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汽车业被宣布为过热行业 宏观调控可能转向

来源: 发布时间:2006年02月05日
    周春生 龚六堂 冯科/经济观察报
  
    2005年我国宏观经济处于高增长和低通胀的状态,经济健康运行,富有活力。GDP仍然保持近年来高速增长的态势,物价非常平稳(尤其是下半年的CPI),消费和生产都逐步增长,对外贸易继续快速增长,利用外资保持较高水平。但是,连续9年增长的出口已经于2005年年底表现出增速放缓的趋势,随着房地产行业与汽车行业相续被宣布为过热行业,拉动本轮经济快速增长的两大引擎的牵引力将呈现下降趋势,对经济回落的预期不断加强。 
 
    一、目前较低的CPI指数并不能说明我国正走向通货紧缩,全面通货紧缩是不可能的
 
  1. 从经济总量上看,2005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2005年GDP增长率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823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9%,略低于上年10.1%的增长速度。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718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86208亿元,增长11.4%;第三产业增加值73395亿元,增长9.6%。分季度看,四个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9.9%、10.1%、9.8%和9.9%,比较平稳。2005年GDP仍然保持较快增长主要得益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加快,增加对我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同时,2005年下半年,在货币政策松动的前提下,民营企业保持了强劲的投资意愿。
 
    2. 对比物价水平,2005年CPI同比增幅呈下降趋势。
 
  2005年农业生产继续趋好,粮食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840亿公斤,比上年增产146亿公斤,增长3.1%。粮食丰收带来粮食价格趋降,物价指数进而下降。2005年,各类物价指数都远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在第三季度达到了谷底,第四季度有所回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8%,涨幅比上年回落2.1个百分点(12月份上涨1.6%)。其中,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6%,农村上涨2.2%。从构成看,食品价格上涨2.9%,涨幅比上年回落7个百分点,其中粮食价格上涨1.4%,肉禽及其制品上涨2.5%,蛋上涨4.6%。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0.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2.2%,居住价格上涨5.4%,其余商品价格则略有下降。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8%(12月份上涨0.9%)。CPI得以控制主要得益于国家的农业政策,农业税占财政收入的比例只有3%,表明我国已经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化国家的转变。
 
    全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也从高位持续下落,并且在11月份达到了最低点的3.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8.3%(12月份上涨5.0%),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9%(12月份上涨3.2%)。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6%,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7.6%。
 
    无论从生产资料来看还是从消费品来看,2005年物价水平都达到了一个低位。CPI指数反映了我国的通货情况。由于我国的CPI指标计算存在着不够科学的方面(在我国现行的CPI计算中,食品价格的权重为34%,非食品价格权重22%,服务价格权重44%。房地产价格和教育费用、医疗费用等的权重很低,这不符合我国的居民消费正在向房地产、教育、医疗保健倾斜的趋势。因此,计算出来的CPI存在着被低估的可能性),目前较低的CPI指数并不能说明我国正走向通货紧缩,全面通货紧缩是不可能的,当然我们要警惕局部存在的通货紧缩趋势。
 
    3. 受资源约束,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有所下降。
 
    2005年工业增加值76190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规模以上完成工业增加值66425亿元,增长16.4%,增速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12月份6712亿元,增长16.5%)。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0.7%;重工业增长17.0%,轻工业增长15.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8.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4362亿元,增长22.6%。
 
    我国的工业增长尚离不开高能耗、粗放型发展,而2005年出现的发电量不足、油荒现象表明我国的经济发展已受到资源短缺约束,能源价格高涨影响工业增长。
 
    4. 居民实际收入水平的上升促使国民经济消费持续增长,部分行业的生产性过剩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福利。
 
    从需求面来看,由于消费刚性和居民实际收入水平的上升,今年以来的国民经济消费持续增长,再考虑到2004年GDP的调整因素,所以消费在三大需求中仍然具有很强的拉动作用。
 
    2005年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3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9.6%,增幅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3255元,实际增长6.2%,回落0.6个百分点。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1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1万亿元。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与上年底基本持平。
 
    2005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177亿元,比上年增长12.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0%,实际增速比上年加快1.8个百分点(12月份6850亿元,增长12.5%)。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6%;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增长12.6%,餐饮业零售额增长17.7%。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中,通讯器材类比上年增长19.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4.8%,汽车类增长16.6%,石油及其制品类增长34.4%。
 
    从供给来看,各部门的产品供应充足,部分行业甚至从去年就出现了产能过剩,这意味着将有更多的产品投向市场。部分行业的生产性过剩有利于降低产品价格,提高消费者福利。 
 
    5. 由于出口增长远高于进口增长,对外贸易出现大量顺差,外汇储备增加较多,利用外资保持较高水平。
 
    2005年全年进出口总额142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2%。其中,出口7620亿美元,增长28.4%;进口6601亿美元,增长17.6%。进出口相抵,顺差达1019亿美元,比上年增加699亿美元。全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603亿美元,下降0.5%。年末国家外汇储备8189亿美元,比年初增加2089亿美元。
 
    二、为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国家会动用积极财政政策加大固定资产投资,重点通过铁路建设完成。稳健,但实际积极的财政政策可能显现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第一年,按历史经验,将加大固定资产投资,而此前的宏观调控会抑制地方政府与银行结合的投资增长,所以,为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国家会动用积极财政政策加大固定资产投资,重点通过铁路建设完成。名为稳健,实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可能显现。
 
  1. 2005年宏观调控主要对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进行调整,固定资产投资仍处高位,但增速稍有回落。
 
    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在结构调整中保持了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8604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增幅比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5096亿元,增长27.2%(12月份11837亿元,增长24.2%);农村增长18.0%。行业投资结构有所改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增长27.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投资增长26.6%,分别比上年回落0.1和15.1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增长24%,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投资分别增长32.7%和30.6%。 
 
    2. 我国经济增长仍以投资拉动为主,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年,将加快固定资产投资。
 
    我国处于经济建设初期阶段,为了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国民的福利仍需要较快速的经济增长。而目前我国消费增长带动经济增长的力度还比较小,消费需求存在隐忧,2005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收入涨幅下降。消费率(最终消费/GDP)从2000年的61.1%逐年下降至2005前半年的46.4%,并首次出现了消费率低于投资率的情况。我国经济增长仍以投资拉动为主,尤其表现在基建投资的快速增加。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年,将进一步加快固定资产投资。
 
    3. 以房地产、汽车行业为重点的投资需求受到了土地、能源等因素的制约,“十一五”期间将转向以铁路建设为龙头带动其相关产业的投资建设,进一步以投资拉动促进经济增长。
 
    2005年宏观调控直指房地产行业,房地产业的投资增长幅度呈下降趋势。房价的不断升高增加了国民的生活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居民的其他消费需求。从目前看,房地产在促进投资与消费需求方面的力度已有所下降。而中国的汽车业一直没有自己的名牌产品和核心技术,只是作为国外品牌汽车的加工厂,获取低附加值的经济利润,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大。再加上受汽油产量的约束,发展汽车产业的空间大大受限。因此,依靠发展房地产业和汽车产业来促进经济增长难以为继,中国已到了以另一个产业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新阶段。
 
    2005年我国钢铁生产能力4.7亿吨,钢铁产量3.4亿吨,加上正在安装的产能将近6亿吨,钢铁产能过剩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如果钢铁行业出现问题,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巨大伤害。1997年启动房地产和汽车行业的深刻背景中除了刺激国内消费,还有消化钢铁产能的意图。从“十一五”规划看,铁路建设投资将成为我国新的投资增长点。“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新建铁路干线6400公里,建设复线10000公里。铁路建设可以替代房地产和汽车行业对吸收钢铁、水泥等过剩产能,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中国要大修铁路,有以下几个考虑因素:
 
  1)拉动GDP的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中,出口增速下降、消费需求不足,需要政府加大投资;2)原先的主导产业——房地产和汽车产业处下降趋势;3)能源危机——高速公路不是好的方向;4)运输的确存在瓶颈;5)就业形势仍然严峻。综上分析,铁路建设具有一箭五雕的意义,我们应该积极推行。  
 
    再者,铁路是一个拉动经济增长的综合性部门,铁路器材将创造大量需求,包括钢材、通信钢纤、供电线缆、控制设备、信号设备、电气化变压器等。
 
    4. 银行受资本充足率限制,贷款增长幅度有限,国家将维持现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而适当增加财政支出,以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增加固定资产投资。 
 
    2005年我国经济形势总体良好,特别是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有所提高,发展的协调性有所改善。这为新世纪第一个五年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也为新的一年乃至“十一五”时期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展望2006年,世界经济环境和国内发展的有利条件都很多。全球经济出现恢复性增长,出口和投资都可能有较快增速,预计明年GDP在8.7%~9.5%之间。
 
    三、2006年中国经济可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增长率预计在8.7%~9.5%之间
 
    2006年中国将保持稳定的需求水平,并且在其拉动下经济会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等国内需求中长期增长因素,也为2006年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创造了良好环境;同时2006年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增长水平预计较2005年将有所提高,这种良好的外部环境也为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提供了保证。
  1. 继2005年取得9.3%的经济增长之后,在私人消费强劲增长以及逐渐减速但仍强劲的投资增长的共同作用下,2006年中国经济可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增长率预计在8.7%~9.5%之间。
 
    私人消费方面。2006年我国居民收入将强劲增加,新的消费热点(包括汽车、住房、旅游、文化休闲等)将实现由东部向西部、从大城市向中等城市的进一步扩散。而且随着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和社保、医疗、教育等方面改革的推进,居民的消费预期不断改善,消费需求将保持2005年以来稳定上升的势头,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在消费需求稳定上升的前提下,与居民日常生活相关的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市场需求将同步保持稳定增长;而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相关的行业(例如汽车、房地产、旅游、文化休闲等)在经过调整后,会逐步转向稳定,其增长水平会有所提高,而且可持续性会增强。与此相伴随的是居民家庭在旅游、文化娱乐、通讯、互联网等方面的消费也会继续较快增长,预计2006年消费增幅在12%左右。
 
    投资方面。2006年投资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预计全年增幅在20%左右。首先,我国房地产投资和城市建设投资仍然有很大空间;其次,设备更新投资仍有较大潜力;最后,能源运输、社会公共事业投资仍会保持较快增长。2006年,煤炭、石油等能源类行业供需矛盾将有所缓和,但是钢铁等投资类行业由于受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慢的影响,在短期内难有好转;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房地产市场景气将逐渐回升,汽车总体产销规模也预计将增长12%左右。与2005年相比,2006年的能源工业将继续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较快的行业,但增速将会有所放慢,这有助于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2006年我国原煤供需总体基本平衡,总产量约为22.1亿吨,同比增长6%左右,表观消费量(全国产量加上净进口量的总和)将有望达到21.8亿吨,增幅为8.8%左右。但是受钢铁行业景气下降和电力行业需求缓解的影响,预计煤炭价格将不会出现大幅上涨的趋势,煤炭行业的毛利率和利润率将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但煤炭价格长期趋势将保持稳定提高。
 
    2. 2006年我国的货币政策将保持中性偏松,较为放松的货币政策将有助于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预计国内的物价水平比2005年将略有上升;宏观上不存在利率上升的压力,2006年利率继续维持较低水平。
 
    预计2006年货币当局会采取比较中性的政策,而且实质上将会有所放松,否则人民币升值压力太大,汇率水平的提高将会影响国内的生产和消费的配置,加大宏观调控的难度。而且2005年国内价格水平很低,所以2006年有货币放松的空间,政策决策者采取放松政策并不会带来太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在这样的货币政策的作用下可以预计明年会有较轻微的货币升值,同时国内物价水平会比2005年略有回升。
 
    考虑利率水平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储蓄率很高,而且由于资本不能自由的流出到国际市场,因而出现了大规模的存款增加,与此同时也伴随着大量的贷款难以贷出的问题,因此可以判断宏观上不存在利率上升的压力。2006年中国的利率还会维持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上,而且利率有向下的趋势,最终利率变化取决于投资的需求强度。
 
    3. 2006年物价将保持在2%左右的稳定增长状态,没有明显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压力。
 
    总体的判断是2006年物价涨幅比2005年略有提高,预计为2%左右,没有明显的通胀或通缩的压力。由于粮食价格趋稳,食品价格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涨价的主要动力来自于服务价格的上涨。预计资源和公用事业的价格改革会继续推动服务价格水平的上涨,但是由于受到居民承受能力的限制,涨幅不会太高,估计在5%以内。另一方面,2006年价格水平下降的最主要因素是产能过剩减轻了下游行业成本上涨的压力,但这并不会带动下游产品价格的大幅回落,因为决定下游产品价格的主要因素是其本身的供求关系。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虽然会有所回落,但仍会在高位运行,预计增速在18%到20%之间,不会给物价带来很大的下降压力。
    4. 外贸方面,预计明年出口增长将保持在15%,而进口增速接近17%,贸易顺差比2005年有所下降;2006年要密切关注外资流入的速度,预计2006年美国经济强劲,因而外商直接投资增速将有所下降,中国对外贸易将从超常规增长期向平稳增长期进行过渡。
 
    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规模有望超过1600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但是增长速度却将比2005年明显放缓,在今后的几年内中国对外贸易将维持这种情况。受到当前国际市场空间和贸易保护的限制,2006年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难度较大,形势不容乐观。出口增长在2006年可能出现转折性变化,初步预计出口增长15%左右,进口增长17%左右。预计2006年美国经济强劲,因而外商直接投资增速将有所下降。总体预测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将从超常规增长期向平稳增长期进行转变。
 
  (周春生、龚六堂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冯科为该学院博士后,洪振挺对本文亦有贡献)
 
来源:全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