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东水泥”的成功之道(下)

来源: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发布时间:2008年12月05日

    “冀东水泥”——中国水泥行业科学发展的先锋,她伴随着思想观念的大解放、体制机制的大转换、发展模式的大改观,坚定不移地全面推行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科学决策、循环发展、共创共赢,无愧于“中国水泥工业排头兵”的盛名。

    科学决策的机制支撑

    自2000年实施走出去的“三北”战略以来,“冀东”人通过新建和兼并重组投资上百亿元,大小项目无一失败、个个成功。这就是“冀东”人引领企业科学发展的能力和业绩。而以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增光为首的集团公司领导班子长期以来形成的科学决策机制、决策智慧,正是“冀东”成功创业、发展壮大的关键支撑。

    管理学上有一条“总裁定理”,就是说企业领导人的水平决定了企业的发展上限。在我国水泥产业正处在产业结构大调整和存量资产大整合、大变动、大改组的关键时期,领导的决策对事业的发展、企业的兴衰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1981年就步入冀东水泥厂、一直伴随这个企业成长起来的张增光,从基层员工到升任“主帅”,在水泥企业工艺技术和战略管理方面有着丰富的阅历及经验。自1997年7月担任公司主要负责人以来,张增光带领公司一班人成功化解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造成的出口中断、内销受阻的严重产销危机和成本大幅上升的压力,使集团公司各项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自2000年以来,通过推进“三北”、“水泥板块区域市场领先,装备制造、工程建设跟进国际先进水平”等发展战略,使“冀东水泥”各项经济指标一直处于国内同行业前列。正是因为有了张增光这样一批眼光敏锐、善抓机遇、年富力强的“冀东”领路人,才使得“冀东”步入科学决策和发展轨道。如2004年以来,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进入实施阶段,并提出要在水泥行业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扶持大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改变无序竞争的状况。“在这个已进入资本话语权的时代,正是我们实施成本战略、市场战略进行对弱势企业重组、在大市场周边寻求资源建厂的好时期。”于是,张增光率领“冀东”人借着产业政策的东风,在实施“三北”战略的同时开始审时度势向全国布局。

    为了增强决策的务实性、科学性、合理性,“冀东”还按照“慢决策、快执行、重实效”的原则,较早构建了深入调研、全员参与、专家论证等决策支持、咨询、评价、监督、反馈等系统。如对涉及全局性的项目工程等事项,公司规定在决策前后必须执行征求意见、信息采集、决策咨询、满意度测评、决策通报、意见反馈和修订、决策监督等七项程序,确保了企业决策的成功。

    跨越发展的科技支撑

    “冀东”人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第一竞争力”有着更深刻的理解。为了让科学发展的脚步更坚实,“冀东”制定了“走技术创新、节能减排之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做强做大水泥主业,完善服务型装备工程产业链”的发展战略目标,并已初步形成了以水泥主业板块为主导,辅以装备制造、工程建设两大板块的产业架构,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

    科技创新,让“冀东”踏上了国际化经营之路。近年来,“冀东”以项目总包为龙头,强化所属的“唐山盾石机械制造公司”“唐山盾石电气公司”“水泥装备研发中心”“河北省建材设计研究院”联合创新、配套服务能力,使集团公司具备了承揽水泥工程设计、新装备研发、装备制造与配套、工程建设施工和装备安装调试于一体的EPC交钥匙工程的整体实力。同时,与世界知名企业伯利休斯集团合作,作为其在亚洲主要的水泥装备制造基地,取得了水泥工程国际招标的历史性突破。今后3年内,公司规划投资30亿元,完成唐山装备制造基地项目,通过技术装备工程板块快速跟进国际先进水平,实现装备制造产能35万吨以上,装备工程板块年销售收入达到120亿元,成为国内一流的工程承包商和优质设备供应商。

    科技创新,使“冀东”又成为工业城市的“清道夫”,并把科学发展的火种洒向“三北”大地。为建设一个又一个节能减排、环境优美的“新冀东”,“冀东”人围绕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提出了12项具体节能措施,仅2007年就投入15亿元启动节能减排工程。一方面对新老水泥熟料生产线全部配套实施了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建设和改造;另一方面把电收尘改为布袋收尘,在达标排放的基础上,使粉尘排放浓度降到每立方米50毫克以下,年减排粉尘122.6吨。与此同时,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集约利用土地,在公司本部矿山闭矿和三友矿山、启新矿山等老矿区建设新的水泥生产线,减少土地占用1800亩;实现矿山“无废开采”,综合利用石灰石废石、钢渣、矿渣、粉煤灰、磷石膏、脱硫石膏等十几种工业废渣用于原料配料和水泥生产,与冶金、电力、化工、煤炭等行业形成循环经济链条,每年仅唐山区域就可被“吃掉”近千万吨工业废渣。

    科技创新,在遍布半个中国的冀东水泥集团公司引发了一场管理革命。企业实现跨地区发展,如何解决子公司分散、地域跨度大的管控一体化运营问题,成为摆在“冀东”人面前的新问题。为此,早在1999年,“冀东”在同行业率先自主完成了国内水泥行业先进、规模最大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整个系统完全按照大型水泥生产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特点编写,包括了办公自动化、销售核算、物资核算、生产运行、设备管理、财务核算等互相关联的16个子系统模块,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完善了流程中的控制,各项流程现已基本实现半自动化。据该集团公司董事、冀东水泥股份公司总经理于九洲介绍,这一套信息化管理系统在所属各个子公司已全面应用,分布在十省区的各子企业,实现了同一平台、统一运营、实时监控的集团化管理,极大地提高了企业运营的质量和效率。

    “共创、共赢”的文化支撑

    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灵魂。“冀东”人正是凭借多年凝聚并升华的“共创、共赢”核心价值观,以“让生活的基础更坚实”为企业使命,以“团结、创新、诚信、敬业”为企业精神,以“紧扣市场,追求高效”为经营理念的深厚企业文化,为企业发展铺就了不朽基石、构筑了辉煌空间。

    “共创、共赢,就是‘冀东水泥’与员工、与社会、与每一位利益相关者共创价值、共享成果。”冀东水泥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张增光一句话阐述了“冀东”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作为水泥工业排头兵,“冀东”有力地支持了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作为我市大型建材企业和利税大户,“冀东”更为城市建设和京唐港区、曹妃甸工业区等重大项目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

    从建厂到如今,“冀东”一直坚持开展“在工厂讲职业道德,做文明职工;在社会讲社会公德,做文明市民;在家庭讲家庭美德,做文明居民”的“三德三做”活动。公司矿山有一位被誉为“矿山专家”的电工叫顾连贵。他看到新上的第二条生产线料库安装设备效率不高时,就废寝忘食自己画图纸设计了料库下石料的连锁装置,并一举获得成功,使该岗位由原来的6个人操作改为1人,倒一堆料由原先的半个到1个小时缩短到10分钟。每逢生产线大修时,职工们都纷纷争先恐后挑重活干,没有一人讲价钱、摆困难。有的为了抢打窑皮窑砖,3天3夜不回家,爱人生孩子也顾不上回家看看;有的司机30多个小时不休息,累了就用凉水冲头;各级领导带头在第一线轮流加班加点。1996年7月26日,江泽民总书记到该公司视察时称赞“这个企业太好了!”进入新世纪以来,“冀东”人“四海为家、八方创业”的博大胸怀和“迎难而上、所向披靡”的“亮剑”精神,更为扩张布局、做大做强注入了永恒动力。

    正是凭着这种精神,“冀东”人一次一次突破原设计能力刷新水泥窑运转率的纪录,使窑运转率位居世界领先地位,而且按照美国ASTM标准生产并出口的“盾石”牌低碱水泥质量还优于美国本土水泥,产品远销东南亚十几个国家。一位外国客商说:“中国冀东‘盾石’牌水泥改变了中国水泥在国际上的形象。”2005年,“盾石”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如今,由于“冀东水泥”所拥有的区位、战略、资源、管理、实力等诸多不可复制的优势,在水泥行业内,有“在中国北方,得‘冀东’者得天下”的说法。这是对“冀东水泥”近三十年发展成就的最形象的衡量。今后,我们更有理由相信——已从“三北”市场走向全国的冀东水泥集团,必会凭借自己科学的发展理念、深远的战略目光、超强的竞争实力,在今后的并购整合浪潮中成长为国际化的大型综合企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