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上市公司碳排放披露水平参差不齐、几乎没有A股公司主动披露相关数据。从2021年起,《财经》杂志与中创碳投每年都会联合发布中国上市公司碳排放榜,该榜从八大高耗能行业起步,将逐步覆盖各行各业的主流上市公司。2022年起,还将增加碳中和榜。
榜单展示
注:榜单中的碳排放主要是指二氧化碳排放;碳排放数据来源中,标注*,为中创碳投&《财经》杂志的估算数据,标注**的企业,自己有披露,但以调整后的数据排名,标注为空的企业,均采用自行公开披露数据;部分港股上市公司营收按1港币=0.85元人民币折算
从碳排放榜看高碳行业发展趋势
榜单上100家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合计约44.24亿吨。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BP能源统计,2020年度,中国大约排放了99亿吨二氧化碳,也就是说,这些公司的碳排放总额占全国的44.7%。
电力公司的直接排放,与其他行业外购电力产生的间接排放,可能造成重复计算。但是,间接排放在这些企业的排放总量中占比很小,即使考虑重复计算的问题,上述占比也很可能超过40%。
高额的占比,意味着这些公司在碳中和行动中处于重要地位,也需要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但是,作为上市主体,它们在信息披露方面的表现却不尽人意。
100家企业,只有47家主动披露了2020年度碳排放总量。由于港交所对企业编制ESG报告的要求较为严格,港股上市公司的披露情况要明显优于A股。榜单上,51家A股上市公司,仅4家主动披露;23家A+H股上市公司,仅3家未披露;26家H股上市公司,同样仅3家未披露。
从分布来看,上榜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体现了一定的“二八效应”。排名前二十的企业, 2020年度排放量都在5000万吨以上,合计排放约占百家企业总排放量的62.5%。
而总量排名前十的企业,2020年度排放量均超过1亿吨,合计排放约占百家企业总排放量的46%。也就是说,这些“大块头”们,排放总量几乎接近剩余所有企业排放总和。
排名前二十的企业,均为各自领域的龙头。其中,电力8家,水泥6家,数量占比70%。
分行业来看,电力、水泥、钢铁三大行业的排放总量规模相对更大。其中,电力与水泥行业的公司更是占据了总量榜前五名。
图3 榜单各行业不同碳排放区间的公司数量分布
企业排放总量受到行业特性的影响,但首先与自身经营规模密切相关,而强度榜则更清晰地突出了行业特性。
强度榜衡量的是企业每万元营收所产生的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排名前30的企业,几乎全部来自于电力和水泥行业,而前10名,则几乎被电力行业包揽。
从行业强度分布图可看出,电力、水泥的排放强度要远高于其他行业。钢铁行业虽然排放总量较多,但强度相对较小。而化工行业的排放总量相对较少,但强度相对较高。煤炭企业,排放量中的大部分来源于其发电业务,强度也相对较高。
作为石化行业的龙头,中石油与中石化,虽然排放总量过亿,位列前十,但由于营收规模巨大,每万元营收的碳排放量仅不到0.9吨,强度较低。
图4 榜单各企业碳排放强度分布
据中创碳投统计,八大重点行业合计约占2020年度中国碳排放总量约80%。而在这八大行业内部,电力、钢铁、建材合计占比约86%。其中,建材行业的排放,又主要来源于水泥。
综合来看,电力、钢铁、水泥这三大行业,在中国的减碳行动中尤为重要。
难以减碳的“皮肤组织”——水泥
植被和土壤是自然的皮肤,水泥则是人类社会的皮肤。数字水泥网的调研报告显示,2020年度,水泥行业排放的二氧化碳约占我国排放总量13%。在工业大类中仅次于钢铁行业。
石灰石是制造水泥的主要原料,水泥行业的排放,约50%来源于于石灰石在高温锻造下产生石灰的过程。东方证券研报显示,水泥生产的过程排放占我国总工业过程排放的75%左右。
从榜单来看,水泥和电力一样,属于总量、强度”双高“的行业。除亚泰集团、金隅集团、中国建材拥有较多的非水泥业务收入外,其余水泥企业每万元营收产生的碳排放量为12~20吨不等。
原材料和生产工艺的限制,加大了水泥行业的脱碳难度。据中金测算,2019年,钢铁行业的绿色溢价为22%,而水泥行业绿色溢价高达156%。所谓绿色溢价,是指使用零排放燃料、技术的成本会比使用当下的化石能源、技术的成本高多少。简而言之,就是以当下的状态,需要为零碳排多付出多少成本。
中金预计,到2060年,钢铁行业的绿色溢价可下降至7%左右,而水泥行业仅能降至67%。可见,水泥行业的脱碳之路尤为艰难。
水泥企业:
水泥企业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熟料生产过程。将石灰石、黏土、铁矿石等原材料混合研磨后,得到生料,再将生料送入水泥窑中高温煅烧,产出熟料。这一过程,需要使用外购电力、燃烧化石能源,并在石灰石分解过程中产生大量二氧化碳。
水泥上市公司的数据披露同样有限,我们的估算方法是:水泥企业碳排放=各产品产量×可比产品综合能耗限额×单位能耗碳排放因子+熟料产量×单位熟料过程碳排放强度保守值
其中,产品种类主要有熟料、水泥、混凝土。各类产品的单位能耗,参考政府规定的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值,即“可比产品综合能耗限额”。根据不同产品生产过程消耗的主要能源种类,选取对应的碳排放因子。
对于生产熟料的过程排放,我们根据行业碳排放特征数据库,获取每单位熟料产量的碳排放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