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胡锦涛主席亲自颁奖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的召开,让各个行业一年来涌现出的技术创新项目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行业科技创新的服务部门的中国建材联合会科技部更是对一年来建材行业的技术创新如数家珍。近日,数字水泥网采访了中国建材联合会科技部主任周清浩,就2010年度水泥行业的重要科技创新项目和十二五期间的科技发展趋势请他做了详细解读。
记者:2010年对水泥行业贡献突出的科技项目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周:一年一度的国家科技奖和建材科技奖基本上能够代表一年来的建材行业重要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动态。今年,国家科技奖中建材有3个项目获奖。跟水泥行业密切相关的,一个是由济南大学程新教授等人完成的“硫铝酸钡(锶)钙基特种水泥的制备技术及海工工程应用”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还有一个是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大学等单位完成的“钢管高强混凝土膨胀控制与制备技术及其在大跨度结构的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而在2010年的建材科技进步奖中,水泥获奖项目共9个,占全部获奖项目的30%。这些项目,在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面代表了我国水泥行业的技术进步水平。
记者: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您认为2011年以及整个十二五期间科技创新的趋势是怎样的?
周:水泥工业特别是新型干法水泥发展到今天,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电监会、能源局等多个部门出台的各种政策法规对于水泥工业的发展进行积极引导,使水泥工业的技术进步、淘汰落后等取得重要成绩。水泥工业发展到2010年度,全国水泥总产量达到18.7亿,其中新型干法比重超过80%。
2011年科技创新的主要任务,我认为还是在淘汰落后的基础上,对上世纪90年代的新型干法企业实施节能减排的技术改造。对全国水泥行业而言,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节能减排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对于企业来说是最重要的工作。同时,城市周边的的水泥厂对城市垃圾无害化的处置也应当提上日程。因为水泥行业有这方面得天独厚的工艺条件,因此现在就要开始下大力气进行研发,让我们水泥行业为城市的快速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第三,是水泥企业自身的环境保护工作,主要是粉尘治理。我个人认为,目前水泥企业在粉尘治理的技术层面基本没有问题。
第四,水泥企业要高度关注氮氧化物的减排。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和人民环保意识的提高,氮氧化物的排放标准也日渐严格,很多城市都开始对氮氧化物的排放进行收费了。所以我们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都非常有必要在这方面加大研发投入、组织科技人员开展研发工作。
最后一个是噪音治理。水泥厂的磨机、风机在使用时会产生噪音,这不利于人体健康。但噪音污染往往被企业忽视,在这方面投入的研发力量和资金都比较薄弱。
记者:企业对于科技创新的意义是什么?
周:企业本身以生产为主,在科技人员的队伍方面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相比肯定有不足,但企业是创新技术的实施单位,没有企业使用,再好的技术成果进步也难以发挥效应,也不可能验证优缺点,从而不可能有提高。在科技创新中,企业的意义就在这里。
科技发展到今天,我对企业的期望,就是希望企业大胆使用新技术新成果,同时在使用当中也不断的摸索总结,提出改进意见,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完善。
当然,这方面企业也有自己的顾虑,担心技术使用能否成功,尤其是对投资比较高的项目。那么这就需要国家有相关的配套政策,比如进一步的税收优惠政策、财政支持政策或者金融保险制度等,使企业在使用新技术成果的时候没有后顾之忧。目前我国在这方面还是比较欠缺的。
记者:这是否也是新技术在推广上的一个难点?
周:对。目前很多项目在推广环节难度都很大。科技创新原本就是产学研结合,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因此应该坚持把企业放到更突出的位置。当然,现在随着市场的竞争,企业在大胆使用新技术方面步子也越来越大了,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会越来越多,自主创新也必将给企业带来丰厚的效益。
记者:新型干法工艺技术发展迅速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周:对于新型干法水泥工业的技术发展,我认为首先还是靠政策,包括国家建材局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的“建材工业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发展战略、90年代后期提出的“低投资、国产化、业主负责制”的指导原则。再加上科研院所的创新,包括天津院、南京院、合肥院、南京工业大学和海螺水泥等,才有新型干法水泥工业今天的好局面。
记者:哪些企业或者哪些技术创新项目走得比较超前?
周:企业节能环保科技创新方面,华新水泥在社会责任的履行上走在了行业前列,在这两年的快速发展中注重了环保和社会效益,在二氧化碳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城市垃圾和三峡漂浮物处置方面都作出了很大贡献,另外还有海螺、粤秀等水泥企业。
烧成系统方面耐火材料品种的转型也应该引起行业的高度重视。淄博鲁中耐火材料公司研发的“镁铁铝尖晶石砖”能代替常规的镁铬砖,不仅能延长使用寿命、实现窑体保温,还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水泥厂应该做好使用这类新产品的准备,因为环保部等部门已经开始准备对耐火材料制定相应标准了。
粉磨系统方面,目前天津院、合肥院都已经成功研制出了与5000吨配套的大型立磨,性价比相对国外产品更高。如何进一步优化粉磨系统、提高粉磨效率是下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