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东水泥牵手新天域背后

来源: 来源: 融资中国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06日

  一方面被定性为产能过剩,另一方面社会资本却大量涌入。新天域、摩根等投资机构看好水泥业的发展前景,原因何在?新建受限,行业整合大行其道,各大水泥集团忙于确立自身的区域性霸主地位,但多分天下的相对平衡能维持多久?群雄角逐将不可避免。曾经辉煌企业扩张规模,要么通过新建,要么通过对外并购实现。水泥行业作为高污染、高耗能,且产能过剩的行业,其发展受到国家的高度监管,新建项目受到严格限制,并购成为水泥产业升级、企业做强做大的唯一选择。而冀东水泥这一曾经的行业状元,更是希望通过并购重新坐回第一把交椅。

  通常,大型水泥企业具有规模优势,能做到资源共享,更具有竞争力。例如:冀东水泥几十条生产线,备品备件预备一套就行了,使用后再补充,一条线规模的企业,备品备件也得准备一套,相比之下成本较高;销售费用上,五条线和一条线所需的销售人员及所花的销售成本相差无几;此外,小型水泥厂由于管理缺乏经验,更容易发生生产事故。因此,小水泥企业在运营、资金上的困难,为大企业提供了并购机会。

  从客观上说,冀东水泥的行业并购是受到国家对水泥企业联合重组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也受到目前我国水泥企业集中度太低的影响;从主观上来说,其自身也有非常强烈的并购欲望。虽然,如今的冀东水泥在中国水泥行业仍然赫赫有名,但与20余年前“中国水泥工业排头兵”相比,其行业地位已相去甚远。六五期间,冀东水泥首次从日本引入全套生产线(下称一线),运行效果良好,三年就收回全部投资。而同期,国家引进的另外两条线运行效果却不理想,冀东的行业地位由此确立。

  由于一线运行效果良好,1992年,冀东开始研究二线的建设,希望建成一条完全国产化的示范线,自己设计、制造、建设。直到1996年,二线才投产,且投产之后运行效果不佳,之后又用了三年时间进行调试,直到1999年,才开始正常运转。在这六七年间,冀东几乎投入了全部的人力、物力,而也是在这期间,海螺水泥却已经迈开了向外收购扩张的步伐。到2000年,海螺已经成功收购了安徽的白马山水泥、铜陵水泥,总体规模赶超冀东。如今,海螺仍稳居行业龙头的位置,源头就在彼时。

  截止2010年3月31日,冀东的资产总计为241.68亿元(合并报表口径),海螺的资产总计为504.6亿元,为冀东的两倍多;2009年全年,冀东的营业总收入为69.38亿元,净利润为10.64亿元,而海螺的营业收入为250亿,净利润为36.62亿元,经营业绩相差3倍之多。因此,有过切肤之痛的冀东,对并购之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有着特别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为什么是新天域

  2000年以后,冀东意识到自身发展战略的滞后,进行了积极调整,也开始对外收购。此外,二线的建设使企业积累了大量经验,技术水平也大大提升,因此,新建与并购双管齐下。2005年以后,企业进入快速发展期。从1980年到2000年,冀东用了二十年时间发展成年产量300万吨的规模。然而,仅今年一年,冀东就预计新增4000万吨产能,目前已投产1000余万吨,其余部分今年下半年完成,到今年年底,总的产能将达到8000万吨以上。

  在谈到未来并购对象的选择上,冀东董事会秘书李占军说:“优先选择现有市场区域范围内规模较小的企业,这样既能减少竞争对手,又能在区域内产生协同效应。例如秦岭,就是我们最希望并购的对象,因为它原先在这个区域与我们竞争,现在变成合作了。更有价值的是,秦岭在陕西市场的品牌。此外,与秦岭合作后,冀东还可以通过内部整合实现对陕北地区的水泥直供。”

  近年来的高速发展,冀东充分运用了财务杠杆的力量,来解决扩张期对资金的需求,但同时也导致资产负债率长期居高不下。截至2010年3月31日,公司负债总额为1,642,211.58万元,资产负债率达67.95%(合并报表口径),而海螺水泥这一指标仅为40.49%。冀东迫切需要股权资本的注入,以降低财务风险,提高公司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债务融资的能力,使公司有机会获得融资成本更低的资金,并缓解公司因生产规模扩大,所需资金量增加的压力。对这一快速发展的企业,摩根、黑石等投资机构,以及海得堡、拉法基、豪西姆等国际水泥巨鳄都表现出了浓厚兴趣。

  “冀东与海德堡在陕西有合作,海德堡希望参股冀东。此外,拉法基、豪西盟、太平洋,国内的中材、中建材都研究过对冀东的参股或收购。还有一些来自美国、德国、新加坡的基金,也与我们进行了多次接触,有的谈得还不错,例如淡马锡、黑石等,但那时正值金融危机期间,这些机构受影响较大,资金上无法满足需要。”李占军说。

  股东适当的多元化,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大有好处,特别是一些成份单一的国企,对这一点,冀东有清醒的认识。因此,除了资金以外,冀东对投资方还另有所求。“冀东看中的是能与自身形成互补的合作伙伴,比如我们缺少金融运作、国际化管理的经验。” 李占军说。显然,机构投资者比产业投资者更符合冀东的“择偶标准”。

  近日,冀东水泥非公开发行A股获得河北省国资委批准,发行对象就是业内知名的投资机构新天域旗下的菱石投资有限公司。根据预案,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1,914,830,183.00元,发行数量为134,752,300股,占本次非公开发行完成后冀东水泥发行在外股份总数的10%,发行价格为14.21元/股。该事项已于7月20日获得股东大会通过。根据冀东水泥增发预案,引入新天域的目的:1、帮助企业改善股东结构,同时建立有利于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监管体系、法律框架和财务制度;2、帮助企业迅速扩大规模并获得投资银行的支持;3、战略投资人特别是国际战略投资人所具备的市场视野、产业运作经验和战略资源可以帮助企业更快地成长和发展,同时引入战略投资者更有可能产生立竿见影的协同效应,从而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改善企业的收入成本结构,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最终带来企业业绩和股东价值的提升;4、战略投资人注重长远利益,与企业捆绑紧密,同时还会提供其自身的部分资源来支持企业发展。此处的战略投资者,主要是区别于产业投资者。投资热

  一方面被定性为产能过剩,一方面又是企业的大发展,水泥协会秘书长孔祥忠向本刊记者解释了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产能过剩是一个宏观概念,描述市场供需关系,水泥的产品性质是低质、重载、有保质期,且同质化,因此通常说它是短腿产品(超过200公里的运输路程不经济),销售半径有限;其次,在不同的销售半径区域内,市场饱和度是有差异的,在局部的区域市场里面,水泥价格很高,排队买水泥的情况还是存在的,市场供需不平衡。”数字水泥网总裁刘作毅认为:“水泥发展周期主要受国家投资周期的影响,一个发展高潮过去以后,必然会进入一个相对平稳期,需求有所下降,但是在需求高时增加的产能是下不去的,就会出现产能过剩。我国是从东部往西部发展,目前东部地区水泥产能已经过剩,中部地区正在过剩,所谓过剩即这个地区的高需求期可能要过去了。而市场低迷之时恰恰就是并购整合的好机会,优胜劣汰之后会达到一个新的平衡,再等待一个新的市场机会出现,实际上这是一个经济周期的规律,现在看在水泥行业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也是这么体现的。”

  既然这个行业还有大发展,那必然会蕴藏着很多投资机会。“首先,中国的基础建设不是十几年就能完成的,即使在东部沿海,需要基础建设的还很多,高速公路修完了,还有城际铁路;其次,水泥这个传统产品,肯定受国家投资政策波动的影响,但是,作为传统产品,它的风险也相对较小,尤其是大的水泥企业,其市场不只一个,在国内会有好几个区域市场,总是东方不亮西方亮,规避风险的能力较强。此外,大企业集团还有生产优势、资金优势、成本优势。”孔祥忠说。

  就目前水泥行业的发展阶段,有机构对一些成长性好的企业进行投资,孔祥忠认为对双方都是有利的。“大摩投资山水水泥就是较成功的案例。按照国内目前的金融体系风险控制的要求,往往越需要资金的企业,越得不到资金支持。像山水这样的大企业,资金链一旦断裂,后果将不堪设想,当初山水在融资时遇到很多困难,大摩的进入非常及时。对企业来说,有了资金,整个下一步的扩张就有实力了,最近其在东北辽宁收购了工源水泥,现在已经做成辽宁省最大的水泥板块。另外,它对山东市场进行整合和技术改造,完成之后,整个企业上了一个新台阶。现在山水又在山西做投资、收购。如果没有前期大摩的支持,哪有在香港的上市;而没有香港的上市,哪有山水今天在辽宁和山西的市场表现?”

  2009年7月,水泥企业金隅也在香港上市,融资近60亿港元,未来将斥资17亿进行收购整合。其实,就在上市之前,金隅刚刚收购了天津最大的水泥企业振兴水泥。当然,这背后也有投资机构的身影。

  如今,新天域对冀东投资效应的显现虽然尚需时日,但孔祥忠却非常认同该机构的眼光。“冀东水泥本部靠着渤海发展区,未来会有非常好的发展机会;而且冀东现在的产业链非常完整,从水泥厂的设计—设备制造—工厂建设—水泥生产—混凝土生产—房地产开发,这种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非常强。”有了新天域这一机构股东,冀东在今后的发展机会的把握上也更有砝码。

  对于机构投资者,刘作毅则认为:“一方面它增加了对水泥的投资,对水泥发展是有利的;但另一方面,投资机构在市场好时大量注入资金,在市场不好时,却把产能留了下来。因此,阻挡拒绝他们的资金不对,但过多进来也不是好现象。”洗牌在即?

  李占军认为,目前国内大水泥企业对整个市场的区域分割已初步完成,竞争态势已趋向平缓,以冀东在京津冀地区与金隅水泥的关系为例,双方在该地区的战略布局已经完成。北京市场主要被金隅所占据,唐山市场则以冀东为主,双方在天津各有一个水泥厂。张家口、石家庄市场是金隅的,保定、承德市场是冀东的。再往南,冀东占据邢台市场,金隅占据邯郸市场。因此,冀东与金隅的关系由竞争为主转向了合作为主。冀东与另一强势对手海螺水泥之间的直接竞争也仅在湖南一省。

  “作为大企业,都不希望过度竞争,但现实情况要视具体的区域市场而定。大企业之间有一定的市场划分,但不可能全部界线都划得清清楚楚,在快速成长的市场中,竞争是难免的,谁都希望去那里发展,而完全没有竞争的市场,可能是无利可图的。当然,有竞争也不一定是坏事,竞争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产业进步。”刘作毅说。

  目前,我国大的水泥集团在区域竞争、全局抗衡中维持着相对稳定的局面。任何行业整合一定会经历一个从低到高的过程。我国的水泥行业现阶段生产资料过于分散,需要数条大鱼来吞噬市场中数量众多的小鱼,实现生产资料的相对集中。但是,以国外发达国家水泥行业的发展经验来看,在这一层次的兼并完成后,相对大的企业之间必定还会有新一轮的洗牌。刘作毅对这一观点表示认同。即便在现阶段,一些不安份的因子已隐匿在市场中,蠢蠢欲动。“中材、中建材都研究过对冀东的收购。”李占军向本刊记者表示。

  大企业之间的整合会面临三个障碍,一是收购所需资金数额巨大,动辄数百亿;二是对企业成熟度要求高,如果企业管理、技术水平达不到相当的高度,即便吞下一条大鱼,也难以消化,整合不到位可能会适得其反;三是行政干预,大的地方水泥企业,一定是当地的龙头企业,地方政府难以割舍,即使被收购后企业仍可能留在原地,但当地政府已难以驾驭,从而会对收购设置障碍。但是,不管未来的路有多艰难,水泥行业从分散到相对集中、再到高度集中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