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

市场整合向纵深发展 未来水泥业谁主沉浮

更新日期: 2007年08月20日 作者: 刘作毅 肖强 王宁 来源: 数字水泥网 【字体:

    目前,国内大型水泥企业“跑马圈地”式的区域扩张阶段已趋于尾声,市场整合正向更深层次发展。大企业将主要通过参股、控股和战略合作等形式向目标区域渗透,以期最终取得区域市场的主控权。

    最近,大企业集团股权收购事件频发。中国建材集团日前宣布,拟收购内地10家水泥公司,并计划与江西水泥成立合资公司,以开发地区水泥业务;海螺水泥于7月31日发布公告称,海螺水泥将作为祁连山的战略投资者,参与祁连山A股股份定向发行之认购,拟认购股份的数量为5000万股至5800万股;较早赛马实业曾接控股股东宁夏建材集团通知,自治区国资委拟将其持有宁夏建材集团51%的股权划转给中国中材集团公司。如果重组完成,中国中材集团间间接控股赛马实业。

    从以上事件中可以看出,央企和地方大企业跨地域、大规模的并购活动已正式拉开序幕,市场并购条件也日趋成熟。

    正如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指出:企业间的战略重组、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是“十一五”期间水泥结构调整的主旋律。水泥工业大规模战略重组的条件已经成熟,主要表现在:第一,以海螺为首的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已经形成水泥行业的骨干队伍;第二,良好的金融环境有利于水泥的结构调整,包括国家对重点水泥企业的政策支持和国际金融资本、产业资本的进入;第三,大型化的新型干法水泥已成为发展的主流;第四,加快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才能提高效益已经成为共识。

    央企“辖天子以令诸侯”规模快速扩张

    最近,国资委研究中心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部部长王志刚指出,国资委将中央企业在2010年前整合为80家至100家的目标,提前到2008年完成,这意味着中央企业整合将大面积铺开。国资委属下中央企业争先恐后收购地方上市公司,扩大自己的规模与市场份额,其目的非常明显,意在进入所属行业三甲,减少被其他央企鲸吞的机会。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和中国中材集团是国资委下属的两家建材类大型央企,都涉足水泥产业。相对于石化、钢铁等行业大型央企来说,两家企业的规模都偏小,一直传说两家企业有可能合并。在国资委加快央企整合的大形势下,两家企业都有极强的规模扩张欲望。作为央企,两家具有通过国有资产整体划拨形式兼并企业的特殊优势,即所谓辖天子以令诸侯,是地方企业难以比拟的。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是一家集科研、制造、流通为一体,拥有产业、科技、成套装备、物流贸易四大业务板块的国家级综合性建材产业集团。直接管理的全资、控股企业17家,控股上市公司4家,其中海外上市公司1家,参股上市公司12家。位居中国最大500家企业和中国建材100强前列。

    中国建材集团水泥业务主要是依托中联水泥公司,收购徐州海螺万吨线后,中联熟料产能规模一步进入三甲,被列为国家重点支持的12家大型水泥集团之一。

    为进一步做大水泥产业,中国建材集团准备搭建另一运作平台——南方水泥集团,目标是整合华东和中南部分省份(简称东南地区)水泥企业。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披露,拟组建的南方水泥集团公司,总部计划设在上海,首批加盟的公司有福建水泥、江西水泥、浙江尖峰水泥三家上市公司,还有浙江水泥(光宇集团)、湖南韶峰水泥和浙江虎山水泥。

     组建南方水泥集团是中国建材集团的“绿地战略”的具体体现,即抢占经济发达地区市场。从中国建材集团收购浙江10家水泥公司的动作来看,尽管浙江水泥产能过剩,市场低迷,企业艰难度日,但是,中国建材集团还是下了狠心,决定蹚这一浑水。组建南方集团中国建材集团采取了合纵抗横的策略,力图说服浙江一带大中型水泥企业投奔其麾下,共同整合浙江市场。如果组建南方集团的计划能够顺利实施,那么中国建材集团短时间内,在东南地区拥有4,000万吨以上的水泥产能,对浙江水泥市场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建材集团的两大水泥平台——中联水泥和未来的南方水泥,一南一北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将形成了合围之势,又在长三角和珠三角之间。其地理位置和海螺相互交叉,就难免与海螺集团发生正面冲突。先前,海螺集团为避免于中国建材集团正面冲突,主动从撤出徐州,将徐州海螺10000 t/d水泥生产线出让给中联水泥。然而,从海螺集团在华东地区未来发展规划来看,海螺集团在巩固其在江苏市场地位的同时,是不会放弃浙江市场的。虽然目前海螺集团对浙江市场还持观望态度,但随着南方集团的组建步伐加快,不排除海螺集团会采取相应的行动,扩大其在浙江的势力范围。

     对中国建材集团组建南方集团的模式,有业内人士对此持不同看法。商场如战场,以战争典故为例,战国时期苏秦号召合纵抗衡,曾挂六国相印,统领六国人马,气势磅礴,何等威风,但终究难敌秦国兵马。失败的关键原因在于六国兵马难以在短期内完成整合,各自为战,形成不了合力。中国建材集团同样面临着繁重的企业整合任务,整合不成功南方集团会流于形式,难以形成竞争优势。好在中国建材集团有整合中联水泥的经验。

    中国中材集团是建材行业另一家国资委所属的中央企业,是主要从事非金属材料及制品的科工贸一体化的大型企业集团,国务院首批56家大型试点企业集团之一,连续多年位居中国企业500强。中材集团现有直属单位及控股公司65家,包括26家企业、13家国家级科研设计院、26家地质勘查单位,分布在全国各地,在美国、日本、中东和非洲等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

    中国中材在收购新疆天山后,拥有了自己的水泥生产经营队伍,并以此为核心地迅速发展,2006年新增熟料产能356.50万吨,排在海螺、华新之后。中国中材的水泥企业已落户新疆、江苏、陕西、广东和湖南,目前主要力量是在中南的广东和湖南。到2006年底水泥熟料产能达到900万吨,被列为国家重点支持的12家大型水泥集团之一。

    同为央企,中材集团的发展思路与中国建材有所不同。最明显的一点表现在,中材集团比较注重接收优质资产。虽然上门谈合作的企业众多,但中材集团较为谨慎,谈成的不多。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到目前为止除新疆地区外,中材集团尚未完成在其他区域的整体布局,在华东、华南等主要市场区域尚处于单兵作战的局面。

    为改变这一局面,中材集团加快了区域控制的步伐。2007年5月,中材集团整体划拨控股宁夏建材集团,从而间接赛马实业,取得了宁夏水泥市场的控制权。为进一步扩大西北市场控制范围,中材集团多次与祁连山、秦岭水泥接触,试图寻求战略合作机会。同时,中材集团在湖南、江苏等地的新线建设也紧锣密地进行,以巩固其现有的市场地位。

    海螺集团开疆拓土挥师西进

     “十五”期间,海螺集团的“T”型战略快速地进入长江三角洲市场,随即空降广东、广西又使海螺集团打进珠江三角洲市场。海螺集团的两大战略非常成功,一举拿下中国两个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使海螺集团坐上了水泥业的霸主位置。“十一五”期间,海螺集团计划在巩固已有的市场地位基础上,将其市场延伸至全国范围。准备新建32条生产线,并通过市场整合进一步扩大其规模,以巩固其霸主地位。

    令人关注的是,海螺集团一改原来大规模建新线的做法,而是采取参股、控股和资本运作等多种方式,在华北、西北和中原乃至全国范围内,寻求新的发展机会,进一步做大做强。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海螺集团将通过增发A股等途径,筹集百亿资金用于大规模的兼并收购。

    最近,海螺集团以战略投资者身份,认购祁连山5,000万股,可以看出,其主要目的是借此进入甘肃市场;日前有报道称,陕西铜川市副市长陈俊与海螺集团董事长郭文叁进行了互访,并实地考察了相关企业,说明海螺集团有可能重组秦岭水泥,进入陕西市场。海螺集团的这两项举措使其西北战略初露端倪。

    在华北,海螺集团与冀东水泥开展合作。双方的合作不仅仅在于技术上(余热发电)的提高,更深层次的是提高管理水平、经营效率和整合市场。有传闻说冀东水泥将向海螺集团实施定向增发A股,引入海螺集团作为战略合作者。消息是否属实,无法查对。但是,海螺集团与冀东水泥的联姻是令人期待的,它将打破目前我国水泥市场的竞争格局。

    由此可以看出,海螺集团今后的发展模式是收购与建线并重、横向与纵向结合。作为中国水泥龙头企业,海螺集团有着其他企业难以比拟的优势。

    第一是市场优势。公司沿长江两岸石灰石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熟料生产基地;在长江下游及沿海缺乏石灰石资源但市场广阔的地区,建设销售终端粉磨站以及其他销售网点,形成了“熟料基地--水泥粉磨站”的专业化生产体系和庞大的市场营销网络。合理的市场布局及完整的营销体系使其产品在华东市场取得了可观的市场份额,在华南地区的市场占有率也逐年上升。

    第二是资源和区位优势。公司地处水泥需求最大的华东地区,拥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和长江、淮河等便利的航运条件,并拥有自备码头资源,这些都是其成本控制及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丰富的资源及畅通的物流输送体系,使公司能够以较低的生产和运输成本迅速占据优质市场。
第三是人才和管理优势。公司拥有优秀的管理团队和经验丰富的生产线员工;公司清晰的发展战略和精细化的管理能力,使其盈利能力在不断扩张中可以复制,并未出现边际效应降低的现象。

    机遇成就冀东“三北”急扩军

    华东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成就了海螺,而如今冀东同样面临着极大的机遇。曹妃甸、天津滨海开发区、南堡大油田的开发建设,将为该区域带来旺盛的水泥需求,预计需求量每年在1,000万吨左右,再加上京、津、唐地区的水泥需求量,无疑使该地区的水泥在今后几年内持续热销,冀东将是该区域水泥供应商中的最大受益者。

     冀东水泥2000年起开始实施“三北”战略:以华北为中心,将生产基地和市场向东北、西北地区辐射。在东北,2000年通过收购吉林松江水泥厂而进入东北市场,目前在整个东北地区的熟料产能接近500万吨;在西北,冀东水泥开始在陕西布点,在以西安、咸阳、宝鸡为中心的关中地区,相继投产2条5000 t/d生产线。同时还深入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角地区,目前已经具有200万吨的水泥产能,在建的110万吨水泥生产线将于今年内投产。近三年冀东水泥产量以每年300万吨的幅度在递增,说明公司极力通过扩大产能规模来发展壮大。

    持续繁荣的市场,将为冀东水泥进行规模扩张,带来良好的机遇。预计到2010年,公司在华北地区的水泥产能将增加到3,000万吨左右,在辽宁、吉林、内蒙古、陕西等进一步扩大水泥产能。“十一五”期间,公司计划投资百亿元,建设十几条4000 t/d以上生产线,水泥总产能将达到6,000万吨以上。

    华新“十字战略”受挫固守本土

    华新“十五”期间实施“十字战略”,应该说是继海螺“T”型战略后最为看好的一步棋。但实施起来一波三折,磕磕碰碰。“十字战略”的横向是指长江一线,但海螺在沿长江区域的发展势头,遮住了其锋芒。纵向是指沿京广线南北方向,原本认为通过并购同力,唾手可得的河南市场却没有拿下。而后又因Holcime控股之事纠缠在身,牵制了相当大的精力。Holcime的加入对华新支持很大,使得华新在2004年和2005年新增产能分别为341.00和396.80万吨,仅次于海螺,因而巩固了华新在湖北境内的市场占有率,确立了其霸主地位,2006年的熟料排名列为第二。

     华新水泥在湖北的布局已经基本完成:以黄石总部为中心,全面开花。鄂东市场由黄石(含阳新)、武穴、咸宁基地主导,宜昌和恩施基地把手鄂西市场,通过襄樊基地入主鄂西北市场。公司主要基地依山傍水,石灰石资源和水路优势很明显,目前在湖北省产能份额超过40%,龙头地位相当明显。公司下一步的重点在于巩固湖北省现有基地产能优势,并北上南下,发展河南、湖南市场。

    但是,华新水泥的北上南下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在河南天瑞、同力、中联和孟电及大集团已完成战略布局,华新水泥进入的机会很小,目前华新仅在信阳投资建设1条4500 t/d生产线,算是艰难地迈出了进入河南市场的第一步。在湖南,华新仅有岳阳、湘钢两座粉磨站,水泥产能300万吨,没有明显优势。目前,海螺、中国建材、中国中材正在争夺湖南市场,华新在湖南市场立足也比较困难。

    “十一五”期间,华新水泥将在“十五”快速发展的基础上,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通过新建、扩建、并购等多种模式,在公司目标市场上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到“十一五”末期,公司将在华中区域形成熟料产能2,615万吨/年、水泥产能4,590万吨/年;在华东区域形成熟料产能220万吨/年、水泥产能550万元;在西部区域熟料产能282万吨/年、水泥产能400万吨。“十一五”期间,公司新增熟料产能55000 t/d,建设大型水泥粉磨站,能力660万吨/年,混凝土搅拌站360万方/年。

    股市攀升推高估值  外资兵团并购脚步放缓

    2006年,包括外资投行在内的有实力的跨国大集团敏锐地抓住了企业资金短缺这一有利时机,加大了对我国水泥企业的并购力度,有选择地对区域龙头的水泥企业进行投资,抢滩布点,这才有了2006年水泥企业跑马圈地般的各种并购事件。

     对于外资并购的标准,海德堡水泥贸易有限公司首席执行郭士宜直言道:“国外并购很简单,只要价格合适,就可以成交,因为大家关注的并购为大家带来的利润,这是在国际的唯一标准。在中国有所不同,因为在中国的企业有民营、国有和上市公司,所有上市公司的价格都很高,收购成本过高,这样就不如新建生产线划算。”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上证指数突破4,800点,水泥上市公司的股价大幅上涨,水泥企业的估值处于历史高位。对外资企业来说并购价格以不合适了,再不会出现拉法基以净资产价格收购双马集团,取得四川双马56.81%的控股权的便宜事了。自海德堡收购工源水泥之后,外资企业的收购步伐开始放缓。

    外资企业收购案例中,拉法基做的非常成功。拉法基不仅低价收购四川双马,拉法基和香港瑞安的合作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十分有益的启示:竞争对手化金戈为玉箔,进行跨区域市场整合,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远远超出了其他竞争对手的能力。用拉法基总裁的话来说,这就是1加1大于2的简单道理。资本运作的成功使拉法基得以称王西南。

    但是,与其它外资企业一样,拉法基的并购战略趋于保守。拉法基不干心于仅守西南之地,曾多次与哈尔滨、秦岭等其它地区水泥企业谈判并购事宜,但终因各种原因始终未果。2005年拉法基收购四川双马后就再没有大的并购作为。

    面对以海螺为首的大企业集团大肆扩张,以拉法基为首外资军团决不会坐失良机。最近,拉法基中国地区高层人事大变动,据推测拉法基可能会改变目前保守的经营战略。台湾水泥也采取行动,并购嘉兴水泥,进一步其扩大市场份额。

    市场步入战国时代并购规模升级

    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生产工业,以及大企业的迅速成长,结束了小水泥混战的春秋时期。随着大企业跑马圈地,区域市场整合,“诸侯割据” 的市场局面已形成,市场开始步入战国时代。大企业间跨区域、大规模的兼并重组即将拉开序幕。“十一五”期间,企业以基地建新线、跨区域市场整合和运用资本方式做大做强,形成超级大企业集团,将成为市场主流。

    新一轮的市场整合,对大企业集团的发展提供更大的机遇。

    首先是转折成长性机遇:

    行业整合,央企的整体上市,带有突变性的机会,这些机会可以打破它原来的企业本身发展所受到的限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为企业提供较大的发展的空间;

    第二是政策性成长机遇:

    国家出台支持60家大型水泥企业集团发展的政策,为水泥企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第三是阶段性成长机遇:

    水泥作为周期性行业,从2003年开始(除2005年宏观调控),利润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从当前国家上半年GDP增长11%来看,水泥行业有可能能够突破原来的周期,能够实现持续的盈利上升。

    “十一五”期间将连台上演大企业间的竞争和并购好戏,竞争激烈程度和并购规模将不断升级。像前面所提到的中国建材咄咄逼人的扩张事态,必将使海螺集团有所回应。中国建材集团、中国中材集团两家央企相互较劲,近期两家大手笔的并购之作,不是寻常企业所能比拟的,下一步一定还会有更大的动作。外资军团也会上演绝地反击,拉法基瑞安首席执行官华顾思到访云南,预示着拉法基有可能发动新的一轮扩张行动。

    像战国时期的苏秦的合纵和张议连横一样,“十一五”期间大企业间的战略联盟也会出现。假如海螺和冀东走到一起,又会出现一种什么样的局面呢?

    目前地方有实力的水泥企业也在加速扩张,新的竞争者还在进入。河南天瑞、亚泰集团、红狮水泥和金隅集团等正在加紧扩张,华润水泥斥资39亿元人民币,在广东肇庆兴建年产1,200万吨水泥生产线,西班牙太平洋东方公司将在广西投入巨资建设年产1,200万吨水泥项目。

    大企业间的竞争,比起小企业间依靠价格战的恶性竞争,要理性许多。大企业掌握最新的水泥生产技术和充足资金,能够依靠技术创新和扩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能,取得竞争优势。有利于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合理利用资源、节能减排。而且,大企业够从企业长远利益出发,制定长期发展战略,克服盲目发展。像海螺的“T”型战略,冀东的“三北战略”都为企业快速扩张奠定了良好基础。因而,大企业间的竞争和兼并重组,有利于市场整合,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技术进步。但是,也要防止投资过热现象出现,虽然大集团的扩张相对理性,但是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不排除部分企业失去理性,为抢占市场,盲目布点,造成产能过剩。

    “十一五”期间,对我国水泥市场整合是非常重要的一年,超大型水泥企业集团将在此期间诞生,市场将得到高度整合,产业集中度也会大幅提升。通过市场整合,我国水泥市场竞争格局将会从目前的战国纷争时期向三分天下的“三国时期”过渡,市场将进入成熟稳定的发展阶段。在这场规模宏大市场整合中,谁有又最后的胜者,是海螺集团?是中国建材?还是……,这正是“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