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一开完,华盛水泥就召开会议,准备把这座废铁矿石山给‘吃’了。”24日上午,施学华指着厂区西侧一座山峰很有底气地说。循着他所指的方向仰望过去,只见蓝天白云下,整洁的厂区外矗立着一座灰色乱石山,满山都是直径不到半尺的废铁矿石,寸草不生。在周边几座青翠山峰映衬下,格外突兀。
施学华是昌江华盛水泥厂经理助理,一身蓝色工作服,清瘦干炼,格外精神。主管技改工作多年,他对华盛这些年通过不断技术创新推进循环经济的历程谙熟于心。
“说起这座废矿石山,那历史就久了。”施学华说,早在1940年代日寇大肆掠夺石碌铁矿资源时,就有了废矿石山。70年不断堆积下来,高度已超过该厂水泥生产线近百米的旋窑塔。由于它紧靠昌江华盛厂区外,年复一年的不断堆积正在压缩华盛的发展空间。既占用地方,又污染环境。
“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施学华说,华盛公司高层下决心“啃下废铁矿石山这块难啃的骨头”,为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尽一份责任。
这样一座大山,华盛公司究竟有什么样的妙招,能够底气十足地要“吃”掉它呢?
“水泥生产本身就需要添加铁矿石或铁尾矿。”陈伟是昌江华盛的质管部副部长,说起水泥头头是道。原来,铁矿石是生产水泥熟料必不可少的辅助原料,废铁矿石与铁矿石的区别重点在于含铁量的高低和有害杂质的不同。若通过科研攻关,摸索出废铁矿石占生产原料的最佳配比,就完全可以“变废为宝”。
这听起来似乎很简单,实际却是个艰苦的摸索过程。
“首先要进行取样分析。”制样室陈伟指着已破碎成直径不到半厘米的废铁矿石说,为摸索出最佳配比,他们前两天爬上高高的废矿石山,从山顶到山脚的不同地点取了几十个样本回试验室研究。
分析结果表明,废铁矿石含铁量平均仅为16-17%,还不到华盛现在用的铁尾矿含铁量的一半。更大的问题在于,其含铁量相差很大,从7%到20%不等,若掌控不好就会造成产品性能不稳定。“这也是其他水泥厂不愿采用废铁矿石的重要原因。”陈伟说。
另一个让人为难的问题是,废矿石里含有高达6-7%的氧化镁,将危害水泥窑运作。要保证正常生产该成分不能高于0.5%。而更难掌握的是废铁矿石中的微量成分,这有可能对生产工艺造成一定影响。
“在高温煅烧过程中,所有的原料都会从固态变成液态,微量元素中的有害物质就会腐蚀窑身,进而影响生产。”在指挥中心,施学华指着一个大电脑屏幕说。屏幕上,炽热通红的火焰正在燎烤着耐高温摄像头。
“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还是找到最佳配比。经公式计算后,将这些原料和石灰石掺杂起来进行生产试验。”站在外形类似蔬菜生产大棚却大上百倍的辅助原料堆场里,闻着各种辅助原料发出的混合味道,他将一个个堆成小山的铁尾矿、铁铝矾土、千枚岩等原料一一为记者指认出来。
厂区往废矿石山的方向,修路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赶修一条道路,以便于厂里从山上取用1000吨废矿石来试生产。
“我们的初定方案是将废矿石和铁尾矿按1:1的比例来试验,若可行再逐步增加废矿石比例,直至全部用废矿石。”施学华算了笔账,若全部采用废铁矿石,以昌江华盛现在的产能,每天可“吃掉”废铁矿石3000吨左右,1年就可“吃掉”100多万吨废铁矿石。假以时日,这座昌江有名的乱石山就会恢复青山绿水的原貌。
记者留意到,在比较不为人注意的辅助原料堆场门口,一副对联的上联是“节能低碳为国为民为华盛”。
“节能啊、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啊,都是华盛的自觉行为。”施学华坦率地说,对联并不是为了给外人看,而是因为这些举措能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效益;更何况还能体现企业的社会价值,“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