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万亿元!图解疫情下的新基建投资大单
前言:一场战疫,让多少人明白了:不是工作需要我,是我需要工作。就如张文宏医生那句:“如果不尽快复工,人口死亡率将高于新冠肺炎”。
疫情下的中国,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看起来只能主要指望投资了。
果不其然,各地政府也在陆续出台各种措施,我们把各个省份的发改委公告翻了一圈,统计了一下,规模还是很震惊的。
统计下来,这24个省市公布的总投资额计划达到48万亿,如果再往前一年看看,你还会发现贵州2019年发布的总投资计划达到44466亿元,当年投资了7350亿元,还有37116亿在路上。如果其他省份也会陆续披露一些投资计划,估计这两个数字还会上升。
有人不明白总投资和当年投资计划有什么区别,其实挺简单的,主要是因为很多项目资金需求大,建设时间周期长,投资都是分批进行的。
比如珠港澳大桥,2009年开建,到2018年才验收通车。
还有很多产业园区,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分成了几期项目,一期一期地融资建设,建成后再出租/售回款继续建设。
尽管总投资会分批释放,但2020年的计划就达到7.28万亿,这个数据还是非常震撼的。
最近的股市大反弹,就和这轮基建的新计划有关,随着计划陆续公布,前四天,上证指数共涨了191点,主打就是基建,市场对未来预期变得越来越乐观。
其实"新基建"并不是个新话题。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官方就首次定义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我国发展现阶段投资需求仍然巨大,要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而且,多数地方政府这一轮不是突击增加基建投资,大多数只是在2018和2019年的基础上有一些增加。事实上,最近的这些年,基建投资本来就一直在增加:
相比2008年4万亿计划,2020年新基建的特点是:
公路、高铁、桥梁等仍然是主打,但是比重明显下降,这次的项目清单中,水利、生态环保、医疗、养老、新兴产业等比重大幅提升。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教育医疗这些新型基建,这次在目录里出现的比较多。
当年的“4万亿”,地方政府比较看重投资项目对GDP的快速拉动,却忽略了医疗、教育这类短期看不到回报,但长期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的项目。而这次疫情就暴露了医疗卫生系统的短板,恰好也是一次契机补足短板。
那么,各项目的规模占比如何?
如果你说这些项目与你的生活十分遥远,那么,我就举个新基建贴近生活的栗子:
最近隔离在家,网课、在线办公需求激增,对网络基础设施的需求旺盛,如果细看的话会发现,几大运营商今年把资本开支提升了10%,主要就是用来建5G基站,各个地方的任务也很明确:
经济发达地区的扩建特别明显,不仅需求量大,政策上的扶持也很多,所以基站建设很迅猛,最近一年多科技股猛涨,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各地在切花增长方式,投入很大,这些科技基础设施的“新基建”都获得了直接受益。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大体量的资金,钱从哪来?
卖地的钱是不太能指望的。当年的“4万亿”投资,伴随着大量的地方政府负债,其中大量以土地做质押,而当时中国的建设用地指标分配,许多分配在欠发达的中小城市(对应为人口流出地),才导致了大量的资源误配。而且因为疫情,财政压力更大,所以这么大体量的资金只能靠其他渠道了。
所以,为了避免重走老路,当下这34.4万亿需要用更市场化的投融资方式来进行。
专项债是2020年基建最大增量资金。并且,国家对于大基建项目也开了不少绿灯,比如降低部分基础设施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有些项目可通过发行权益型、股权类金融工具筹措资本金。
最后,让我们康一康金融圈大佬们的评价: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