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经历了黄金十年的煤炭行业,似乎在一夜之间入冬,回到了10年前的起点。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煤炭价格每况愈下,已引来国家相关部门出手“救市”。
煤炭行业到底陷入了怎样的低谷?又是什么原因让该行业曾经的光环不再?近日,记者沿着中国最重要的煤炭运输大动脉——大秦铁路一路调查,深入山西大同调研煤企及其下游企业,试图找到答案。
大秦铁路发货量减半
从煤炭运输这一侧面,就能管窥整个行业的萧条。
大秦铁路,这条担负着中国五大电网、350多家发电厂、十大钢铁公司、6000多家企业及十几个省份生产和民用煤运输任务,承担全国铁路煤炭运量近1/5的铁路专线,伴随着煤炭价格陷入低谷,也走完了自己的黄金十年。去年以来,大秦铁路集运站、发煤站暂时歇业,发货量降低一半。
大秦铁路的一头连着“中国煤都”大同,另一头连着中国最大能源输出港秦皇岛。
几十年来,作为我国最大的优质动力煤生产基地,大同的煤炭生产量、出口量、外销量在全国煤炭城市中一直名列前茅,其在全国能源基地格局中的地位不言而喻。然而,这个因煤而起的城市,目前却笼罩在行业性的寒潮中。当地最重要的企业——大同煤矿集团,其职工工资的发放要靠银行贷款,“卖煤”已成为公司今年的首要任务。
秦皇岛港担负着我国南方“八省一市”的煤炭供应,占全国沿海港口下水煤炭的50%。而4月6日,该港锚地船舶仅26艘,低于平均水平近一半,达到了3年以来的最低点。从秦皇岛港外运的海运价格则比2012年同期低5%左右,基本处于亏损状态。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高库存压港已成为常态。
上市煤企盈利变亏损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一位人士证实,国家能源局近期下发了《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其中规定,从国外进口的煤炭热值不得低于4544大卡/千克,灰分不超过25%,含硫量不超过1%,并对进口商设定准入门槛。他估计,《办法》正式出台后,25%左右的煤炭进口量将被挡在国门之外。
自2012年11月14日以来超过20次下跌后,今年5月15日,环渤海地区发热量5500大卡动力煤的综合平均价格报收612元/吨,达到近三年来的最低点。
价格指数一路向下的同时,煤企“利润蒸发”之快令人瞠目。数据显示,2012年39家上市煤企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939.7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下降25.5个百分点。
而在此前的10年,我国煤炭行业的利润总额增长了103倍,相关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自2004年起一直保持在20%的水平。
煤炭行业陷入“寒冬”最直接的原因是产能过剩,具体来看则是经济增速减缓、煤炭需求下降、煤炭固定资产投资居高不下、新建大矿井投产,以及整顿改造关闭小煤矿后的产能释放,加上进口煤炭量持续增加造成冲击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值得警惕的是,当前的寒潮袭来与部分大型煤企自身的逆市扩张也不无关系。
由表及里,煤炭行业陷入困境的最深层次原因,则来源于中国工业阶段的嬗变——跑马圈地式的平推式工业化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未来将是立体工业化,转型升级,做精做深,减少对资源的消耗。
在此背景下,曾为中国工业化初期建设立下汗马功劳的煤炭业势必“失宠”,清洁能源成为新型工业化引擎已是业内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