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环保>资讯详情

[两会]民建中央提案:编制区域生态环境规划

更新日期: 2015年03月04日 作者: 李彪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字体:
摘要:民建中央建议,编制京津冀区域性生态环境规划、全方位提升能源输配能力、提升京津冀地区油品质量、加大政府投入和支持力度等措施。

    3月3日,记者从全国政协获悉,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提案第003号为民建中央提交的《关于京津冀联防联治破解大气污染难题的提案》,该提案指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有所改善,区域联防联控初见成效,但是与国家新标准和公众期盼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为此,民建中央建议,编制京津冀区域性生态环境规划、全方位提升能源输配能力、提升京津冀地区油品质量、加大政府投入和支持力度等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全国“两会”上,民建中央就提出“建立协作联动机制,强力推进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的提案。大气污染治理,尤其是京津冀等重点地区的大气污染治理,依然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焦点。

    不能忽视小城市大污染

    2013年9月,《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发布,随后一场关于大气污染防治的“战斗”在全国展开。

    环保部发布的2014年重点区域和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显示,京津冀区域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为156天,达标天数比例平均为42.8%。与2013年相比,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上升5.3个百分点。

    民建中央亦称,京津冀等地细化措施、综合施策,初步建立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有所改善,区域联防联控初见成效。

    但是,在环保部公布的2014年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前10位城市中,京津冀地区仍占8席。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告诉记者,在河北一些没有列入排名的小城市,大气污染问题同样不容忽视,甚至比进入环保部排名的城市还要严重。“与国家新标准和群众期盼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仍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民建中央指出,区域性环境规划有待研究制定,跨行政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的协调存在互相推诿、等候观望等消极现象;能源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燃煤年用量高达13亿吨;机动车污染控制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京津冀三地机动车总量已超过2500万辆;资金投入力度有待继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淘汰落后产能涉及转型升级、人员安置等诸多方面,仅靠地方政府自身力量难以承担。

    对此,民建中央建议,在深化污染源解析研究基础上,科学编制京津冀区域性生态环境规划,全方位提升能源输配能力,加大对京津冀晋鲁等地天然气的供应水平,提升京津冀地区油品质量推进机动车减排。

    在加大政府投入和支持力度方面,民建中央建议,进一步理顺投入机制,实现投入资金与项目的配套发展;加大税收补贴力度,推动淘汰落后产能;调整政府性采购目录,提高政府采购的“绿色产品”比重;推动京津冀区域排污权交易试点,重点针对钢铁、石化等行业,逐步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恢复成本的价格机制。

    连续两年交治气提案

    今年2月,在全国政协提案工作情况通气座谈会上,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孙淦表示,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以来,全国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共提交提案6101件,其中有关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提案近1500件。

    有关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提案数量远超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等领域,生态文明建设受到了高度关注。

    记者梳理发现,民建中央提交的关于破解大气污染难题的提案并非首次,早在去年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期间,民建中央就提交了《关于建立京津冀协作联动机制,强力推进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的提案》。

    去年,民建中央提出六点建议,包括:中央政府统筹环首都城市群建设和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加大京津地区环境友好型产业向河北的转移;尽快建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联动机制;不断完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任务与资源分配机制;健全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等。

    为此,环保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银监会办理,对民建中央提出的建议分别逐条作了答复。环保部指出,将配合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工作部署,结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环境容量制约等因素,提出统一的环境质量目标,明确区域经济发展任务,建立优势互补的产业布局,强化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顶层设计,全力配合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实际上,对于民建中央连续两年在全国“两会”提案中关注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在一些业界专家看来并不意外。

    据了解,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防治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大气污染问题依然较为严重。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