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当前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尽管增速略有回落,但全社会用电仍呈现稳步增长态势,4月份制造业日均用电量更是创出新高,表明经济已有回暖迹象。
今年1~4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1630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增速比上年同期降低1.1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用电量118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72.5%,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70.4%。
预计今年上半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5%~6.5%,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5%~8.5%。后三季度,随着经济增长温和回升,全社会用电需求增速将会有所提升。
制造业日均用电量创新高
从数据来看,第二产业用电增速回升仍是推动当前中国用电量增长的主要动力。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国内交通基建、新电源电网建设等项目投资增加,拉动了钢铁、水泥等高耗能产业的增长,进而促进了工业用电的增加。而最新数据显示,工业用电尤其是重工业用电延续了回暖势头,这也给市场看多中国经济提振了信心。
今年1~4月,全国工业用电量116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其中,轻、重工业用电量分别为1902亿千瓦时和9715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4.5%和4.7%,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和0.9个百分点。
4月份,第二产业用电量31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6%;全国工业用电量30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7%。其中,轻、重工业用电量分别为541亿千瓦时和2541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6.5%和7.9%。
1~4月,全国制造业用电量85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份,全国制造业用电量23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4%;全国制造业日均用电量78.5亿千瓦时/天,比上月增加12.7亿千瓦时/天,创制造业日均用电量新高。
高载能行业用电增速提高
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高载能行业并没有出现强劲抬头的趋势,整体上保持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
今年1~4月,化学原料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黑色金属冶炼、有色金属冶炼四大高载能行业用电量合计50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4.0个百分点,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31.2%。其中,化工行业用电量124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建材行业用电量8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8%;钢铁冶炼行业用电量172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6%;有色金属冶炼行业12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8%;建材、钢铁和有色行业用电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3.0、8.5和1.4个百分点,化工行业用电增速回落1.4个百分点。
4月份,四大高载能行业用电量合计13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2%。其中,化工行业用电量3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5%;建材行业用电量2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2%;钢铁冶炼行业用电量4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1%;有色金属冶炼行业3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
下半年用电增速将回升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重要年份,工业数据有望提前向好。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总体来看,后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长有望温和回升。
基于此,作为行业权威的研究分析机构,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初步判断全社会用电增速也将有所回升,预计全年全社会用电量5.28万亿~5.38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5%~8.5%。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4100万千瓦左右,全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8700万千瓦左右。2013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2.3亿千瓦左右,发电装机规模有望跃居世界第一。
根据中电联的最新预测,今年后三个季度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部分地区供需宽松,东北和西北区域电力供应能力富余较多,受跨区通道能力制约、部分机组停机进行脱硝改造以及天然气价格上调、燃机顶峰发电等因素影响,考虑高温、来水等不确定性,华东和华北区域部分省份在迎峰度夏高峰时段可能出现电力供应偏紧。
新能源行业有待统筹规划
当前,电力行业产业结构仍有待进一步优化,作为行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领域,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在发展中仍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如风电在部分地区并网消纳困难,光伏产业遭遇欧盟双反制裁,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未能及时足额到位等。
对此,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建议指出,现阶段我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发展应坚持大中小、集中与分散开发相结合原则,立足能源和电力行业整体发展规划来制定风电、太阳能发电发展规划,实现区域布局及项目与消纳市场、配套电网以及调峰电源相统筹,做到国家与地方规划相统一。
风电、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目标则需要与国家财政补贴总额、电价水平等直接挂钩,做到开发目标与财政补贴额度相平衡;进一步优化财政补贴发放流程,确保及时足额发放到位,这一点在当前形势下,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同时,要不断加快技术创新,进一步降低造价,提高质量,逐步提高与传统能源发电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中电联还建议,相关部门应提前核准开工配套电网工程和调峰调频电源,确保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及时送出、合理消纳。加快智能电网及特高压等跨区通道建设,加大储能技术研发和应用,提高电力系统对风电及太阳能发电等的消纳能力,解决当前大型风电基地较为严重的弃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