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潮之下,冷静常失。央企重组当利用资本平台,但不能为之所诱
“不要听股评家的,要听李荣融的。”这句流传于股市、略带玩笑色彩的话多少反映了在即将过去的2007年里,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影响力。
随着央企调整重组加速和整体上市掀起大潮,股市中的黑马也源源不断地借机涌现。
2007年八次重组
去年12月,国资委发布了《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至2010年将把中央企业调整重组至80~100家。
而早在国资委成立之初,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就已立下“三年之约”,三年内,国资委将根据利润水平、成本控制能力等因素构成的综合指标为中央企业排定座次,届时做不到行业前三名的,将被强制重组。
李荣融曾经表示,央企重组的重点措施和主要方式是:中央企业之间强强联合;一般中央企业并入优势大型中央企业;科研设计院所与相关中央企业重组;非主业资产向其他中央企业主业集中;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重组等。
2007年的八次央企重组几乎囊括了以上几种形式,李荣融在一年一度的央企负责人会议上总结这一年的重组时特别提到一些案例并给予肯定:国投对中包公司及下属企业的破产重组改制、诚通集团对中唱公司及下属企业的托管重组改制、宝钢重组新疆八一钢铁、武钢重组云南昆钢、中国建材联合重组部分地方水泥企业、中铝公司收购云南铜业部分股权。
在过去的一年中,不断有企业从央企的名单中消失,央企从年初的159户减少到了年底的151户。这样的速度与预期的目标相比起来并不算快,能否按时完成80~100户的目标,接下来的2008年显得尤为重要,重组也有望达到空前的速度。
重组“路线图”
国资委成立已近五年,从一开始的摸清家底、建章立制到实行经营业绩考核,一年一小考和三年一大考的成绩纷纷出炉,国资委对不同领域中企业的实力多少心中都已经有了底。
《中央企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即将下发,国资委内部人士表示,有可能涉及到具体企业的内容不会对外公布,但是重组的方向和路径会更加明确。
有了这样一份“路线图”,央企的重组将更加有条理和计划。同时,随着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建立,央企重组的手段也将更为丰富有力。
新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酝酿已久,已经获得国务院原则同意近一年时间。这家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将是国有独资的形式,而其主要任务是充当央企重组和国有资本调整重组的手段和平台,推进央企重组和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
通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收缴,这家新央企的资本金问题来源有望得到解决,正式挂牌成立有望临近。有了这一平台和目前日渐成熟的产权交易市场,央企明年退出的步伐势必加快。
另外,国资委已经提出,央企政策性破产将力争在明年6月底前完成,实施了14年之久、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性破产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目前,最后312家拟政策性破产企业已基本完成项目审核工作,进入组织实施阶段。
2008年提前完成任务?
央企重组一路走来,依然采取的是先易后难的路径,而在从151户到80~100户的道路上,将面对许多新的难题。
在目前151户的央企名单上,目前还有20户左右科研设计院所和30户左右的商贸类央企,前者已经明确将与相关中央企业重组,后者属于竞争性强的领域,央企的数量也不宜保持过多。未来,这两大类央企将成为从央企151户到80~100户整合的重点。同时,此类重组可能遭遇到的阻力也将较小,有利于2010年最终目标的实现。
虽然目标是2010年完成,“乐观地说,2008年提前完成这个任务还是有希望的”——国资委相关人士曾表示。
2008年将成为央企整合的最高潮,同时,资本市场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更多精彩的故事即将上演。
但热潮之下,冷静常失。正如那场“央企整体上市30家名单”的传闻,在资本市场狂躁的气息下,演绎了市场、政府、央企三者关系的微妙,央企重组当利用资本平台,但不能为之所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