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伦退出 *ST秦岭重组两悬疑待解

来源: 来源: 上海证券报 发布时间:2008年10月30日

    昨日,三季报仍然亏损的*ST秦岭公告称:“鉴于华伦集团公司受资本市场大环境的影响,目前已无能力继续履行股权转让协议。陕西省耀县水泥厂认为可以终止该协议。”一纸公告宣告了华伦集团彻底退出重组,而现在留给市场的疑问主要有两处:华伦先期支付给*ST秦岭的1.9亿元保证金将以何种方式解决?*ST秦岭作为一家有50年历史的老国企,会以何种方式走出困境?

    华伦集团黯然收场

    华伦退出*ST秦岭是外界一致的预期。

    分析人士指出,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很多。首先是重组成本过高。2007年9月24日,华伦集团与陕西省耀县水泥厂签订了股份转让协议,以6.3亿元的高价受让陕西省耀县水泥厂持有的ST秦岭13268.864万股股份,受让成本为4.775元/股,并支付1.9亿元保证金。受市场暴跌的影响,*ST秦岭昨日的收盘价为1.48元/股。这意味着如果华伦继续支付余下的4.4亿元,后续资金等同于全部蒸发。其次,作为民营企业,华伦集团能否在宏观调控背景下筹措余下的收购资金也值得怀疑。再者,*ST秦岭前三季亏损1.2亿元的沉重负担,高额的财务费用及湿法生产线的拆除资金损失,均意味着重组成本的上升。在上述情况下,华伦作出放弃收购*ST秦岭的决定不难理解。

    然而,与外界估计相左的是,双方并未因事态变化而关系恶化,*ST秦岭董事长周子敬表示,“正如公告所言,股权转让协议终止的后续事宜,双方正在友好协商中”。但周子敬同时确认,“具体归还方式和时间期限,还需一定的时间才能确定。”

    努力自救仍需外力

    记者昨日在秦岭水泥采访时,仍看到销售大厅门前有排长队的卡车,一位司机向记者表示:“西安许多开发商只认秦岭的牌子”。公司一管理层表示,这是秦岭水泥50年国企老底子的遗产,也是公司走出困境的最大的资本。事实上,进入了自救状态的*ST秦岭,其本钱并非外界猜测的那么薄弱。

    首先是公司确立了立足现实的经营思路。其次是陕南和四川灾区重建提供销售机会。刚刚走访灾区的王清海总经理告诉记者,*ST秦岭10月份运往灾区的水泥已达到600车,总量为3.6万吨,创下了建厂50年来的最大月外运量。“由于灾区重建起码会持续3年左右,而且还不会受到冬季这一传统淡季的影响,应该会对公司的正常运营起到至关重要的支持作用。”

    *ST秦岭某高管认为,单纯从股价方面看,4.775元/股与目前1.48元/股相比,重组成本已经下降了70%,“既然华伦在高价时都认为有投资价值,难道现在重组成本打了3折时反倒没有投资值了?”

    虽然如此,但三季报的亏损仍显示了*ST秦岭持续经营的压力,尤其是高额亏损状态下的流动资金锐减。有业内人士指出:“虽然求人不如求己,但*ST秦岭的自救明显需要外力的介入。”

    “无论何时以何种方式重组,无论是谁来重组,要想走出困境,内力与外力同样重要。”周子敬表示,作为将建材产业视为支柱产业的铜川市政府,决不会让秦岭没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