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水泥工业集中度的讨论(三)

来源: 发布时间:2005年10月31日

      在讨论(一)中曾经谈到,产业的集中度,人们通常以生产规模前10名企业的生产量与整个行业的总产量之比来表示。但这只是一种习惯的表示法,这种方法用多了,反到使我们忽略了一个问题:水泥企业的数量之大意味着什么?

      从“九五”时期到现在,水泥工业的组织结构调整举步为艰。1995年有生产许可证的水泥企业有8千多个,经过淘汰落后生产力减少了一部分,但种种原因又新生了一部分。目前,我们所说的全国5千多个企业只是统计规模以上的企业数字,而有生产许可证合法生产的企业就是7千多个了,此外还有一部分无证生产的企业数目尚无法知晓。

      众多的小企业像汪洋大海一样包围着几个大企业集团,使它们置于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境地。尤其在水泥发展
的低谷,这些小企业要生存,不惜低价争夺市场。无序竞争使我们整个水泥行业在国内外竞争中、在国内各行业产品价值分配中都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我们所以要提高集中度,对企业而言一是要提高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能力,二是要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
以海螺集团为例,从生产规模、技术装备、组织管理不仅在国内堪称一流,在国际上也是很有竞争力的,只是受限于高耗能产品目前不鼓励出口罢了。但年产能超出5千万吨的海螺现在在国内市场也不得不低价销售,至少现阶段依靠各种优势仍然未能取得掌控国内市场(哪怕是省市区域市场)的能力。

      因此,中国水泥业首要的一点是并购——通过兼并、收购使企业的数量大大降低。

      组织结构的调整,中国水泥走了近10年的路,面对着“涛声依旧”的7千多个水泥企业和10多万吨的平均生产规模,难道我们还没有什么领悟吗!

      竞争性行业,生产企业数量的多寡决定着竞争的激烈程度,这个多少年市场经济得出的极其通俗的结论难道对我们没有启示吗!(数字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