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资讯详情

【原创】陕西水泥:新机遇下的回归理性之路

更新日期: 2015年05月19日 作者: 王晓亮 来源: 数字水泥网 【字体:
摘要:在全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挡期的大背景下,陕西省作为国家西部大开发区域之一也未能幸免,在行业自律引导下,区域水泥价格能否顺利走出低谷?市场在发生怎样的变化?扑朔迷离的几宗并购情况如何?企业又在思考怎样的应对策略?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能否带动水泥行业的再度复兴?数字水泥调研团队在CEO陈柏林的带领下深入陕西市场,期望能探析到答案,为行业和企业提供参考。
    在全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挡期的大背景下,陕西省作为国家西部大开发区域之一也未能幸免,2014年固定资产和房地产投资均大幅回落,水泥需求增速亦从连续13年的两位数增长回落到个位数。2015年初,陕西省水泥行业在经历了长达近两年的低迷后,终于踏上回归理性之路:企业统一停窑检修2个月,在淡季维护价格稳定。在行业自律引导下,区域水泥价格能否顺利走出低谷?市场在发生怎样的变化?扑朔迷离的几宗并购情况如何?企业又在思考怎样的应对策略?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能否带动水泥行业的再度复兴?数字水泥调研团队在CEO陈柏林的带领下深入陕西市场,期望能探析到答案,为行业和企业提供参考。
 
    我们分析认为,陕西水泥行业短期压力犹存,中长期将逐步好转。尽管从去年四季度开始,企业已经由竞争走向竞合,但回归理性之路毕竟充满荆棘和坎坷,短时间内无法一蹴而就;中长期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市场需求存有向上增长潜力,且新增产能路径关闭、较高企业集中度仍有提升可能,区域供需关系持续改善,将使富余产能逐步缩减,行业盈利也将会回归到理性水平。
 
一、供给情况:新增告一段落 有少量淘汰空间
 
    2009-2011年,在“四万亿”投资拉动下,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呈爆发式增长,陕西省新增产能投放相对有序,最高峰是在2010年(图1),新增产能为1231万吨。随着国家对产能过剩行业关注度提高,以及国发(2013)41号文件实施,省内新增产能逐年下降,至2014年生态水泥最后两条线投产后,陕西省新增产能暂时告一段落。据数字水泥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陕西省熟料总产能为5639万吨,随着相对落后产能(2000t/d以下)逐步退出市场,未来熟料总产能将稳定在5500万吨左右。


 
    1、区域产能分布
 
    从区域上看(图2),陕西省熟料产能主要集中在关中地区,占总产能近80%,陕南、陕北地区由于石灰石资源匮乏以及需求量较小,产能合计仅占全省20%。分地市看,铜川是其最大水泥熟料生产基地,拥有11条熟料生产线,产能1380万吨,占全省比重接近25%;其次是宝鸡、咸阳和渭南,分别有9条、7条和7条生产线,产能1122万吨、930万吨和853万吨;汉中、安康和西安等其他地级市产能均在200-300万吨左右。
 
 
    2、产能富余程度
 
    一般产能富余程度随年度市场供需变化而变化。近几年,由于水泥行业新增产能连绵不断,以及下游市场需求增速放缓,我国水泥产能富余程度也在逐渐加重,就全国而言,陕西省虽称不上产能过剩重灾区,但也未能逃脱长年过剩的困境。根据数字水泥所掌握资料及实地调研数据显示(图3),2012-2014年陕西省整体产能富余程度为26%-29%,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同区域富余程度差异较大。
 
    以市场来划分,宝鸡地区产能富余程度最为严重,在50%-55%,熟料产能利用率连续两年仅在50%左右;其次是西咸地区(西安、铜川、咸阳、渭南)产能富余程度为36%-40%,因各企业竞争实力、生产规模和运营情况不同,产能利用率有所差别,咸阳地区利用率接近90%(海螺和冀东在90%以上),而渭南地区只有60%;陕南(商洛、安康、汉中)地区属于封闭或半封闭市场,供需基本平衡或略有缺口,企业产能利用率在80%-90%;陕北(榆林和延安)属于完全输入市场,每年外来水泥供应量在1000万吨左右。
 
    说明:产能富余程度测算,笔者采用过去六年产能利用率和利润率指标,以及实地调研数据相互验证得出。产能利用率是各地级市熟料产量与产能比值,已将09年以后建成投产的设计产能调整为实际发挥产能。(合意产能利用率85%)
 
 
 
 
 
    3、落后淘汰空间
 
    近两年,随着水泥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持续加剧,为有效化解过剩产能,2500t/d及以下生产线被政府和行业纳入淘汰视线。西北边陲地区,受运输条件、经济环境限制,很少有大规模熟料生产线建设,与东部地区相比2500t/d生产线仍有较大的生存空间,本文提及的相对落后产能主要指2000t/d及以下产能。
 
    在陕西省水泥行业发展的历史沿革中,2000t/d以下熟料生产线共有8条,目前尚未拆除的有5条,合计产能229万吨。海螺宝鸡3条1000t/d于三年前拆除;西安西京1200t/d去年下半年开始停产至今,因失去市场竞争力已在准备拆除中;尧柏和声威在商洛和宝鸡分别各有一条1500t/d,目前仍在正常运转,随着环保“紧箍咒”不断收紧,或将成为淘汰对象;冀东(收购秦岭)在铜川1991年投产一条2000t/d生产线,其生产成本偏高,且位于铜川熟料生产基地,经常处于停产状态,基本等同于被市场淘汰;榆林吴堡冀东特种水泥1500t/d主要生产特种水泥,近几年淘汰拆除的可能性不大。
 
    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图4),陕西省2500t/d生产线仍占有30%不低的比例。尽管2500t/d生产线在陕西省生存空间较大,但其中有5条生产线建于05年前后,其技术水平、能耗指标与5000t/d规模生产线相比有一定差距,生产成本一般要高出15-25元/吨。在产能过剩较为严重和竞争异常激烈的地区,如宝鸡和铜川,劣势企业的2500t/d也有可能被淘汰出局,或者长年运转率低于50%。
 
    简而言之,陕西省相对落后熟料产能淘汰空间不大,约占总量的4%,退出后可略减轻局部市场压力,若2500t/d生产线能有部分退出,整体市场供应压力将会大幅缓解。
 
 
 
二、需求情况:房地产影响突出 基建项目启动可缓解
 
    在全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挡期的大背景下,陕西省作为国家西部大开发区域之一也未能幸免,固定资产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均出现大幅回落,水泥需求增速亦从连续13年的两位数增长回落到个位数。数据显示(图5),2014年陕西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15.9%,同比下降9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更为严重,同比回落14个百分点,增速仅为8.3%,低于全国2.2个百分点。
 
 
    1、房地产下滑对需求影响突出
 
    单从陕西省基建和房地产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看,基建投资对于经济贡献仍占主导地位,除2012年以外,近四年基建占比都在21%-24%之间(图6),2014年同比微幅提升0.58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占比基本维持在15%,与基建相比波动幅度较小,在2014年较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回落到14.4%。
 
    据统计数据和实地调研显示,陕西省目前在建重点工程项目多集中在陕南、陕北一带,大企业水泥50%左右流向重点工程;但关中(关中-天水经济区)才是陕西省水泥最大消费地,占全省总量61%(图7),前期西部大开发和四万亿投资基础设施已相对有一定完善,近两三年关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省89%,对水泥需求拉动大于基建,占比达到45%。从今年水泥市场启动也可看出,关中地区下游需求与全国大多数区域面对同样的境遇,搅拌站开工率同比大幅下滑30%-40%,散装水泥需求严重不足。
 
    正是由于房地产对水泥需求骤降,使陕西省水泥需求终结了长达13年的两位数增长,2014年产量增速为6.3%,增速较上年下降6.9个百分点。房地产对水泥需求影响不仅仅是单纯房屋建设用量,而是一系列影响,包括周边配套的道路、商业、以及管道铺设等都会影响水泥需求。此外,土地收入是地方财政主要资金来源,市政工程和地方重点工程因缺少资金进度放缓已是普遍现象。
 
 
 
    2、基建项目启动将缓解供需关系
 
    陕西省作为国家战略“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新起点,也是新欧亚大陆桥的重要枢纽,必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陕西省政府将GDP目标定到10%,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目标是2.2万亿元,增长为20%左右。先不论以上目标能否完成,只就近期地方政府已着手开工和正在招标的项目,以及公布的重大项目,在四季度以及明后两年将会对房地产需求下滑起到一定弥补作用,水泥市场供需压力也会有所缓解。
 
    3月1日,西安启动第一批60个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点项目,总投资达到1155亿元。在调研中了解到,西安-武汉、西安-包头客运专线,西安-银川铁路、蒙华铁路下半年有望启动,其中蒙华铁路已经招标结束。此外,政府也在积极加快西安地铁、沿黄河公路、延安新机场、水利和电站等重大项目建设和前期进度。在中西部地区以铁路、公路为主的基础建设是中央政府多次提到重点,也是西部基建投资能加快发展的重要原因。
 
    不容忽视的是,房地产投资下滑和新开工项目减少对行业影响犹在。数据显示,2015年一季度,陕西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28.57亿元,同比下降5.2%,增速较去年同期降低19.7个百分点;房屋新开工面积601.5万平方米,同比降低18.7%。截止4月底,陕西省房地产库存和去化周期仍需要22个月左右,通常降到15个月以下,新开工面积才会有明显提升。所以,短期基建对需求拉动尚不能完弥补房地产需求下滑的影响,可相对缓解供需关系,也有利于企业加强行业自律、提振市场信心。
 
    从中长期看,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基建需求全面启动将减缓房地产需求下滑影响,陕西水泥需求相对于全国而言,拥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作为西部地区的省份,基建仍处于上升期,如果基建投资增速能超预期的话,水泥需求增速也将会比预期乐观,反之亦然。根据我们测算预计,2015-2017年,陕西省水泥行业需求年增速将在3%-5%。(假设条件:2015年房地产投资无增长,2016、2017年宽松政策显现以及库存消化,地产市场小幅回暖)
 
三、价格及盈利:价格走出低谷 区域盈利差异显著
 
    回顾近六年陕西省水泥价格走势(图8),其价格最高点是在08-10年,平均成交价格370-400元/吨(全品种含税落地价,下同),高于全国30-60元/吨,受西部大开发和“四万亿”投资双轮驱动,市场需求异常火爆,价格持续二至三年在较高位置;从11年开始由于新增产能投放、7.23高铁事故和“四万亿”投资渐近尾声,价格呈现持续下滑,并与全国价差不断拉大,直到12年国家“稳增长”政策效应显现,价格才回升到全国平均水平。
 
    2013年下半年开始,受国家宏观经济趋弱、房地产投资下滑以及资金短缺影响,市场供需矛盾加重,价格几乎呈直线式下跌。尤其是在2014年三季度“价格战”愈演愈烈,有的企业甚至采取并不利于自身发展的扩大赊销、垫资等销售模式,造成价格创出历史新低,2014年10月成交价格240元/吨,企业出厂价最低180-200元/吨。
 
 
    1、价格走出低谷 短期上调幅度有限
 
    在调研过程中,所到企业都认为“价格战”是不理智行为,但却又不得以而为之,在经过惨烈碰撞后企业经营策略发生转变。去年四季度,在地方行业协会和大企业倡导下,陕西省首次开展行业自律,价格累计上调30-50元/吨,使价格走出低谷;今年一季度,为了在淡季维护价格稳定,包括龙头企业在内统一停窑检修2个月,以往也是极少发生的。意味着各企业都在努力将自身与周边企业合作关系向好的发展方向上调整。
 
    4月,在全国水泥价格跌声一片中,陕西水泥价格几经周折,最终逆市小幅上调10元/吨。从调查情况显示,区域市场同样面临需求疲软、库存居高不下的压力,但因有行业协会不遗余力推动、多家企业的配合,价格才艰难向上迈出一小步。众所周知,在没有需求支撑作为基础条件下,仅靠行业自律价格上行幅度终将有限,且自律体系建立尚在初级阶段,企业间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也需要时间考验,加之生态水泥两条生产线欲在市场上发挥最大规模优势。所以,短期陕西水泥价格提升幅度有限,在市场压力下甚至有回调的可能。
 
    2、整体盈利水平偏低 区域差异显著
 
    2011-2014年,陕西省水泥行业经济运行表现典型“增收不增利”,价格较低是主因。据数字水泥统计数据显示(图9), 2014年陕西省水泥行业利润总额为13亿元,同比下降11%,利润率为5.27%,低于全国2.7个百分点。从各地级市情况看,咸阳利润占比达到42%,利润率也最高达到18%;其次是安康和汉中,分别贡献23%和19%,利润率在13%和12%;其他宝鸡、西安和渭南等6个地级市共占16%。铜川和榆林地区出现亏损,额度分别为1.71和0.07亿元。
 
    从数据中不难看出,在去年市场竞争较为激烈情况下,优势企业所在区域和封闭市场依然保持盈利。上述情况在实地调研中也得到验证,2014年海螺、声威、尧柏和冀东(铜川子公司亏损)利润同比虽都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公司整体经营未现亏损,背后反应的是四家大企业强有力的竞争实力。
 
 
四、企业集中度:有提升可能 但空间不大
 
    过去十年,随着国内水泥行业结构不断调整,各省企业集中度都得到一定提升。数据显示,陕西省前四家企业熟料产能集中度达到81%,在全国31省市排名中列居第六位,集中度已处于相对较高位置。2014-2015年初,区域收购传闻甚嚣尘上:海螺与声威、海螺与西部、海螺与生态。只闻其声,却不见其落地,在此次调研中,对这几宗扑朔迷离的收购事件也从侧面进行了解。
 
 
    西部水泥作为陕西省第一大企业,水泥生产规模近3000万吨,省内2400万吨左右,吨重置成本按400元计算,收购总额约100个亿。从调研情况看,西部水泥紧随大势,积极投入环保领域,在当前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本着社会责任和企业长足发展,成为率先在陕西投入的环保处置项目。西安蓝田的污泥、危废处置项目已正常运转,计划在富平再上一条城市垃圾处理生产线,同时也在探索国际市场投资新机会,西部水泥正一步一个脚印,有条不紊的发展着。
 
    此外,海螺水泥高管在2014年香港业绩发布会上,公开表示2015年力争并购水泥1000万吨。显然从体量上看,西部水泥产能远超出海螺收购计划,所以短期在一级市场西部水泥不太可能是海螺并购标的。未来几年为加强区域合作力度,不仅与西部水泥,中材和冀东也皆是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通过股权置换、相互参股等方式与之合作都有可能。
 
    海螺收购声威的故事在行业盛传已久。据知情人士透露,截止目前双方并没有正式接洽,仍然只是传闻。声威水泥作为从浙江走出来的早期民营企业,深谙成本领先优势之道,规模、装备和矿山资源都有一定优势。近两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寻求发展增强自身实力,上游开展物流运输,下游发展混凝土骨料,即降低煤炭进厂的运输成本,又增强与下游搅拌站的议价能力。
 
    生态水泥隶属于陕西煤化工集团,是海螺原材料供应商之一,因此两家企业早就建立合作关系。生态水泥作为行业新进入者,在生产和管理方面借鉴成功企业经验,海螺在技术上也给予很大支持。从生态水泥经营情况看,确实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总投资20多个亿,财务费用较高;另一方面市场需求疲软、价格偏低,产能得不到正常发挥,运营成本也就居高不下,企业面临亏损。为改变目前经营状态,企业积极开拓重点工程项目并中标蒙华铁路B01段, 如在生产管理方面与海螺进行合作,将有助于企业更快扭转现状。
 
    社会、满意和凤凰三家中小型独立企业,个别虽有意归入海螺旗下,但海螺在考虑技术装备、矿山和规模的同时,对企业所在市场范围也较为看中。如收购企业所在市场严重过剩,后期只能以停产方式进行处理,对自身不能增效,反而是拖累,在选择收购标的时已变得十分慎重。整体来看,陕西省已然较高的企业集中度或有提升可能,但空间不大。(并购重组本身具有很大不确定性,仅供参考)
 
五、未来展望:短期压力犹存 中长期逐步好转
 
    1、短期压力犹存
 
    尽管从去年四季度开始,企业已经由竞争走向竞合,对市场形成统一认识,并推动价格走出低谷,但短期市场下行压力犹存。主要基于:一是上文中提到房地产需求疲软对水泥市场影响突出,且仍在持续,而基建项目处于刚刚启动阶段,考虑到地方政府财力以及持续反腐倡廉等因素影响,不大会出现“四万亿”时井喷式增长,对水泥需求拉动更不会立竿见影,最快也要在四季度才能显现。
 
    二是去年生态水泥两条生产线虽已点火,但因设备调试和市场需求较差,一直未能正常生产,今年公司目标是实现满负荷生产,发挥量的优势,从供应上还是有一定增加。三是行业自律体系建设尚在初期阶段,需要时间进行磨合和提升相互信任度,尤其是在需求疲软环境下,市场上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导致自律失效。
 
    2、中长期逐步好转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和推进,铁路、公路和城际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陕西水泥行业带来新的需求增长空间;房地产松动政策效应显现,陕西省存量房被逐步消化,房地产对水泥需求也将会有所提振。新增产能释放完毕,供需关系持续改善,有助于化解区域产能过剩压力,且集中度有进一步提高可能,在新的市场机遇下,陕西水泥行业盈利回归理性水平可以期待。
 
    建议:
 
    1、自律:开展行业自律是维护行业和企业利益的最有效方法。以往经验中,既没有一蹴而就,也无永不破裂之说,例如长三角地区的水泥企业,因新增产能、需求下滑也是在不断经历分分合合,但可以明确的是,在基础条件具备时,企业增效主要是靠行业自律发挥作用。陕西省拥有相对较好的自律基础——需求有增长潜力、较高的企业集中度和内陆市场,缺乏的是企业之间磨合与配合,以及相互信任的基石。企业之间在市场上有磨擦,采取价格策略之前应先深思熟虑,或通过行业协会进行协调,避免为争一点市场份额而两败俱伤,毕竟利润才是企业经营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2、并购:对于有退出意愿的企业,在需求尚处增长期出手或是最佳时机,远比需求下降时溢价高,也容易的多。在全国需求进入平台期大背景下,西北地区依靠基建拉动虽有增长潜力,但也不可能持续长久,一旦回落,速度将远超经济基础较好的华东地区,东北便是例证。可以设想,如果水泥需求以每年5%~10%幅度下滑,海螺等大企业是不会对收购后的生产线只能闲置感兴趣。(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特别感谢在此次调研中,给予帮助和支持的行业协会和各企业领导!数字水泥旨在通过实地调研和平时数据跟踪积累,全面了解区域市场、企业经营状况,客观公正的评价和分析市场,期望能为行业和企业提供全面、翔实、准确的参考资料。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