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

4亿欠款苦了甘肃水泥企业

更新日期: 2007年04月05日 【字体:

      高速增长的房地产业已成为拉动甘肃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然而不规范的建筑市场也正成为许多建材企业望而生畏的“黑洞”。最近两年,建材货款拖欠额一直居高不下,尤其是兰州周边水泥企业,累计赊销水泥款达4亿多元,导致企业流动资金匮缺,生产难以维持。

      1 频频垫资难收回

      据业内人士透露,现在的开发商大多自有资金不足,采取的几乎都是大包干的形式,把工程承包给可以“垫资”的施工企业。在兰州能够垫起上千万资金的建筑企业能有几家,于是,这些企业在揽到工程之后,又把大量“垫资”任务转嫁给建材企业。

      开发商前期靠工程队和建材企业“垫资”,中间靠银行贷款,后期靠个人按揭贷款,就完成了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项目。这些垫资项目在建时,一分钱也要不上,即使项目完工了,三四年要不上钱也是常事。白银一家水泥企业给兰州某开发企业垫资盖起了两栋楼,如今业主入住都3年了,可回款率还达不到 50%。

  2 卖得越多亏损越大

  在全国水泥市场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兰州周边几家大型水泥企业却“转”不动了,原因是水泥价格比全国平均价格要低 100多元,就是和省内河西、陇南相比,每吨也低70多元。一方面煤、电、油、运输价格轮番上涨,成本大幅上升;一方面压价、赊销,使得兰州、白银的水泥价格全国最低。价格一路走低,贷款回收困难,流动资金紧张,卖得越多亏损越大。为了生存与发展,进入4月以来,兰州周边的一些骨干水泥企业陆续采取了适当上调水泥价格和停止赊销等措施,但愿此举能让水泥企业日子好过一些。但记者又担心,“大水泥”停止赊销后,景泰、永登的“小水泥”会不会“卷土重来”,给建设市场造成影响。

来源:兰州新闻网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