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黄金十年 煤炭未来仍将维持较高景气度

来源: 来源: 中国工业报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19日

  2001~2011年,我国积极推进由煤炭工业大国向煤炭工业强国转变,煤炭市场经历了由低迷期、恢复期,到紧缺期、基本平衡期等不同发展阶段,产需规模迅速扩张,产量保持了年均2亿吨的高速增长,基本与经济增速同步,煤炭发展步入“黄金十年”。我国煤炭行业正在实现从“量的崛起”转向“质的繁荣”。

  整顿走出亏损 面貌发生巨变

  2001~2011年间,在我国宏观经济持续向好和相关政策支持下,在有力地保障了国家煤炭稳定供应的同时,煤炭工业整体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2001年以来,我国煤炭工业实施关井压产、关闭整顿小煤矿、总量调控、努力扩大煤炭出口、大力开展煤矿安全专项整治,煤炭供求关系得到改善,经济运行呈现恢复性好转态势。特别是2005~2007年间,我国颁布了一系列调整产业结构以促进发展的文件法令。其中,2005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主抓的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和非法煤矿的“攻坚战”打响。随后,内蒙古、山西、河南、陕西四大煤炭生产大省纷纷掀起煤企兼并重组风暴,并逐渐形成以山西、河南为代表的行政主导模式,以内蒙古为代表的技术标准模式和以陕西为代表的区域做大模式。

  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调查显示,10年间,我国煤炭行业最大的变化就是理念的变化,全行业更加注重科学发展,加强发展战略研究,超前谋划,形成了比较清晰的发展思路。《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规定,“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炭开发思路由“新建为主,整合为辅”转变为“整合为主,新建为辅”,煤炭行业由产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我国煤炭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由单一生产向综合利用、深加工方向转变,煤炭企业多元产业发展格局初具规模,煤电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新型煤化工产业逐渐兴起,初步建立了煤炭上下游产业联合发展机制,多数大型煤炭企业非煤产业产值已超过50%以上。

  煤炭行业更加注重市场化改革,煤炭供需双方自主衔接、自主协商、自主定价机制基本形成,煤炭价格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反映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煤矿安全和矿区生态环境补偿成本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建立,国内煤炭价格也逐步与国际煤炭价格接轨。而且,煤炭资源税改革被提上日程,并为煤炭资源税征收改革的推出做了先行工作和铺垫。

  煤炭行业更加注重煤矿安全生产,由单纯控制煤矿伤亡事故向全面性的保障职业安全转变,加大煤矿安全投入,促进了安全生产形势的稳步好转。2011年,我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10年来首次降到2000人以下。

  我国煤炭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由粗放型开采向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安全高效开采转变。10年间,煤矿由打眼放炮、截煤机掏槽、链式康拜因,发展到高产高效综采机械化,并且在采煤机械化工艺和采煤机械装备方面,国产化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我国大型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95%以上,中型煤矿达到80%以上,小型煤矿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达到40%。

  与此同时,煤炭工业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炭直接液化和煤制烯烃技术取得突破,煤矿充填开采、矿区环境治理等绿色开采技术研发取得进展。“十一五”以来,我国煤炭行业完成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科研项目31项,重点科研课题336个;实施国家科技大型示范工程项目13个。建成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其中国家级技术中心12个。

  煤炭工业更加注重“绿色开采”和生态矿山建设,由资源环境制约向生态环境友好型转变。从设计理念更新入手,以大型煤炭基地和大型现代化煤矿建设为依托,运用先进的设计思想、推广应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选煤工艺,促进煤炭洗选加工集约化生产,向社会提供清洁优质、适销对路的煤炭产品,发展循环经济。煤炭“绿色开采”涵盖了开采、选洗、运输、转化和利用各个环节,促进了上下游产业协调发展和“资源与环境协调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煤炭工业在生态矿山建设上,建立了矿区环境恢复与治理机制。在开采过程中,根据煤炭赋存条件和地表环境统一规划矿区生产和生态布局,保护土地、水和空气资源,把固、液、气体废弃物作为资源加以利用,以最低程度的生态扰动获取煤炭资源,使矿区具备了环境恢复和生态再造能力,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共同提高。

  煤炭企业更加注重民生与和谐社会建设,积极利用国家支持政策,提高职工收入水平,加大棚户区改造投入,一大批煤矿工人喜迁新居。

  我国煤炭行业更加注重扩大开放,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由传统的煤炭出口国转为净进口国,煤炭企业“走出去”战略取得进展。其中,兖州煤业、开滦集团、神华集团、江西煤炭集团以及徐州、中煤地质总局等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境外资源开发工作。中煤装备、郑煤机、三一重装等煤机企业的技术装备已出口到主要产煤国家,取得了良好的国际信誉。

  市场欣欣向荣 景气度仍较高

  2010年10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若干意见》,掀起新一轮煤炭资源整合。随着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进入实施阶段,我国煤炭产业的集中度提高,煤炭产业的进入门槛也大幅度提高,逐步形成了煤炭、运输一体化经营的巨型煤炭公司,煤炭市场欣欣向荣。2011年,我国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结构中的比重已经接近80%,煤炭需求增量明显高于“十一五”平均水平。

  2011年,我国煤炭行业风起云涌,煤企兼并重组风暴再起,资源整合又掀高潮,煤炭开发西进步伐加快,煤炭行业变得更加强势。2011年,全国千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已达45家,年产量23.2亿吨,占全国总产量比重66%,其中年产5000万吨以上的煤炭企业18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1%,年产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产量在全国总产量中的比重下降到20%,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也是最大的煤炭消耗国。

  不可否认,经过10年的发展,我国煤炭行业一些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依然突出,资源支撑难以为继、开发布局矛盾加剧、整体生产力水平较低、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煤炭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大、行业管理不到位。

  2012年上半年,我国煤炭市场呈现供大于求、销售低迷、价格下行、业绩大幅下滑、货款回收迟缓、甚至出现亏损的弱势格局,煤炭企业承受着巨大压力。业内人士担忧,我国煤炭市场的“黄金十年”或将终结。

  但未来10年,我国将处于工业化进程加快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将持续增加。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一次能源结构具有“富煤贫油少气”的特征,“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煤炭将继续承担着保障我国能源供应的责任。

  有分析认为,经过10年的高增长,我国煤炭行业无论从产量规模、价格累计上涨幅度还是下游承受能力看,行业规模和价格上涨的空间都在收窄,煤炭产量难以继续“黄金十年”的速度增长。但行业定价能力的提高以及铁路运力的制约,将使我国煤炭行业仍维持较高的景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