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水泥工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来源: 发布时间:2005年12月17日
    中国建材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  刘长发
 
    一、我国水泥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拉动下,“十五”期间我国水泥工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进展。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能力平均每年以50%的速度增长。2004年全国水泥产量9.7亿吨,其中新型干法水泥3.15亿吨,占全国水泥总量的32.5%,比2000年提高23个百分点。水泥工业正向着现代化的目标迅速前进,新型干法水泥已成为满足市场需求增长的主要力量。
 
    行业集中度明显提高。新型干法水泥的快速发展催生和壮大了一批大型企业集团。2004年全国大中型企业水泥产量占总量的比例已达到65%,比上年提高8.2个百分点;我国十大水泥集团水泥产量占全国总量的比例由2000年不足5%提高到2004年的12.24%。
 
    技术进步取得显著效果。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和装备制造水平已日臻成熟,新型干法生产线的先进性、可靠性大幅度提高,建设工期明显缩短,建设投资大大降低。近几年投产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与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外相近生产规模的生产线相比较,热耗下降了5%~10%,电耗下降了10%~15%,系统年运转率超过92%。目前,我国5 000t/d生产线基本实现国产化;日产万吨级特大型新型干法生产线,全世界只有7条,其中安徽海螺集团就有4条。以上数据意味着我国新型干法水泥技术已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当前水泥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极少数仍有立窑生产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水泥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结构性问题。体现在:
 
    立窑等落后生产能力仍是水泥生产的主体。尽管我国新型干法水泥已取得了突破性发展,但由于历史的积淀,目前立窑等落后生产能力仍是水泥生产的主体,占2004年水泥生产总量近70%。与发达国家基本上全部是新型干法水泥相比较,我国水泥行业的结构调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行业整体水平离产业现代化目标尚远遥。我国水泥产量虽连续20年居世界第一,但水泥工业总体上“大而不强”。如:我国水泥企业的平均规模不到20万吨,而日本为400万吨,韩国600万吨,世界第二水泥生产大国印度,其平均规模也有175万吨;我国多数水泥企业装备水平低,存在能耗高、粉尘污染严重等问题,使水泥工业成为粉尘排放大户(约占全国工业行业粉尘排放总量的40%),而国外水泥企业普遍实现清洁生产,粉尘排放量很少;我国水泥企业的平均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日本的1/20,等等。
 
    行业自我调节、控制能力弱。由于企业众多,生产集中度较低,目前我国水泥市场缺乏能控制价格、平抑价格的主导企业。在这种局面下,降价拼杀成为水泥企业唯一的竞争利器,并进一步加大了行业的景气波动,使水泥行业在整个工业产业链的价格传递中处于明显的被动地位。自2004年国家实施宏观调控以来,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回落以及房地产市场的降温,水泥需求增长放缓,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经济效益迅速下滑,水泥行业已成为受宏观调控政策影响最大的工业行业之一。
 
    三、对“十一五”水泥需求趋势的初步分析
 
    随着构建节约型社会意识的增强,以及国家对经济调控能力和水平的提高,预计“十一五”我国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将放缓。
 
    基于以上判断,初步预测2010年我国水泥需求量约12.5亿吨。水泥需求总体上呈低速增长趋势。
 
    四、对“十一五”水泥工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指导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和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以科技进步为依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引导水泥企业延伸产业链;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力争实现资源、能源消耗的零增长,努力把水泥工业从过去高投入、高消耗的数量增长型,转变到低投入、低消耗、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可持续、能循环的质量效益型轨道上来,建设成为一个使资源得以有效保护、工业废渣得以有效利用、能源消耗得以有效降低的现代水泥工业。
 
    1.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增强行业控制力
 
    我国水泥业在近两三年的高速发展中,一直存在着行业控制力不强的问题,即行业的发展协调性不足、大企业间的差异性不显著、大企业在行业中的主导地位及影响力欠缺,对上下游关联行业的整体对话能力、谈判能力较弱,难以形成行业竞争优势,难以用一个声音去表达行业的要求和维护行业的整体利益。
 
    水泥行业的控制力不强表现在行业的无序发展、恶性竞争和对原材料价格波动的敏感性上。同样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行业,钢铁行业虽然也受原材料涨价的困扰,但其行业利润却屡创新高。
 
    进一步分析可知,钢铁行业的利润得益于其对产品价格的控制上,即原材料涨价带来了钢铁产品价格上涨的联动效应。而水泥行业却不同,产品价格不涨反跌,目前的成本和销售价格不匹配,不符合经济规律。这是水泥行业控制力不强造成的。
 
    增强水泥行业的控制力要从两个方面切入:一是产业结构调整要动真功夫。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水泥产业结构不合理,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现代工艺与落后工艺并存,行业集中度不高,生产集约化程度低。2004年全行业生产企业5 000家之多,十大水泥企业集团的生产集中度仅为12.24%,难以与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相比。要提高控制力,水泥行业必须在结构调整上取得进一步突破,大力推进战略性资源整合,加快企业重组步伐,提高行业集中度和集约化程度,在行业内形成一批大型企业集团,以提升影响力和市场控制能力;二是修练内功,大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与其它行业的对话能力。我国有大量的工业废渣及废弃物,既占用土地又破坏环境。如果水泥行业在生产中大量利用工业废渣作为原料,利用城市垃圾和可燃性废弃物作燃料,那么原材料、燃料的价格上涨对水泥生产的影响就会降低,水泥行业的抗风险能力就会大大提高,变被动为主动,变受制于人为自主决策。
 
    2.建立指标体系,将水泥行业努力建设成为进取型行业
 
    一提到水泥行业,国人的印象就是灰头土脸的工人,亦或冒着滚滚浓烟的烟囱,其实,现代水泥企业生产完全能符合国家环保要求,现代水泥企业完全能建设成为花园式工厂。新一个五年即将到来,万象更新,水泥行业更要积极进取,力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变化来改变在国人心目中的不良形象,努力建设成为进取型行业。
 
    水泥行业的进取性表现在:①积极发展新技术,如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高效粉磨技术、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等,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及能源消耗,让社会真正看到水泥行业全体同仁为此付出的努力;②研制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建筑水平及人民生活质量;③开发利用工业废渣及替代燃料,为日益负重的人类生存环境减负;④大力开展清洁生产,还人类以蓝天碧水,让大众感受到水泥行业一点一滴的进步。
 
    建立进取型行业,不能仅限于口号,还要有指标体系作支撑。水泥行业要根据国家《清洁生产促进法》的要求,研究制定以资源节约为主要指标的清洁生产指标评价体系及实施办法。
 
    3.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尧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袁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十一五”水泥生产对能源、资源消费的零增长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继续支持新型干法水泥的发展,鼓励建设4 000t/d及以上规模新型干法水泥线(中西部地区放宽到2 000t/d);通过采用先进技术,采取节能措施,提高产品实物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强应用研究等一系列手段,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具体地说,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 产业结构优化
 
    ● 纯低温余热发电
 
    ● 采用先进的粉磨工艺,进一步降低物料粉磨电耗
 
    ● 优化水泥工厂内物流设计,降低系统运行电耗
 
    ● 采用超细粉磨技术利用工业废渣,利用可燃性废弃物
 
    ● 加强应用研究,合理使用外加剂,提高混合材掺入量,减少水泥(熟料)消耗量。
 
    另外,我国量大面广的小型石灰石矿山普遍存在采富弃贫的现象,平均资源利用效率只有40%~50%。通过加强资源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可以大大减少矿山开采过程中的资源浪费。
 
    4.加强信息引导,进一步完善水泥工业产业布局
 
    由于受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水泥工业近年发展很快,局部地区出现了过热的情况,导致水泥工业布局不尽合理。水泥行业是受资源、市场、运输影响很大的行业,三者缺一不可。如果一味地受利益驱动,在没有资源的地方建项目,必将造成“无米下锅”的局面;如果在不具备运输条件的地方建项目,必将造成运不出去的尴尬;如果在没有市场的地方建项目,必将造成水泥大量积压的被动,出现竞相杀价等恶性竞争。
 
    因此,要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倡导合理布局,使企业明白合理布局的重要性及不合理布局的利害关系。同时加强信息引导,使企业了解产业政策、行业发展动态和市场供求趋势。水泥企业要作好市场调查,有力量的可自己进行,没有力量的可委托咨询公司进行,以便及时掌握信息,摸清所在地及周边地区的生产力布局,找到突破口,谋求自身发展,切不可盲从跟风,否则会陷入极端被动的境地。
 
    5.加强执法力度,努力形成有利于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环境
 
    健全的市场经济环境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保证。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政策法规体系作保障,企业难以自觉地为治理污染、回收废旧产品而支付巨大成本,发展循环经济也无从谈起。中国也应象美国、日本及欧盟等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那样,按照“排放者负担”的原则,根据我国国情,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力争五个方面有新突破。
 
    (1)加强矿产资源管理
 
    首先要做好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整顿矿山开采秩序,限制民采等落后的矿山开采方式,从严控制小型矿山数量,减少矿山开采造成的水土流失以及对自然景观的影响,提高石灰石资源的利用率。
 
    其次是进一步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或条例,鼓励水泥企业在加强生产管理、提高工艺控制水平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利用低品位石灰石,合理搭配使用矿床夹层和利用矿床顶底板围岩。
 
    (2)加大环保执法力度
 
    尽管近几年我国新型干法水泥发展很快,但目前仍有占总产量60%多的立窑水泥充斥市场。由于生产工艺及运行成本等限制,立窑生产的污染物(粉尘、SO2、NOX、氟化物等)排放量远远超过新型干法水泥,给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负担。
 
    “十一五”期间,要加强环保执法力度,努力实现水泥工业的清洁文明生产。对超标排放的水泥企业要加大处罚力度,实行限期治理。限期治理期间,要求企业采取限产措施,减少排放量;对治理期限到期后仍不达到要求的企业,必须停产整治,直至关闭或取缔。
 
    (3)提高进入建筑市场的水泥质量门槛
 
    水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质量,甚至关系到结构可靠程度及安全使用问题。目前,一些大城市及重点工程已明令禁止使用立窑水泥,这是一种很好的现象。但是,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及工程上,立窑水泥仍然大行其道。要有效地限制和淘汰立窑等落后生产方式,必须重视并加强与建筑部门的沟通,从应用的源头抓起,提高进入建筑市场的水泥质量门槛。如果能适当提高建筑标准,更加重视混凝土使用寿命,并有明确的条款限定不准使用立窑水泥的场合,同时进一步完善水泥质量监督体系,那么立窑水泥生产必将大幅萎缩,从而为新增的新型干法生产能力腾出发展空间,缓解水泥总量过剩的矛盾。
 
    (4)加速对低能效设备的淘汰
 
    研究建立水泥生产主要耗能设备的能效指标体系,将回转窑、磨机、烘干机等主要耗能设备进行能效分类,设定一个最低标准,只有达到一定的能源利用率,才准许使用。这样既可以培养企业自觉利用节能设备的意识,又可以在生产环节把住节能关。
 
    (5)改善税收征管手段,公平大型企业与中小水泥企业的税负水平
 
    目前,不少地方对小企业实行包税制,这一现象的存在形成了对大企业征税多,对小企业征税较少的局面,违背了税收的中性原则,不利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的公平竞争。
 
    此外,部分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不规范运作也使其在劳动用工以及各项基金的交纳上处于相对有利地位。因此,各级政府、财税部门和劳动管理部门要制定好监管办法,促进企业间的公平竞争,为先进生产力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
 
    6.强化营销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
 
    从市场走势看,当前水泥市场与过去相比有两个大变化。过去是大水泥与小水泥之间的竞争,而现在是大水泥与大水泥之间的竞争;过去是大企业与小企业竞争,而现在是大企业集团之间的竞争。这两个转变给中国水泥竞争格局带来了变化。要想在同质的水泥市场中处于不败之地,最重要的一点是加强营销管理。
 
    与国内其他行业相比较,不得不承认水泥行业的营销管理的确还相当落后。推销是水泥销售的主要内容,很少有营销经理从遏制竞争对手的角度思考市场布局;能够从全国市场、乃至世界市场角度来观察市场,制定和实施相应的企业发展战略的企业家更是凤毛麟角。
 
    “十一五”期间,水泥企业应加强营销管理,可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营销战略管理方面,可与专业咨询公司合作完成企业战略制定,站在制高点,统揽全局,把握整体;二是销售管理方面,改变粗放管理技术,变简单的运输销售为信息管理,利用网络等先进手段收集竞争对手信息并加以分析,知已知彼;三是品牌营销管理方面,通过品牌促销活动宣传,提高企业知名度。目前,各种促销活动还较少,大多是在市场供不应求时就抓紧涨价,市场滞销时就垫资赊销等简单的销售方法。有了知名度,企业的市场份额还会少吗?
 
来源:《中国水泥》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