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优胜劣汰机制的作用,产能过剩有利于竞争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但问题在于我国目前出现的产能过剩,超出了合理的限度,形成大量的无效供给,加剧了资源与环境的压力。此外,市场竞争的淘汰机制又不能真正发挥作用,低效率的生产能力退不出去,降低了生产要素的宏观配置效率。
市场需求消化不了已形成的重化工业生产能力,是此次过剩加剧的重要原因。从国际上看,进出口贸易的高速增长,促进了国内制造业生产能力的扩张。
从国内看,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重化工业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阶段。目前重化工业在工业增加值的构成中已超过70%。拉动重化工业高速增长的动力,一是10多年来高速公路、港口、机场、高速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城镇化进程加快;三是2000年以后,城镇住宅分配体制的变化,促进了城镇商品住宅建设的快速发展;四是2005年以后,轿车进入城市家庭出现了井喷式的高速增长。这四大因素导致对重化工业产品的旺盛需求,推动了重化工业投资扩张。
但现在我国工业高速扩张的客观条件正在发生变化。从外部需求看,进出口贸易高速增长的阶段已经结束。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是突飞猛进,而是进入调整阶段。一是发达国家为了应对国内经济危机,国际资本流动放缓甚至回流;二是国际产业转移放缓,以防止国内产业空心化;三是由于发达国家需求增长回落,国际货物贸易增长速度下降;四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在此背景下,中国工业品出口增速回落不可避免。从国内需求考察,推动重化工业高速增长的四大因素也在发生变化。高速公路、机场建设等由高速扩张为主导转向填平补齐为主导;受到土地资源供给、城市就业机会等条件的制约,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空间扩张和基础设施建设将转向平稳适度增长;城镇商品房价居高不下抑制了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汽车普及的进程也逐步趋缓。这些变化,导致市场需求消化不了已形成的重化工业生产能力。
如何应对产能过剩?一是调整积累与消费比例,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二是保持适度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加强重点领域的建设;三是降低房价,激活城镇对商品房的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四是通过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和环境保护标准、控制银行信贷等手段,下决心淘汰落后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