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石技术迈出产业化步伐

来源: 发布时间:2006年02月07日
    1月23日,北京蓝资集团与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合作、由柳州蓝资科技有限公司投资4000多万元建设的年产能50万吨的凝石生产线正式投产,作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863项目”、“973预研项目”的凝石技术在产业化道路上又迈出了一步。这也是继河北燕郊开发区、通钢等凝石生产线投产之后的又一大型项目。

    凝石技术是一项充分体现循环经济思想的重大科研成果,其工艺逻辑链条是:“工业废渣————磨碎————加少许成岩剂搅拌————水泥”。年产50万吨凝石,就意味着消耗接近50万吨工业废渣(在凝石标准出台之前,凝石加掺部分水泥熟料以适应水泥标准)。据悉,柳州蓝资二期200万吨规模的生产线建设方案已经启动。目标直接瞄准柳钢一年200多万吨的废渣。

    此前,柳钢曾经花费40多万元、不到半月时间把一个年产6万吨的小水泥厂改造为10万吨生产能力的凝石生产线。运转几个月,生产凝石材料3万多吨,受到了用户的青睐。柳钢算账算得精明:先改造小厂,一是积累生产经验,二是让市场认识凝石,三是为建设更大规模的新厂提供凝石材料。

    完全利用小厂生产的凝石材料,只用3个多月的时间,柳钢重新建起了年生产能力达50万吨的新的凝石生产线,堪称“大型凝石示范厂”。

    走出资源能源双重困境

    我国已初步探明的石灰石储量为542亿吨,可开采利用的约为250亿吨。如以2004年我国水泥总产量9.7亿吨、需消耗石灰质原料10亿吨计,加上相关行业所用石灰石,则不需30年,即会出现石灰石资源不足的问题。

    从能源角度也值得关注。水泥企业经营状况不佳,能耗成本过高。水泥协会对企业和地区的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水泥生产成本中煤、电费用已由原来的占60%上升到80%左右,给水泥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使企业效益急剧下滑。目前这种局面若继续下去,将危及水泥行业的健康发展。

    由清华大学教授、长江学者孙恒虎为主研究发明的凝石技术以原料充足、节省投资、生产工艺简单、能耗极低开启了更为广阔的胶凝材料领域。从凝石的形成理论上分析,传统水泥将是凝石的特类。可以预想,凝石技术将成为我国角逐世界水泥市场的重要“武器”。

    企业投资推动产业化

    凝石技术的问世,尤其是作为国家“863项目”和“973预研项目”获得有关部门的鉴定后,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反响。凝石技术在产业化路子上迈得很快。尤其得到了钢铁企业的青睐。在通钢的凝石生产线投产后,通钢曾算过一笔账:通钢目前的废渣产出量一年约100万吨,现在设计的一期50万吨凝石生产线一年可消耗废渣46万吨,生产凝石的综合成本低于生产水泥的成本。

    江西萍乡市市长助理崔传鹏介绍,萍乡已将一个列入关闭之列的年生产能力6.6万吨的狮形山水泥厂改造完毕,去年底开始投产,目前已出产1万多吨凝石产品,产品合格率达到98%以上,生产原料为当地的水渣和粉煤灰等工业废弃物,生产成本与传统水泥比,32.5级的水泥每吨成本下降28元,42.5级的水泥每吨成本下降36元。由于工艺过程减少,用人只是原来的三分之一,生产线改造总投资100万元。目前,该水泥厂已成为萍乡的高新技术企业。

    近期,内蒙古、湖南、河南等地的一些水泥生产企业也纷纷走进了“凝石”的大门,他们期待凝石技术能给传统的生产方式带来质的突破。文/本报记者  康守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