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通吃3年计划产能1亿吨
中国的水泥企业正在向一个中心——南方水泥靠拢,网罗了各路资源的航母很快将扛起大旗,行使行业巨头的定价权。
100亿在身,南方水泥财大气粗
南方水泥是由中国建材(3323.HK)股份有限公司牵头,与国内数家上市公司、民营企业共同成立的专业水泥公司,注册地在上海,运营总部设在浙江杭州,公司首期注册资本为35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国建材出资26.25亿元,占注册资本75%股权;浙江邦达投资有限公司出资4.375亿元,占注册资本的12.5%;江西水泥(000789.SZ)用现金资产1.4亿元出资,占新公司的比例为4%;湖南国资委、尖峰集团(600668.SH)均出资1.05亿元,各占注册资本的3%;北京华辰世纪投资有限公司出资0.875亿元,占注册资本2.5%。
“南方水泥将用3年时间,通过重组联合等方式,实现在东南经济区(包括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和湖南)的水泥产能达到1亿吨。”中国建材总裁曹江林说。
身兼南方水泥董事长的曹江林向理财周报记者透露,目前南方水泥可动用的现金超过100亿元,这包括
在拟进入南方水泥的企业中,有部分企业的在建生产线或规划生产线因资金问题而处于停建或缓建状态。南方水泥成立后,将以最快速度启动这些项目的重建或续建,使之在最短时间内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已有的和在建的生产线总数达到42条,在这方面中国建材已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曹江林说。
中国建材开始南北通吃
南方水泥的横空出世,显示了中国建材整合东南经济区水泥市场、掌控水泥市场定价权的雄心。25日,中国建材集团与浙江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浙江省政府将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对该集团在浙江的水泥产业战略重组等给予支持;中国建材集团则承诺将在2010年前投资50亿元,发展浙江建材工业并逐步提高浙江水泥产业的集中度、技术含量和产品层次。
“水泥行业的联合重组是大势所趋,南方水泥的组建可谓水到渠成。”曹江林表示,南方水泥拥有强大的央企背景,并在规模、资金以及重组整合发展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具体发展思路是通过并购及联合重组取得规模,通过技术进步实现节能减排,通过市场协同抑制恶性竞争,通过管理改进降低成本,通过资本市场体现价值。”
“中国建材自身的水泥业务过去几年主要通过中联水泥来完成,把重点放在淮海经济区,为‘控制中原,辐射京津,沿陇海一线成片形成大区域控制’的战略布局奠定基础。”国金证券研究所水泥行业首席分析师贺国文在接受理财周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水泥的主要消费区域在东南沿海,通过整合东南沿海市场,将使中国建材拥有了一个更大市场,更加确立了其在沿海的北中国和南中国势力。
逐步掌握定价权
谈到中国建材收购行动的背后动因,贺国文表示,中国水泥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兼并联合是大的发展趋势,而基于两大建材央企的未来合并预期,中国建材本身也有很强的动力和压力去收购其他企业以将规模进一步作大。“南方水泥所在区域的共同特点:行业集中度低(用企业平均产量来衡量),与主要水泥消费区域的水泥需求量在全国的排名不成比例,具备大企业并购的两个良好外部条件。”贺国文认为,理解中国建材选择收购对象的理由,更有利于以后发现具有收购潜质的区域条件。
“目前中国水泥行业的格局基本已经成型,而南方水泥的组建必然加速行业的整合。”贺国文指出,对水泥行业而言,最基本在于具备一定的规模,才具备一定的优势,目前南方水泥已将其未来三年1亿吨产能规模抛向市场,尤其在关键市场与海螺水泥(600585.SH)(浙江、江西、湖南、上海等大省份市场)、华新水泥(600801.SH)(在湖南战略定位)有较大重叠。“南方水泥的重组动作无疑将增加中材集团、海螺、华新等大规模企业整合的速度,有利于行业集中度提高。”
贺国文认为,南方水泥组建对行业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对相关个股的投资价值影响,对于中国建材、江西水泥、尖峰集团等个股,由于“整合预期已经被股价提前透支,具体盈利水平有待观察”,贺国文持中性观点。
贺国文指出,由于大型企业集团对区域市场的整合并逐步掌握定价权,未来市场竞争将进一步理性化,加之水泥行业原料成本上升,“涨价”将成为四季度水泥行业关键词。
“水泥价格确实应该涨一点了。”曹江林透露,中国建材旗下水泥企业很快将“合理提价”。