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内卷式”竞争,推动中国水泥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水泥协会秘书长 王郁涛
2024年上半年水泥行业呈现“需求持续下降、价格低位波动、行业持续亏损”的运行特征。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半年全国水泥产量8.5亿吨,同比下降10%。上半年多数时段长三角和珠三角等主流消费市场的价格竞争依然激烈,促使水泥价格底部运行。量缩价低导致行业出现历史性亏损。1-5月份,规模以上水泥行业亏损约34亿元,企业亏损面超过55%;根据中国水泥协会信息研究中心测算,上半年水泥行业亏损10亿元左右。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中央政治局首提"反内卷"相关内容。当前中国水泥行业内的“内卷式”竞争现象,却如同一颗毒瘤,严重威胁着行业的健康发展。近期,山东、浙江、陕西、贵州、四川、上海、广东、云南等地方协会纷纷发出倡议书,呼吁共同应对这一严峻挑战。
什么是“内卷式”恶性竞争?
在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格局中,水泥行业作为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近年来,“内卷式”恶性竞争的阴影逐渐笼罩在这个行业之上,给其健康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内卷式”恶性竞争,简而言之,是指在有限的资源和市场空间内,企业之间过度竞争,通过不断增加投入、降低价格等手段来争夺市场份额,却未能实现整体效益的提升和行业的创新发展。这种竞争模式在中国水泥行业的表现尤为突出。
“内卷式”恶性竞争的根源
要解决“内卷式”竞争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深入剖析其根源。恶性竞争的根源是多方面的。“内卷式”恶性竞争的根源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市场供需严重失衡——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宏观政策的调整以及对市场需求的错误预估,导致水泥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当市场需求无法消化过多的产能时,企业为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只能陷入激烈的竞争。
行业集中度低——水泥行业中存在大量规模较小、分散的企业,缺乏有效的整合和协同。众多企业各自为战,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统一的市场策略,只能通过低价等手段竞争。
创新能力不足——部分水泥企业缺乏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和创新意识,产品同质化严重。在缺乏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情况下,企业只能依靠价格竞争来获取市场。
盲目追求短期利益——部分企业只关注眼前的经济效益,忽视了长期的战略规划和可持续发展。这种短视行为导致企业在竞争中采取极端手段,加剧了“内卷式”竞争。
信息不对称——企业对市场需求、竞争对手情况等信息掌握不充分、不准确,导致生产决策盲目,容易引发过度竞争。
资本驱动的盲目扩张——大量资本涌入水泥行业,追求快速回报,而忽视了市场的实际需求和行业的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剧了产能过剩和竞争的激烈程度。
“内卷式”恶性竞争带来的恶果
长期以价格作为唯一武器去市场拼杀,最终将累死自己、损害同行、破坏市场,甚至毁掉整个行业。“内卷式”竞争给中国水泥行业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恶果。
从经济层面看——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企业不断降低产品价格,使得行业整体利润率下降。例如,山东的部分水泥企业在激烈的价格战中,利润微薄,甚至出现亏损,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
从产品质量看——恶性竞争迫使一些企业为降低成本而偷工减料,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某些小型水泥企业,为了在低价竞争中生存,减少了优质原材料的使用,降低了生产工艺标准,生产出的水泥质量不达标,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从创新角度看——企业将大量资源投入到价格竞争中,无暇顾及技术研发和创新。这使得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停滞不前,无法满足市场对高品质、高性能水泥产品的需求。陕西的一些水泥企业,由于长期深陷价格战,缺乏资金和精力进行技术创新,在面对环保要求提高和市场需求变化时,显得力不从心。
在市场秩序看——“内卷式”竞争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环境,导致市场秩序混乱。企业之间相互压价、诋毁,破坏了行业的诚信体系。浙江的水泥市场曾经因为恶性竞争,企业之间信任度降低,合作难以开展,整个市场陷入混乱。
从资源利用看——用于水泥生产的原、燃材料都是不可再生资源。资源的有效利用十分重要。“内卷式”导致企业无效益,国家无税收,职工无收益,等于是浪费了国家的有效资源。
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
为了防止“内卷式”竞争,推动中国水泥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努力,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一是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根据国家经济发展规划和市场需求,对水泥行业的产能进行总量调控,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制定有效可行的过剩产能退出渠道和机制,严格限制新增产能,加大对违规新建项目的查处力度。同时,推动水泥企业的整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产业布局。
二是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健全水泥行业的质量标准和监管体系,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制定区域市场成本价格核算机制,打击低价倾销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对于那些通过偷工减料、降低质量来降低成本的企业,要依法予以严惩。
三是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鼓励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新质生产力应用水平,推动水泥行业向绿色、低碳、智能化方向发展。
四是积极推进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水泥行业的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坚决淘汰落后产能,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五是强化错峰生产政策的执行。根据季节、区域等因素,合理安排水泥企业的错峰生产时间,有效减少市场供应,缓解产能过剩压力,同时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六是加强能效双控和碳交易管理。制定严格的能效标准,对水泥企业的能耗进行监测和考核,推动企业采取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推进碳交易市场建设,让企业在碳排放约束下合理安排生产,促进水泥行业的低碳发展。
要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一方面,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制定并监督执行行业规范和自律公约,引导企业依法合规经营,避免恶性竞争。组织企业开展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市场挑战。
另一方面,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持。及时收集和发布市场信息、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参考。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推动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
企业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增强核心竞争力
首先,要建立长远可持续的发展战略。摒弃短视的价格竞争思维,注重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来赢得市场份额。
其次,提高生产管理水平。采用数字化技术优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同时,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
再次,积极开展技术改造提产增效。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优化工艺参数,提高生产线的运行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单位产品的能耗和成本。
最后,积极拓展市场渠道。关注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开发新的应用领域和客户群体,实现多元化发展。
总之,防止“内卷式”竞争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齐心协力,共同推动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中国水泥行业才能在新时代的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国水泥行业摆脱“内卷”困境,共同推动行业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