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面对不容乐观的市场形势和自身大宗原材料紧缺等“短板”的种种约束,浙江绍兴三狮水泥有限公司以靠科技降成本、改造工艺增效益为载体,在严防企业“失血”的同时,因势利导,致力培育企业的“造血”功能,想方设法寻求提升经济的增长点,力求为企业步出困境而拓展新路。
绍兴三狮虽地处经济十分发达的萧绍平原,但由于当地石灰石等资源紧缺,其生产熟料使用的主要原料石灰石皆是从富阳市等地依靠船运远道而来,其进厂价格每吨比三狮集团内其他子公司高出近20元,仅石灰石成本每年比集团内其他子公司要高出2000万元以上,企业效益不仅受这种“短板”的制约,而且因周边水泥企业众多,销售市场的竞争空前激烈,也都受到影响。绍兴三狮领导班子迫切感悟到,一个企业要勇立潮头,不仅要勇于“止血”而且要善于“造血”。处于重重困境中的绍兴三狮穷则思变,上下同欲、奋力突围。
面对生产管理中一道道难解之题,绍兴三狮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分别成立QC小组,大力技术攻关,在严防企业“失血”的同时,又起到了潜移默化的“造血”作用。
2008年7月份以前,绍兴三狮煤磨排泻煤渣一直是个难解之题,虽然曾经进行过大处理,但效果时好时坏,多的时候每天排渣量在10吨以上,少的时候也有3至5吨,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对此,在新任公司总经理张松立的指导下,成立了他就任以来的第一个QC技术攻关小组。对此,有人提出疑问,这一个老大难问题,以前该想的方法都想到了,该用的措施都用到了,这次能解决好吗?然而,在公司领导班子的以身作则下,技装处、烧成车间等部门通力合作,通过磨内增加导向板、液压站加载等系列技术改造,大家起早贪黑反复试验,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终于解决了这道困扰生产长达5年的“难题”,不仅为公司节约了宝贵的“黑金”———煤炭资源,而且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清洁了企业环境。
在此基础上,公司领导针对吨熟料煤耗较高、水泥磨使用外加剂、窑尾大布袋使用时间较短等一系列问题,均通过成立QC技术攻关小组逐一进行探讨和解决。在此期间,各QC小组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制定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以配套实施,对熟料和水泥产品达到“优质、高产、低能耗”的目标,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此期间,公司领导班子尤其重视对煤耗居高不下的问题进行攻关,通过比对、技改和不断对预热器的风温风量进行调整,进入2008年第四季度,吨熟料标准煤耗降至历史最低,创造出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水泥磨台产量通过使用外加剂等方法稳中有升;窑尾大布袋通过狠抓质量管理和规范化操作,其使用效果处于一个明显的好转期。同时,公司还大刀阔斧地整治“跑、冒、滴、漏”,进一步夯实基础管理工作,极大增强了企业的“免疫力”。因此,进入2008年下半年以来,虽受金融危机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但是,绍兴三狮还是连续多月扭亏为盈,生产管理工作渐入佳境。
今年年初以来,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的“造血”功能,增强企业的“免疫力”,绍兴三狮切实加大了精细管理力度。为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公司内所有领导、中层干部和班组长层层实施“安全风险金”奖惩制度;为切实降低机物料成本,坚决抵制浪费,极力挖潜增效,公司层层落实考核责任制,把机物料考核指标细化到每个生产班组,再由班组长分配到每个人头上。为严把材料进口关,公司成立了“招标小组”,今年2月中下旬,烧成车间在对斜拉链机大修时,其配件材料询价时需要80多万元,通过严格招标,最终58万元便被敲定,为公司节省了大量成本资金。
不仅如此,为进一步降低水泥磨的电耗,公司因地制宜,决定近期对现有的一台水泥磨通过增加辊压机进行技改,可以使台产从目前的110吨增加到160吨,以此充分利用好峰谷电,最大限度挖潜增效,提高公司的综合经济效益。
与此同时,绍兴三狮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决定在今年内上马4.5兆瓦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项目建成后,每年发电量在3000万千瓦时以上,可以节约1.2万吨标准燃煤和减少3万吨二氧化碳排放,使吨熟料成本降低15元左右,每年可为公司新增销售收入1600万元。目前,该项目经过紧锣密鼓的程序申报后,已通过浙江省电力局、绍兴市和绍兴县经贸委、环保局、电力局以及绍兴县安监局等15家单位,以及省内外有关能源专家、余热发电建设专家的现场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