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微信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综合报道>资讯详情

中国建材行业首份社会责任报告在京发布

更新日期: 2015年11月24日 来源: 中国证券网 【字体:

  11月19日,《中国建材行业社会责任报告(2014—2015)》在北京向全社会正式发布,这是我国建材行业首份社会责任报告。这份责任报告的发布将进一步引领全国建材行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升行业整体素质和水平,协助行业企业进一步树立受信赖、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整体形象,建立健全行业与社会公众和利益相关方的沟通机制,最终实现整个建材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次发布会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主办,北京国建易创投资有限公司、葛洲坝集团水泥有限公司联合协办,北京东方君和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承办,会议主题“责任竞争力——构筑新发展理念下建材行业软实力”。
  中国建材联合会会长乔龙德,新华社原副社长兼常务副总编辑、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马胜荣,联合国全球契约中国网络中心执行秘书长韩斌,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秦占学,中国建材联合会企业管理协会秘书长杨祥坤,中国建材联合会产业发展部部长贺军,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王灿发,中国证券报副董事长王坚,人民日报经济社会部主编高云才等出席。中国建材报总编辑孟宪江也应邀出席发布会。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所属各部门及各相关协会、专委会负责人,中国建材集团、中国中材集团、金隅集团等建材企业负责人,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媒体记者等近200人参会。发布会由中国建材联合会秘书长孙向远全程主持。
  据报告编制机构——北京东方君和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建材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晓介绍,报告编制工作于今年3月正式启动,由中国建材联合会委托东方君和负责编制。《报告》选取了15家建材行业内有代表性的企业,覆盖行业包括水泥、玻璃、陶瓷、管道、新材料、装备等。《报告》参照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结合国际化标准组织社会责任指南标准ISO26000:2010、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G4)》,专家评价组从企业治理、经济绩效、环境绩效、社会绩效、创新性五个维度进行评价。
  乔龙德在讲话中高度肯定了今天正式发布的《中国建材行业社会责任报告(2014—2015)》,对参与此项工作的相关单位和人员表示感谢,并向参会人员表诉了参加此次发布会的启发和感触。他说,我国建材行业的首份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对整个建材行业和中国建材联合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将会是一个有力的推动、提升和宣贯。但发布仅是工作的一个阶段,其最终目的是推进社会责任的履行。
  乔龙德表示,我国建材工业要坚持走创新驱动的发展之路,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结构调整,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用低消耗、低污染的高附加值、多功能产品,替代市场上原有的高消耗、高排放的低端产品,继而推动整个建材工业转型升级,向高端发展,将建材业发展成为既制造产品,又具备现代化、智能化、净化城乡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走低碳绿色发展之路,建材产品的设计、生产、应用、回收利用,整个生命周期都必须是绿色低碳的。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行业效益严重下滑,通过增加社会责任的理念和实际行动,增强行业企业竞争力,以解决当前结构调整矛盾中出现的经济下行。这也是我们尽社会责任的一个很好的抓手和推动力。
  马胜荣在致辞中表示,建材行业首份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将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很重要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有责任就有竞争力,这样即可构筑新发展理念下建材行业的软实力。
  韩斌在致辞中首先代表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和全球契约中国网络中心对发布会的召开表示祝贺。他认为,当前,全球各国共同面临的能源、水、粮食、城市和生态系统事关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依然严峻,企业是社会资源的消耗者,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安身立命的基础,而且已成为现代社会对企业的普遍期望和要求。中国建材行业首份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和发布将进一步推动社会责任工作的深入发展,提升企业履责能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发布会还现场举办了隆重的中国建材行业首批企业社会责任典型案例揭晓仪式,参会领导、嘉宾为15家入围企业授牌,中材节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奇、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武发德代表典型案例企业发言。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