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吴江:水泥厂惨烈竞争谁之过?

来源: 发布时间:2005年09月12日
  江苏吴江,一个年需求水泥仅100多万吨的县级市,自2002年以来接连上马了5个水泥厂,产能达到需求的3倍。而现在,一条产能达320万吨的水泥“大鳄”又将要在这里浮出水面。 

  这条水泥“大鳄”是吴江同里镇新近引进的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海螺的投资引起本已开工严重不足的当地同行的恐慌,纷纷进行抵制,甚至联名到江苏省政府反映情况。而当地政府则认为,“这是以先进生产力淘汰落后”,对项目表示支持。 

  难道2004年才投产的3家厂已经“落后”了吗?那么这样“落后”的企业又是如何上马的?政府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有没有考虑重复建设的问题? 

  一石激起千层浪 

  “醇正水乡,旧时江南”,这句话在江苏吴江的古镇同里随处可见。就在这个镇,距离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江南园林退思园直线距离4公里左右,安徽海螺320万吨水泥项目选址在一条运河岸边。 

  当地农户告诉记者,这块土地约有100多亩,2003年平整出来后,开工又停工,就荒在那里。现在,这里的杂草已经长到一人多高,一眼望不到边。靠河的一侧,已被挖出两个直径十多米的大坑,现场一位戴着安全帽的工人称,这原本是建造为水泥厂配套的码头。 

  据一直驻扎在这里的海螺公司项目筹建处人员介绍,公司为这个项目准备投资4.78亿元,项目的环境评估已经做好,施工单位也联系好了,就是在土地问题上“卡”住了。现在公司高层正在“做工作”。 

  同里镇政府招商中心的一位负责人说:“这是费了好大的劲才招来的一个项目。招商协议在2003年就签了,我们迁掉一个小化工厂,平整了土地,投入了几百万元。由于本地一些企业去省里‘闹’,就一直没能立项,土地也没批下来。”但是他又说,目前镇里的主要领导亲自在抓项目的推动,部分土地指标已经“搞定”。 

  “海螺这个项目一进来,吴江现在的这些厂就要全死掉了。”苏州水泥协会秘书长李荣山说。 

  但吴江市发改委、同里镇政府均表示:海螺水泥的进入是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淘汰落后,“市场经济的问题,就要通过市场解决”。 

  当地企业和行业协会对此提出质疑:吴江现有的7家水泥厂中有5家是2002年之后投产的,其中3家是去年投产的,这些企业均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达到相关的环保要求和质量标准,不属应被淘汰的企业之列。 

  李荣山说:“如果2004年投产的水泥厂就算是落后、就要淘汰,那么这些项目是怎么规划、怎么批出来的就是问题了。” 

  记者从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了解到:海螺水泥在吴江同里的项目立项仍“未获核准”。但省发改委工业处处长张世祥认为,只要合法、符合标准,从企业竞争角度考虑,无可厚非。“吴江水泥行业的格局其实早已形成,即使海螺不进入,原有的企业也会展开惨烈的竞争。海螺的进入有利于调整水泥行业结构,并没有违背国家的有关政策。” 

  一群小伙加一个壮汉分吃一个肉包 

  吴江,江浙沪的交界地带,水网交错,交通发达,虽然本身不产水泥原料,但众多水泥企业都看中了这个地方。 

  2002年投产的吴江洲龙水泥厂总经理方先生说:“我们是吴江的第三家水泥企业,当初也是地方招商引资引进来的。原本想上个年产60万吨的项目,可当时吴江水泥生产没有那么多‘指标’,只好上30万吨的。镇上领导说不可能再批水泥项目了,我们也以为自己会是在吴江建设的最后一个水泥厂。” 

  然而,从2003年到2004年初,水泥行情异常火爆,曾达到每吨500元的高价。一些用户交付了货款后,天天堵在水泥厂门口,见到出来的货车就给司机塞钱,要司机先把货拉给自己。 

  此时,吴江的水泥企业相继上马。短短两年中,就从原有的3家增加到7家,分布在5个镇,年产能从不足100万吨激增至440万吨。 

  2003年末,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指出,一些地区和企业受利益驱动,不顾市场、资源等外部条件,违反规定大规模新建和扩建钢铁、电解铝和水泥项目,出现了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违法生产的现象,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遏制这一势头。 

  “本以为有政策卡着,后来的厂就很难上马了,但因为是政府招商引资的项目,大家各有各的‘办法’。其实不少都是先动工、投产,再补手续。若不是宏观调控后这种项目的审批统一归口到省发改委,而这个项目阻力又太大,说不定海螺的厂也早就建起来了。”吴江几位水泥企业的人士说。 

  从2004年二季度起,水泥市场开始供大于求,价格一路下滑,现在每吨水泥跌至220元左右。 

  “企业还没投产,水泥价格就往下掉,开工只有1/3。我们现在连办公房都盖不起来了!”吴江市明港道桥工程有限公司水泥厂厂长姚真峥愁眉不展。这家投资4500万元、年产60万吨的水泥厂,2004年8月底建成时,水泥行情已经开始下滑,企业只好在施工时搭建的两层简易房里办公。 

  目前,水泥市场萎缩,不仅是苏南和浙北,安徽、江西、山东,甚至湖北的水泥企业也把目光盯紧了上海周边地区。吴江的一些水泥经营者苦笑道:“一群小伙子分一个肉包,本来就饿得不行,没想到又要来一个壮汉!” 

  招商引资“指挥棒”导向何方 

  张世祥说:“这么夸张的生产能力是怎么形成的,的确令人深思。据我所知,2002年到2004年吴江上马的那些水泥项目,没有一个是江苏省发改委审批的。”也就是说,这些项目的上马,都是市县一级的决策。 

  江苏省建材工业协会秘书长蒋琥勤说,包括吴江在内,整个江苏的水泥生产能力已经过剩。“为什么还有众多项目接二连三地立项,甚至通过审批呢?问题出在地方政府身上,确切地说,问题出在政府招商引资上。政府只关心能否招来项目,对项目是否重复建设却漠不关心。” 

  同里镇政府招商中心的一位负责人曾向记者诉苦,招商引资太难。乡镇的招商引资工作有任务、有考核,这些指标不但与工作人员的收入相关,甚至还会影响到干部的升迁。 

  吴江市发改委副主任科员徐枫说:“尽管我们已经不再就GDP、招商引资对乡镇进行指标考核,但并没有真正实行,很多地方都是如此,这也是中国特色。” 

  同里镇的一位领导曾在私下表示:“三产是门面、二产才是实力”,同里镇旅游名气大、收入少。他给人算过一笔账:同里一年的门票收入有3000万元,可广告得花1500万元,加上景区内的修修补补和人员开支,到年底所剩无几。要发展经济,还是要靠工业。 

  海螺在同里的投资不仅是同里建镇以来“从没见过的大项目”,也将为吴江带来一个漂亮的数字。同里镇政府一位负责招商的工作人员算过一笔账:原先7家水泥厂开工不足,一年总的税收也不过200多万元,而一个海螺就能提供约2,000万元的税收。 

  吴江现有水泥企业的一位负责人说:“我们进入吴江的时候,也是他们招商引资引进来的。现在海螺的规模大,它进来,我们就成了‘落后的’,要淘汰。那么明天有个更大的‘田螺’要来,他们是不是也将不顾‘海螺’的死活?” 

  不少企业经营者和专家指出,吴江水泥企业惨烈竞争的背后,显示出地方政府缺乏对行业的科学规划,招商引资和政绩数字已成为一些政府决策的指挥棒。 
  
来源:中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