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完成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的“十一五”时期淘汰落后水泥产能2.5亿吨目标,2007年年初国家发改委与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分别签定了淘汰责任书,明确了各地淘汰落后水泥的数量,共计5000万吨。2007年年底国家发改委第93号公告发布了2007年内全国应予淘汰的落后水泥企业名单,共1066户,1474条生产线,其中山西、河南、河北、湖南、山东、广东、福建、云南、江苏和安徽10省合计1116条线,占总数的76%.今天本报用B2、B3、B4版刊登了2007年应予淘汰落后水泥产能的企业名单。
初步统计表明,全国基本完成了2007年淘汰落后水泥产能5000万吨的任务,但各地进展不平衡,多数完成较好,有的超额完成,少数进展缓慢,成效欠佳。公告第93号要求各地政府必须履行责任书的规定,如实贯彻实施;对未完成淘汰任务的企业不得换发生产许可证;对无许可证的企业,一律停电查处取缔。
我们每一个企业都应该完全拥护和支持国家发改委强有力的措施,因为这样做是正确的、及时的、必要的。我国水泥工业结构调整最主要的出发点和目标是实现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建立一个资源能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水泥工业新体系。
当然,淘汰的落后水泥产能应该等量及时地由新建的PC窑(新型干法窑)水泥所取代,以平均每年取代5000万吨计,保守的估算,每年就可节省标准煤150万吨,减排粉尘40万吨、SO230万吨、CO2350万吨,少浪费石灰石储藏量8600万吨。如果在这些PC窑上再采用余热发电,则还能回收12亿千瓦时的电能,同时在CDM的国际碳交易市场上还可将其额外的CO2排减量出售,价值约1000万美元。显然,PC窑水泥取代的落后水泥越多,节能减排和经济效益就越大,水泥工业实现生态文明的物质基础就越雄厚。
应该肯定,立窑水泥在历史上的确给国家经济建设作出过重要贡献。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从业于水泥行业的技术和管理工作的同仁中许多人把自己毕生精力和智慧全部奉献给了水泥立窑事业,与立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对此我们深表理解和尊重。实际上,这是世界水泥工业历史上绝无仅有、十分奇特的现象。我国水泥产量1953年和2000年分别为385万吨和5.96亿吨,相应的立窑水泥的比例则由1.3%飙升到80.6%.在近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不少专业技术人员会同全民办水泥的实践,把立窑水泥生产提高到了极致,达到了世界顶峰。但苦于立窑的起点太低,无论付出多么巨大的努力,却始终无法摆脱其固有的一系列的缺陷。尽管也曾搞出若干改良办法,基本上都跳不出低水平重复的怪圈。这是立窑的先天本质所决定的。
想当初,我国水泥工业之所以重新启用立窑,就是因为它简便易行,实属迫于国内外的困难情况,是别无选择的办法,藉此解决了城乡建设对水泥的大量需求问题,这是立窑水泥的历史功绩。但是时过境迁,2000年以来随着全国及各省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均GDP的增长,以及PC窑水泥生产技术装备的全面过关,我国终于具备了敦请立窑水泥有序引退的条件和手段。2007年水泥产量约13.8亿吨,其中PC窑水泥上升到53%,落后水泥降为47%,成效显著。我们的情怀需要与时俱进,长江后浪推前浪,时至今日,应该果断地让立窑生产线退出。
因为立窑企业的准入门槛很低,其水泥质量相差悬殊,良莠极端不齐,加之过去的许多佼佼者都看清了大方向,抓住机遇,已经或正在摒弃立窑纷纷转入了PC窑行列,因而剩余立窑企业的总体素质日趋下滑。这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对其必须加强淘汰力度和速度,希望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注意到这种变化。
根据全国各地淘汰落后水泥产能工作的进展情况,中国水泥协会制定了2010年全国PC窑水泥比例达到70%的目标,我们相信可以提前完成,并预期2015年全国落后水泥比例下降到15%以下,基本完成水泥工业结构调整这一阶段的历史使命。届时才可以正式宣告立窑时代的结束,全面进入一个崭新的PC窑时代。中国水泥工业由大变强并跃上一个更高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