海螺首次跻身中国跨国公司100大榜单。
历史仿佛从未远去,今天,那一条被所有海螺人称之为“母亲窑”的生产线,依然在宁国水泥厂稳定的运转着。
时间默默见证辉煌,今天,大小海螺两座矿山已日趋平坦,但是它们孕育出了中国水泥工业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海螺。海螺人的梦想,随着水泥产品,绽放世界,上海东方明珠、金茂大厦、迪拜哈利法塔、文莱帝国酒店……谱就一曲曲凝固的音乐。
2016年12月10日,宁国水泥厂宾馆会议室,海螺水泥的建设者们再次回到这里,谋划和展望新一轮改革发展。会上,公司董事长高登榜深情说道:“要秉承从宁国走出去,敢打敢拼,勇于创新,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继往开来,奋发有为,开启新的创业。”
高董事长语重心长地话语,为海螺梦注入了新的内涵,为新时期海螺再次腾飞指明了方向。
国家有梦想,才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企业有梦想,才能屹立于世界强企之林。
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梦想的力量,成就今日之海螺,梦想之光辉,也必将指引明日之海螺!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